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  谢超峰 《重庆与世界》2015,(1):95-98,122
国学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自2007年开始便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20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100所国学试点校之一,2012年12月获“江津区教委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国学教育)”称号,2009年以“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在江津区滨江之夏闪亮登场,开...  相似文献   

2.
杜军平 《中国西部》2014,(37):74-75
<正>近几年,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和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也随之进入了学校的课堂。那么该如何开展小学国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问题值得深思。国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国学课堂教学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班队会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指向、重点目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  相似文献   

3.
2017年11月23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云阳县教委组织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培训,四天的培训让我受益颇多。国学文化确实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国学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自2007年开始便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20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100所国学试点校之一,2012年12月获“江津区教委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国学教育)”称号,2009年以“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在江津区滨江之夏闪亮登场,开创了农村小学国学节目到江津区进行专场演出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容,论述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路径。应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将国学经典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有幸参加此次传统文化培训,虽然短暂培训已经结束,但当时的欣喜、感动、礼敬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四天中,专家教授从《大学》《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等国学典籍中截取摘要,创新地多角度地阐述了传统文化内涵。让我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中国传统文化。过去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虚无飘渺,离我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瑰宝,更可以解释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举止行为、生活方式、道德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我的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身体-情感-道德-智慧”四个维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以此为基础,我们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6次课的“大学生国学研习公益课程”,这四个维度的每一个维度中的内容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海燕 《走向世界》2014,(34):18-19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仿古建筑、古色古香……当你走进“北园”城阳国学公园的那一刻,仿若走进了一座江南水乡,满目的惊喜和震撼。独特的景观与传统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能休闲娱乐又能修身养性的精美园区。城阳国学公园作为2014青岛世园会5大分会场之一,主题为“不其古城扮靓装、国学公园文香飘逸”,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的平台和一个了解园艺的机会,并巧妙地将自然、园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营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氛围。  相似文献   

9.
2017年11月23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云阳县教委组织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培训,四天的培训让我受益颇多.国学文化确实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一、感恩经典 习总书记历次讲话,总在苦口婆心劝我们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在去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中,他把《大学》篇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对应起来,这就使传统文化的观念落了地,获得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研究国学、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方兴未艾。学习研究国学应在现代化视野中梳理清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为何会出现国学热;二是以怎样的态度研习国学;三是国学发展走向何方。只有思考清楚有关国学的基本问题,才能促成国学热的健康发展,才能光大中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国学热"的兴起是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的结果。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我国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国学教育现状,揭示我国高校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武汉工业学院国学热与大学生信仰心态研究课题组对武汉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国学的涵义和地位、国学教育的意义的认识还是正确的,对国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少数学生对国学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持排斥态度,同时我国高校国学教育存在明显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教育形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申艳惠 《魅力中国》2011,(4):129-129
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祖国儿女的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了我们国家学习汉语,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是“芭比娃娃”、“超人”、“表当劳”、  相似文献   

14.
张尔锋 《发展》2012,(4):153-153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被吟唱千古。自知识不断更新换代以来,人们对国学经典的精华遗弃太多,传统经典在两三代人中几乎陷于尴尬境地。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传统文化的抛弃达到了令人痛惜的地步。作为农村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张冉 《理论观察》2008,(5):31-32
面对“国学热”的风生水起,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则可透视出“国学热”体现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是浮躁时代的精神寻根和现实要求。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学”不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主流,“国学热”的意义只在于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自觉”。因此,对“国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而应宽容平和的理性认知这股“国学热”。  相似文献   

16.
魅力书坊     
《国学与人生》东方夫子¥39.80海潮出版社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用心去读国学经典以国学源头为底蕴参透人生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本书就一些读者感兴趣的学说精髓发表一孔之见,也算是表达一种选择的意向。从中你可以重新审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份遗产,从中真正认识到国学的价值,转变你的观念,获得更多的精神启示,成就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国学文化的管理理念及对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其实践的可行性。认为国学传统文化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食粮。其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以实现人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从而达到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治,这正是传统文化治人的伟大之处。因此,我们要做到让人才从情感上认同单位的激励政策,要掌握和而不同的沟通策略;要以诚待人,说到做到,凝聚人心,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基本理念下,古诗文教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文段落,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丰富学生语言素养、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对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要求,让中华传统经典滋润学生心田,让经典之花在学生心田绽放呢?在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的有效途径,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国学文化的管理理念及对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其实践的可行性.认为国学传统文化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食粮.其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以实现人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从而达到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治,这正是传统文化治人的伟大之处.因此,我们要做到让人才从情感上认同单位的激励政策,要掌握和而不同的沟通策略;要以诚待人,说到做到,凝聚人心,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