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和双边贸易潜力测算有助于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提供决策支撑。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普遍较低,而贸易便利化水平,尤其是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显著因素。平均来说,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双边贸易流量将增长7.214%;出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双边贸易流量将增长4.573%。如果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能同时提高一个等级,将带来双边贸易额60%以上的增长。若双方能达成高水平经贸合作协定,切实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将极大地释放双方贸易潜力,实现以投资引领贸易、以贸易促进投资的有利局面,推动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间产能调整和产业链优化布局,最终促进双方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中国与东盟加速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实现全面自由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商贸合作的深化,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商贸合作是国际合作的基础。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其中,出口1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中国与东盟加速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实现全面自由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商贸合作的深化,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商贸合作是国际合作的基础。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其中,出口1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进口192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7%,进出口贸易不断创下了新的记录。目前,中国是  相似文献   

4.
王士明 《北方经济》2013,(12):37-4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根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税不断减让,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2002-2011年10年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数据的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东盟五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原因,由此得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仍为产业间贸易,10年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崔丹 《辽宁经济》2009,(8):24-2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迅猛增长,东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贸易结构逐步出现趋同化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双方农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贸易结构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东盟贸易的福利效应,由于东盟无论在自身发展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奉行“利益制衡”原则,因此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中出现的结构趋同化无疑对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贸易量进一步扩大,加强口岸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已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广西是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空口岸连接齐全的前沿地带,广西口岸建设与通关便利化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广西口岸通关效率还有待提高,在口岸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建设资金和人员配置、监管能力、开放程度、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要以推进广西区域内的通关一体化和建立与越南“大通关协作区”为着力点,实现通关便利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和贸易特化系数等工具研究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及其物质基础、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及其变化,证明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存在越来越强的贸易互补性,进而从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之间存在越来越密切的贸易互补关系,构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新疆财经》2009,(2):55-60
本文通过对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回顾,认为中亚国家在海关通关、贸易物流、商务环境等方面促进了贸易便利领域的发展,但总体上表现为贸易便利化进程缓慢,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差异大,贸易便利化各领域发展失衡,这严重制约了区域内的贸易增长。同时,通过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对中国的几点启示:一是在多边贸易组织框架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不断推动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二是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建设;三是加强本国,尤其是与中亚国家毗邻的新疆的贸易便利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洋 《中国经贸》2014,(3):32-3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为中国和东盟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东盟秘书处网站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揭示了中日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琼  李传珂 《科学决策》2008,(11):31-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中国与东盟中的大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导致双边的产业间贸易前景不被看好,这不利于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很大份额的产业内贸易,通常认为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正在逐年增多.中国与东盟各国不同的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双边应该针对各个产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发展产业内贸易,推动双边形成产业链内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贸易的频繁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双方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比重不断上升.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重点逐渐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倾斜.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也正在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并逐渐显示其主导地位.那么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如何、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等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应用4个指标对贸易便利化进行测度,利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流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的关税税率对推进贸易便利化并影响贸易流量的不同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对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琳 《特区经济》2009,240(1):77-79
本文运用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11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提出了加强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合作越来越多,中国和东盟成功地组建了自由贸易区,经贸往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保持高速增长。文章主要论述如何消除贸易往来中的不利因素,以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开启了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本文评估了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并与韩国-东盟、澳新-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进行比较,说明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征。通过RCA指标测量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和部门竞争力,以说明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及其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11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从实证上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提出了加强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发展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广西与东盟各国进行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比较低,但服务产业互补性强。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要困难。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对广西发展与东盟服务贸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来判断贸易便利化水平这一因素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大小。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能较大程度地影响中国制成品出口额,因此,中国应大力参与并推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惠 《特区经济》2011,(6):27-2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并正式运作,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本文分析了CAFTA运作以来给广东与东盟自贸区合作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广东经济顺利发展,实现产业转型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义圣  王春丽 《亚太经济》2006,(2):37-40,49
随着福建和东盟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双方产业同构性日益显现,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开始向产业内贸易过渡。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福建和东盟要实现“合作共赢”,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就成为双方区域合作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