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自主创新支持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途径是要构建企业自主创新支持系统,这是由自主创新的复杂性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在界定企业自主创新支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企业自主创新内部支持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并从复杂系统耦合的角度,探析了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内外系统及系统整体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国华  刘林涛  常鑫鑫 《技术经济》2011,30(3):19-24,35
利用1991—2009年我国的相关数据,以专利数量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代理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协整模型对我国金融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人力资本水平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速度最快;我国金融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存在时滞。提出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规模更有利于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现状,针对我国自主创新政策存在的问题,从科技投入、税收政策、金融支持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更充分地发挥自主创新在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有必要对自主创新经费的总量及结构进行探讨。通过与典型国家的比较,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间及自主创新经费内部存在的结构失衡问题,并借鉴典型国家的发展轨迹对我国的目标R&D强度及基础研究强度的合理性作了推断,最后针对当前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政策性金融促进自主创新的结构效应,对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管理者来说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构建了中国政策性金融促进自主创新的结构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效率的角度对促进自主创新各种政策性金融科技投资工具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结构效应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总体结构效应较低,资金规模不足与重复投资同时存在的矛盾。该研究为探讨中国政策性金融科技资金投入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对其进行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为提升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提供了决策依据。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系统、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自主创新科技投入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而科技投入作为一种战略投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进步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区域自主创新科技投入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区域自主创新科技投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科技投入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有助于企业发挥整体协同优势,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绩效。基于我国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高管技术背景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中,学历结构高级化、技能结构多样化对企业科技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拥有技术背景高管人数增加,人力资本学历结构高级化、技能结构多样性对科技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学历结构高级化对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表明现阶段我国企业尚未完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亟需形成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是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有赖于作为创新微观主体的企业,然而在珠江上游地区,外资企业零星可数,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滞后,难于真正成为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而  相似文献   

10.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持系统框架,从国家技术基础设施、科技环境两个方面论述了外部支持系统,从企业创新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内部支持系统,以期为政策制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仅靠科技企业的努力,还需要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及各种科技创新扶持手段的共同作用。本文将科技保险与其它科技创新支持手段从经营主体、资金来源及对股权的影响、支持渠道和支持时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明确科技保险在科技创新支持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即科技保险能有效化解、转移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面临的科技风险,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通过对我国科技保险试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剖析,最终提出解决科技保险存在的问题,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科技保险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提升创新效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环境等5个关键因素与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福建科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财政等多元化投入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政策、构建科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系统、完善福建政府采购制度等激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保珍 《经济师》2008,(12):291-292
文章从自主创新的视角,分析了自主创新战略,和谐社会中的科技系统,并构建了基于自主创新战略的和谐社会科技系统的发展机制模型,揭示其发展机理,以期为科技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研究思路。最后,指出了研究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政府采购在支持科技自主创新中的功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自主创新是涉及科学、技术、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问题,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科技自主创新活动中,不仅要坚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认识政府对科技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之一,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已为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对政府采购在支持科技自主创新中的功效分析,有助于为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主创新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如何真正进行自主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这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企业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战略与结构"对今天的中国企业也具有重要意义,收购、兼并、战略整合、重组上市、海外扩张已经成为企业家最常思考的问题。文章正是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看中国自主创新问题,根据"资源-战略-绩效"的模型,提出了"纳入组织结构因素的资源基础观模型",并通过对元件技术创新和建构技术创新在"战略"、"组织结构"、"创新结果"等方面的对比,探讨中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正是建构技术创新模式。文中结合中国VCD产业成长的案例进行探讨和经验验证,揭示了中国企业产生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通过组织学习提升组织能力,以技术创新获得核心技术,而建构技术创新正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提升我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就应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弥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不足;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向企业扩散和转移,并形成官产学研的合作创新网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制度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结构方程的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富国强民之本,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路径分析计算制造业自主创新各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测定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静  解云燕  胡星 《经济问题》2007,(12):27-28,44
自主创新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的必然选择.在探究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约束及成因的基础上,从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等层面阐述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辽宁14个城市196家本土物流企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区域外资物流业发达程度、企业规模、企业学习能力和人力资源质量对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区域经济水平、区域交通便利、区域科技水平以及企业市场导向对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