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氨纤维(Cuprammonuium)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因在制造过程中以氨及氢氧化铜处理而得名。它是将松散的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中,配成纺丝溶液;经过过滤和脱泡后,在水或稀碱溶液的纺丝浴中凝固成形再在含2%~3%硫酸溶液的第二浴液中使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合物发生分解而成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纤维经水洗涤,再用稀酸液处理除去铜的残迹,此后再经洗涤、上油并干燥。因为铜氨纤维原料为棉花中棉籽的短绒毛所提炼而来,又由于每年都可由棉花提炼,因此,不会造成森林砍伐的破坏,是一种对人类、地球生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运行中烟气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对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过程中的循环烟气流量及成分、氧气流量等动态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并对锅炉内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的燃烧运行经济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结合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测量的影响因素,讨论吸收温度、采样量及淀粉滴加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出碘量法对固定污染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测定时,吸收温度对烟气的吸收率产生较大影响,吸收温度控制在0~10℃,保证吸收率大于90%;二氧化硫吸收速率控制在300~500m L/min。太快造成吸收时气液接触时间短,吸收效果差;太慢则会造成吸收时间长二氧化硫吸收液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滴定过程中,应在快临近滴定终点时再滴加淀粉指示剂。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工业上许多工艺迎来了革新的时代,新工艺旨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性价比,在这些工艺过程中,工业氧气的生产的革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就工业氧气的生产而言,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制氧设备的性能,其好坏直接决定了生产出来的氧气的浓度、产出比等基本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工业氧气生产的制氧设备的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文的论述中,将基于制氧设备对工业氧气生产进行一番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保证结果准确性,参加了实验室的水中铜、锌检测能力验证,并在验证过程中进行了质量控制与结果分析,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运用HJ 776—2015《水质32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方法测定考核水样中铜、锌检验能力验证,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对实验进行了质量控制,能力验证组织方采用Z值评定的方法对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判定。铜、锌质量浓度在0~4.0 mg/L时与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样品中锌与铜的浓度分别是0.585 mg/L、0.460 mg/L,Z值分别为-0.69、-0.73,评价结果为满意。此方法具备操作简便,可同时测多元素,运行成本比ICP-MS法低、效率高等特点。在水中铜、锌检测能力活动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证明实验室对具备有满足该方法检验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内循环冷却吸收装置的研究与开发内循环冷却吸收装置是郑州工业大学根据吸收操作的特点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吸收器 ,它由内冷却系统和经静态混合技术强化了的内件组成。它利用溶液的密度差 ,使吸收剂在设备内自然循环 ,循环过程中不断破坏气液接触边界层 ,延长吸收剂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 ,利用内冷却系统及时移走生成热 ,使吸收过程在接近等温状态下进行 ,较好地解决了吸收过程中的热效应和气液双膜对吸收过程进行的阻力问题。该装置对热效应较高的吸收操作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装置在合成氨厂“合成二气”氨等压回收和…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和类型进行分析,进而对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法两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倒镜施测法可以有效的克服建筑施工测量过程中的通视条件和设站条件的限制。同时可以消除施测过程中的仪器对中误差和仪器的校准误差,降低施测过程中的照准误差。  相似文献   

9.
室内养花应该以健康为前提,要注意到以下“三忌”:一忌摆放数量过多。夜间大多数花卉会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与人“争气”。而夜间居室大多封闭,空气与外界不够流通。如果室内摆放花卉过多,会减少夜间室内氧气的浓度,影响夜晚睡  相似文献   

10.
随机抽取食品包装企业生产的食品复合袋若干,采取压差法测试并分析其透氧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合袋中引入功能层VMPET能显著增加包装对氧气的阻隔性,与基层分子结构相似的渗透层与基层所组合的复合膜透氧阻隔性较好,双向拉伸尼龙薄膜作为基层对氧气的阻隔性高于聚酯薄膜。  相似文献   

