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12,(4):118-1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悉心拜读完美国版和中国版的两部《乔布斯传》,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已经进入“另一个世界”的乔布斯关于“创新”的理念,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是那样的鲜活具有个性,又是那样的至简精辟——“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2.
萧惑之 《中关村》2008,(3):110-113
前年,我在北京潘家园书摊用10元钱淘到一本方克主编的《中国的世界记录·科技卷》旧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定价5元)。书的扉页,夹着一张戊辰年六月十二日的台历纸片,估计是书的原主人所藏,背面记录着: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11,(7):114-117
许多商业奇才、业界精英,乃至高端政要,多与西点军校"联袂共舞",因缘于"西点精神"。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5):110-113
在历代尤其是当今的“儒学热”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辑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儒学的兴衰。划出了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痕迹。宣传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介书生。皓首穷经。也不过是管窥之见。在这次“尊孔”的热浪中,我重新拜读了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儒家学说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对“儒学”的尖刻批判;日前又聆听了“高官”“学者”一肩挑的许嘉璐先生关于“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讲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感慨万端,受益匪浅;边读,边思,边记,写下些许读书感言之类的文字,算作“学习札记”罢。  相似文献   

5.
柳堤 《中关村》2006,(5):16-21
2006年4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刊载的一条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宣部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发出贺信,祝贺《读者》月发行量突破一千万册”,这则报道让中国出版界欢欣鼓舞,因为,虽然我国期刊的发行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达到了年发行25亿册的业绩,但历经近30年的发展,期刊的发行量仍在29亿册的水平线上长期徘徊。其间惟有《读者》单骑绝尘,发行量一路飙升。1981年《读者》的月发行量只有9万册,而2005年的月平均发行量却已高达896万册,稳居中国和亚洲期刊发行之首,在世界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四。而今年,《读者》杂志再创辉煌,发行量突破…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09,(12):108-111
初识韩永飞教授,缘于他是世界著名的密码专家。曾经成功地攻破了世界顶尖的网络安全系统并开发了密码物理分析方法,被《纽约日报》称为“有突破性”的核心技术。中国IT业界赞誉他是“信息安全之盾打造者”。心仪韩永飞教授,只因拜读了他的大作《破译文化密码/与秋雨侃时分》,一位“非文化工作者”,独树一帜,勇敢地对当代中国文化思潮“批点非议”。  相似文献   

7.
萧惑之 《中关村》2008,(8):110-113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了我辈年轻时当作座右铭的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直以为是列宁的原话,近读当代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才知道这句话在《列宁全集》里是找不到的。根据于老的考证,这话出自苏联话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里面的一句台词,  相似文献   

8.
读书:精神生态的绿化——关于《一生要读知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川  刘倩 《中关村》2004,(8):118-119
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人的一生真的过得太快。当我们为日常无所不在的惯性所推动的时候,是否可以“生活在别处”的他者眼光来审视自我生活的意义?是否可以通过阅读哲人的生命踪迹来反观自身生命的轨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给自己留一方精神的净土?这些在阅读中暂时中断日常生活惯性的意识,表明了生命意义的复归和存在价值的追问。真正的人生需要文化作为底色,文化的传承在于书籍文本和精神禀赋中。读书生活的独特性在于思接千载,心游太玄,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性,守持人文理性的价值底线和良善心地。读书使…  相似文献   

9.
关村 《中关村》2011,(2):114-117
"文章合为时而著"。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北京:走向世界城市》,是以著名学者金元浦教授为主编、集纳诸多学者、专家、官员智慧撰写成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擘画出一纸清晰可见的完美"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萧惑之 《中关村》2011,(8):114-117
我曾拜读过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1991年填写的一首《采桑子》,题解云:“宁夏银川小口子,有一寺院,既供佛祖,又是道教名观。”词家填是阒吟唱抒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