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6月份中国购入266亿美元美国国债/票据,抛售520亿美元美国国债;如果对中国通过伦敦的净购买量进行修正,中国可能仍在继续增持美元资产;TICS数据吸引多方关注,但也可能因此缺乏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11,(4):10-10
韩国《朝鲜日报》:中国正在为“后美国时代”做准备 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下降后,中国的下一步行动备受关注。对于深受债务之苦的美国来说,迫切需要中国的帮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如果中国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就有可能走下坡路。但中国也不能轻易抛售美国国债。因为如果抛售美国国债,美国国债的价格和美元价值就会暴跌,中国会...  相似文献   

3.
百字新闻     
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减持速度创新高美国财政部10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当月美国国债持有规模下降了2.2%约90亿美元,创下了自2002年4月以来的最快速度。市场认为,受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元资产正遭到自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以来最大抛售风潮。  相似文献   

4.
2021年2月份以来,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并带来美股回调等金融震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和担忧。作为无风险利率,国债收益率是各类金融产品的定价基准,美国国债收益率被视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的年度数据,通过比较美国长期国债市场上主要外国投资者的不同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行为特征的可能影响因素,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市场势力和主动的资产配置策略,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变化,是导致外国投资者不同行为特征的主要原因。这具体表现在:对于持有较大美国长期国债存量的中国和日本而言,类似做市商角色的市场势力使得其边际投资行为较为谨慎,以避免相应的国债价格变动造成其存量资产的价值波动;欧洲国家的投资行为则显示出风险偏好较高的特点(例如注重收益的逆势投资),这可能是由于它们持有的长期国债占比稳定在低位,从而能够将美国长期国债仅仅当做一类分散风险的金融投资品。此外,在金融市场动荡期间,由于避险需求和长短期国债收益利差缩小的双重影响,部分外国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行为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中美国债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提高,信息溢出也进一步加强.本文构建动态信息溢出指数,分析了中美国债市场的总溢出、方向溢出及净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中美两国国债市场之间波动率总溢出效应强于收益率总溢出,两个市场存在不对称的双向溢出效应,其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在动态路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的时变性.2019年之前两国收益率总溢出水平基本维持在10以内,2019年后收益率溢出指数明显提高;波动率总溢出受金融事件影响导致极端值较多,溢出水平也相对较高.总体而言,无论是收益率溢出还是波动率溢出,多数时期美国国债市场对中国国债市场表现为正向净溢出,中国国债市场更多地受到美国国债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源于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不仅造成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而且将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分析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指出该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对一国的货币政策效率产生影响。基于VAR模型研究了美国主要经济指标对中国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外部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经济指标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美国的通胀及美国的产出对货币政策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外刊文摘     
《证券导刊》2010,(47):9-10
外刊扫描美国国债遭遇自雷曼兄弟倒闭以来最大规模的连续两天抛售,近一个月来市场处境艰难,西方国家政府的借款成本飙升。过去一个月来,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基准市场利率均上美国国债遭遇雷曼倒闭以来最大规模抛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美国债到期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使用VAR模型对2006年3月—2013年2月间中美国债市场6个月期、3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到期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美不同期限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均存在较大惯性,且随着期限加长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惯性呈增强趋势,而美国国债则相反;中美两国国债到期收益率对对方的冲击效应随着期限增长而逐渐减弱,其中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波动只在短期内可对中国国债形成显著冲击,而中国对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在所有期限内均产生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从各个维度的数据看,2022年外资是在增持而非抛售美国国债。与此同时,外资还增持美国证券资产特别是生息债券资产。因此,对于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不宜过度解读,更不要出现误判。从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看,2022年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以下简称“美债”)余额下降。但这并非来自外资主动抛售,而是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债价格下跌带来的负估值效应。从更广口径看,2022年外资回流美国和美国贸易赤字双双创纪录,全球遭遇的是“美元荒”而非“美元灾”。  相似文献   

12.
9月9日,在“世界资本论坛”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1万亿美元。而在此前渣打银行研究部8月21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尽管官方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购入27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票据、抛售520亿美元美国国债,但如果对中国通过伦敦的净购买量进行修正.中国可能仍在继续增持美元资产。就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而言,预计中国目前的持有规模约为97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FCI),并建立MS-AR模型分析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的区制特征,采用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内存在显著影响,在不同金融区制和不同政策类型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等对策建议,以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大量外汇配置于美国国债市场,在短期内频繁进行买卖操作并不断增持,这些投资行为背后的动因值得探究。本文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结合外汇储备币种选择的研究结果,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历史惯性特征,且该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结算币种的选择也会显著影响对美国国债的投资;美元资产的基准收益率会显著影响外汇储备中对美国国债的配置;而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和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干预动机对美国国债的投资行为没有相对稳健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学评价:内容、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方案来刺激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即通过购进6000亿美元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并宣布继续维持0-0.25%历史最低利率至更长时间。这对世界和中国的经济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的背景;其次,简述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再次,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外汇储备多样化,控制好国内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美元汇率、美国国债和石油价格趋势是影响未来全球金融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从长期看,美巨额财政赤字令美元汇率承压,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行,世界经济的复苏及通胀预期的增加使油价进入新一轮的攀升周期。美国需要适当调整其固有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收入分配来支付未来的债务,重整国际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防止经济下滑,美联储在实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又推出新的政策手段——利率期限结构扭曲操作,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通过卖出较短期限的国债,买入较长期限的国债,从而抬高短期利率,压低长期利率,相当于将收益率曲线扭转。美国利率期限结构的扭曲操作对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照泽 《中国外资》2010,(18):20-20
近年来中国一直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且已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截至2010年6月,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总额高8437亿美元。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的原因和风险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出应采取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中国国债协会委托的研究课题之一。国债市场作为整个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其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中国加入WTO后整个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总体进程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外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的具体途径,分析了外资进入将对国债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媒体报道,6月份中国投资者增持日本国债4564亿日元(53亿美元)。迄今为止中国已经连续6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合计增持日本国债1.73万亿日元。这一规模超过2005年至2009年中国投资者对日本国债的净购入额。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在2009年7月底达到9399亿美元的高位后,到2010年5月底已经下降至8677亿美元。过去半年间,中国投资者弃美国国债而取日本国债,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与猜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