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与世界》2017,(6):4-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是《意见》全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重庆与世界》2017,(2):4-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否则,民族复兴就是空想.九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一系列艰巨任务,就在于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高度的文化自信,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在人民观、规律观、生态观、天下观等方面的契合构成其结合的逻辑依据。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和自信自立,把握和引领时代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准确掌握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生态理念;坚持胸怀天下,推进理论成果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实践,是培养人们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信仰的渊源、思想的根基、生存的手段。培养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获得最大自豪感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来看,文化自信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加以解决,任务艰巨。文章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文化自信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天石 《理论观察》2022,(4):144-146
中国声乐作品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扬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叙述红色文化融入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发展过程,分析红色文化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重要价值和传播现状,探寻促进红色文化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融入与传播途径,旨在推动红色文化通过中国声乐作品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滋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高度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应对西方文化冲击;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要从不忘本来中坚定文化自信;从吸收外来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从面向未来中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人民和时代的需要。文化自信获得了以下2个逻辑的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的主体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省这3个方面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当前中国的蓬勃发展,国家软实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3个方面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自省的实践逻辑。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崇高理想信念为纽带,以增强文化交流为手段这3个层面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11月23-26日,我在云师参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培训,认真聆听了黄明超、李学容、李代文、鲜于煌、余绍龙、石怀湘等专家学者的精彩而接地气的报告。这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智慧。这对于纠正目前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的社会乱象,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阳教育学会会长余绍龙作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演讲,让我懂得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包含了我们自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认可,从而避免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毛泽东文化观的核心内涵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化,文化是人民群众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形象应当是"主权在民",文化要服务于人民,文化要成为动员人民,团结人民,激励人民,给人民以力量的精神武器。毛泽东着眼文化的战略是伟大的,伟大的战略造就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形象。在改革开放,复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的文化观能给人们以极大的启迪,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下,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是"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在新时代的引领下,要坚定不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必须确切掌握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和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他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探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融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共同点,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相通,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思想建设的有益营养,传统文化崇德尚礼乐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丰富资源,传统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传统文化的天下概念相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和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彰显出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定力,表明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为此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徬徨;坚持全面治党、 惩治腐败不放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改善民生不懈怠.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永生力量,现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流淌于国人的血液之中.当前,我国面对价值体系多元化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发挥传统文化之精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要改进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满校园的氛围;搭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既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立足基本国情,增强文化自信,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育文化自信深厚根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文化自信不断砥砺前进的伟大历程,文化自信是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源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中,更加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翻译成中国话、流行话,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注重学生知行统一,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在思政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真正能够从大学生思政育人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新文化,它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他们的肩上。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样化的影响及片面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下,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认同危机。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找寻对策,增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自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的新的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从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的视角,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今年,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梁俊带领孩子们演唱了清代袁枚的诗《苔》,这群来自乌蒙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