11.
随机抽取食品包装企业生产的食品复合袋若干,采取压差法测试并分析其透氧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合袋中引入功能层VMPET能显著增加包装对氧气的阻隔性,与基层分子结构相似的渗透层与基层所组合的复合膜透氧阻隔性较好,双向拉伸尼龙薄膜作为基层对氧气的阻隔性高于聚酯薄膜。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信息     
在丙烯腈生产中注入氧气可提高产量在反应器中注入氧气可使丙烯腈装置提高10~15%的产量而不会影响反应的选择性,使用该技术将迅速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丙烯腈生产以丙烯、氧气(来自空气)和氨为原料,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反应,空气为流化剂,钼酸铋为催化剂。反应在30Psig和400℃下进行,为提高产率通常的办法是使用富氧空气,但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在反应初期,反应器内存在高热部位,使这些部位氧气不足。美国Praxair公司开发的新技术是在反应器的一处或几处缺氧部位注入空气。新装置可在几天之内回收成本。而…  相似文献   

13.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聚合物与油层匹配的关键参数.分析了驱油用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测量的不同标准测量方法和抗盐聚合物常用测量方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同测量方法的差别及引起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原因,通过改变测量条件、利用相关测量数据对现有标准测量方法提出改进意见.结果表明:黏均相对分子质量测量过程中,减小所选溶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HCS-140红外CS(碳硫)仪,上海德凯公司生产,用于测定金属、矿石、陶瓷等物质中所含的碳、硫成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CO2和SO2分别在4.26μm及7.4μm处,具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带这一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吸收光强,分析CO2及SO2含量,间接确定被测样品中碳、硫元素的百分含量。测定过程是:先在电子天平上称得样品的重量并输入计算机,然后在富氧条件下由高频炉加热样品至燃烧,使碳、硫氧化成CO2和SO2气体。该气体经处理后进入吸收池,对相应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再由探测器  相似文献   

15.
突破难题“双甲工艺”诞生合成氨产业是现代工业的产物。然而,自实现工业化以来的一百余年时间里,其生产工艺三大过程中以煤为原料的原料气净化精制一直没有根本性的技术进步,国内外均沿用以清除为唯一目的的铜氨液洗涤法、深度低变甲烷化法或液氮洗涤法等。而这些方法都存在重大缺陷和局限性:铜液洗涤法物耗大、污染重、精制度低、操作不稳定;深度低变甲烷化法蒸汽、原料气消耗大;液氮洗涤法需要庞大的空分冷冻装置,投资大。特别是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课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80%的合成氨装置采用铜氨液洗涤法,这些缺陷和…  相似文献   

16.
赵磊 《化工管理》2015,(7):217-218
参照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影响聚氯乙烯塑料中DEHP含量测量结果的各项因素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包括样品质量、萃取体积、样品溶液中DEHP浓度测量以及前处理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校准曲线非线性和前处理影响因子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世界氧气转炉炼钢的发展历程  早在1856年,亨利·贝氏麦(HenryBessemer)发明贝氏麦转炉炼钢法时,就曾倡议过用氧气取代空气在转炉内炼钢,以消除贝氏麦转炉法的缺点之一,即钢中具有较高的氮、磷含量,因当时尚不具备廉价的工业用氧(当时氧气生产成本约为300美元/t),限制了氧在炼钢生产中的应用。  到20世纪30年代末,在德国,林德———弗朗克(Linde-Frankl)的低压、大量制氧出现后,柏林工业大学铁冶金系主任、教授罗伯特·杜勒尔(RobertDurrer)为清除上述贝氏麦转炉法的缺点,解决钢质量问题,在实…  相似文献   

18.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是测量元素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操作环节简单,并且测定精确度高,和其他类型的测定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量土壤中钒含量进行分析,介绍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钒含量的实验过程,并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食品品质劣化过程中,大多与食品自身成分发生的生物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多种复杂变化有关。其中,氧气是促进这些劣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应尽可能消除氧化反应的发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发生食品变色和虫害现象。另一方面,从HACCP监控机的使用来看,为了防止食品霉变和油脂氧化,在包装中对空气环境的调控也是很重要的措施。因此,各种各样的氧气浓度测定仪正在得到充分应用,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20.
电厂生产水系统设计中使用氨作为pH调节剂,通过瓶装液氨气化添加的方式配制氨水溶液。液氨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危险特性,而且液氨钢瓶在运输、吊装装卸、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存在工业安全风险。为此,考虑采用20%左右的浓氨水代替液氨,作为加氨装置前端原料。可以满足原有生产水系统的加氨需求,同时最大程度降低配制氨水溶液过程中的工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