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利用中国对28个代表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估算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国GDP及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对大部分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是不足的,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实现;在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非效率影响因素中,国外经济自由度、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政府效能、监管质量的提高和改善能够促进贸易潜力的实现。所在国腐败的控制力度、政治稳定性、法制水平则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起到负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于2008年4月与新西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大大推动了中新两国的经贸合作,而且为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签订FTA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运用巴拉萨模型对自贸区的开展给中新两国双边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中新自贸区的开展给新西兰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要大于给中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因此,中国可利用两国的贸易互补性促进经贸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出口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与APEC成员的实际,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3-2015年的跨国贸易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面向APEC成员出口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对APEC成员的出口贸易潜力。结果发现,两国经济规模、贸易协定的签订、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等因素对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国距离与出口显著负相关,而中国对APEC成员的直接投资对出口并无显著影响。基于此,中国今后在与APEC成员开展贸易的过程中,既要强化贸易的积极因素,化解各种消极因素,又要在巩固已有地区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贸易地区市场,培育新的贸易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运用TC和Ck ij指数模型,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业和制造业主要行业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对非洲两大重要区域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与西部非洲经济共同体(ECOWAS))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分析。区别于传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文章将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分为贸易创造效应、出口转移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并考察了两个共同体成员国的重叠身份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显示:一方面,SADC和ECOWAS经济一体化均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增加,并且产生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另一方面,SADC和ECOWAS的总贸易效应均高于模型预期,说明两者的经济一体化通过贸易显著地促进了成员国的福利,但是前者的值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与俄罗斯亟需通过FTA夯实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文章利用WITS-SMART模型估算了中俄FTA的贸易、关税以及福利效应,结果显示:随着FTA框架下关税不断削减,中俄两国大多数产品部门都将从贸易规模扩张中受益,尽管两国的关税收入会出现下降,但是整体的经济福利都将获得提升。如果两国能够尽快实现零关税,那么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获得快速增长。因此,中俄两国需要从战略层面把握中俄FTA建设的重要意义,尽快推动中俄FTA谈判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和相互制衡使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区域性冲突与摩擦时有发生。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冲突如何影响国际经济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不断涌现,但深入的实证分析并不多见。作者基于2000—2015年中日政治关系与经贸往来的月度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结构突变检验与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对国际政治冲突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中日政治冲突对中日贸易产生了破坏效应,冲突级别越高,破坏效应越大,但这种破坏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第二,中日政治关系紧张还导致中日双边贸易部分向第三方国家转移,具有贸易转移效应,而且对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对日本的贸易转移效应。该研究不仅揭示了长期以来"政冷经热"与"政冷经冷"之争的根源,而且可为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政治冲突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建立自贸区(FTA)正成为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取亚太地区24个经济体1992-2014年552个样本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同发达国家每签订一个自贸协定,对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果APEC机制下的发展中经济体都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将会导致亚太经合组织功能的"失位";FTA的"叠加"将导致贸易停滞现象;在总体上,FTA的贸易效应十分明显,中国同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建立FTA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但FTA的数量应该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铁路货运面板数据,将货物发送省份列为源地,货物到达省份列为汇地,借助考虑了省份异质性特征的三维引力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的源地和汇地效应的大小及贸易状态。通过控制实际人均GDP、地理距离、经济规模相似性、地方保护、地理邻近和国际贸易的替代效应等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源地与汇地效应整体上自东向西均不断增大,且汇地效应远高于源地效应;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其互动性和协调性不明显,东中西经济板块内的省际贸易仍具备较大的贸易潜力。因此,东部省市应优化出口结构,内陆省市积极吸收东部产出,加强铁路设施建设,推动市场经济法规建设和地方政府简政放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2002~2015年,中国与世界上173个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相关数据,运用加入固定效应的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区域贸易协议签订的因素以及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贸易效应。这解决了传统引力模型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CA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伴随着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贸易总量稳步上升,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文章主要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贸易创新的基础上发挥贸易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要素流动理论是衔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桥梁,全球化下要素显现出新特征,基于要素双向流动的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促成传统比较优势向贸易竞争优势转化。要素双向流动新开放型贸易战略的创新与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为贸易优势的重构提供战略支撑。重构的贸易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级构成,以要素双向流动为条件,以改善内外部环境、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为来源,以提升贸易竞争力为目标,是由若干点、线、片和面贸易竞争优势交叉组成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李博文刘义圣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65-72
使用2006—2020年亚太地区17个国家相互之间数字服务贸易的国家对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比较分析国家间数字贸易潜力,并考察数字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数字服务贸易受到双边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使用共同语言的正向影响,以及双边地理距离的负向影响。进出口国签署包含数字贸易规则的自由贸易协定,健全数字基础设施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削弱资本自由流动障碍将显著提升亚太地区数字服务贸易效率。观测期内亚太地区数字服务贸易潜力持续上升,西太平洋地区数字服务贸易潜力低于东太平洋地区但增速较快,发达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潜力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在数字服务出口方面存在较大非效率的问题,未来面向亚太国家可扩展的数字贸易潜力可观。  相似文献   

15.
李波 《亚太经济》2017,(4):125-134
构建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对中国地区产业增长的双重差分非线性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显著促进中国地区产业增长,尤其促进对东盟贸易依存度较高产业的增长,体现了贸易便利化合作和产业优化配置的作用。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政策调整需结合各国与中国各地区自身的贸易便利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加拿大和日本两国双边贸易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两国的贸易特征将产业划分为加拿大优势产业、日本优势产业、两国均有的优势产业和其他产业四个类别,利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加拿大和日本经济伙伴关系(EPA)的建立所带来的宏观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影响。结果显示:EPA的建立会对包括加拿大和日本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看,加拿大比日本获益更多。加拿大的GDP和福利水平将得到提升,贸易条件将有所改善,日本的贸易顺差会进一步扩大,两国进出口贸易都将得到明显提高,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EPA的建立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使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1994-2013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规模、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都在不断扩大。但是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国的地位,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尤其表现在初级产品方面。从贸易结合度指数来看,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结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依存度是逐渐增强的。从贸易潜力分析的结果来看,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双边贸易关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述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进口贸易情况的基础上,选取"E11"经济体作为代表,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探究影响双边进口贸易的因素,测度未来进口贸易潜力。结论是:目前中国自南非、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的进口贸易规模处于"贸易过度"状态,与韩国和印度的进口贸易规模"相对适中",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阿根廷和土耳其的进口贸易规模处于严重的"贸易不足"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1日,《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推动了中巴双方的经贸合作。文章运用巴拉萨模型检验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根据实证的结果得出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无论是对区内两国的贸易创造还是对区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都不明显,应利用中巴双方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FTA贸易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本文利用一个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具有显著扩大效应的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与非成员之间的贸易;CAFTA符合"自然的贸易伙伴"的事前贸易关系紧密和空间距离接近标准;同时,CAFTA成员间产品出口结构以互补性为主;进一步降低成员间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合作对CAFTA成员间和世界贸易的扩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