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国强 《经济师》1998,(5):93-93
浅谈机械设备技术引进的消化和吸收贾国强郝彩丽王国杰近年来,我国各行业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形成了新的、先进的生产力,提高了国产机械设备的起步水平和发展速度。为此,有必要做好技术引进、机械设备的消化和吸收工作。一、消化和吸收工作的关键1.有...  相似文献   

2.
技术引进是指一国通过各种合法方式从国外获得专有技术(know-how)和(或)工业产权的国际贸易行为及由此而产生的技术开发行为。这里,专有技术是指未公开的、不受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技术决窍,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流程、产品配方、技术说明、技术示范、管理经验以及专家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工业产权是指受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技术引进蕴含两层含义:(1)过程性;(2)效率观。技术引进的过程具有交叉循环性和阶段性。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只是潜在的生产力,要把它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把引进的技术投入生产运用,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向国内扩散。由于外汇短缺,技术引进也要为刨汇服务。这双重任务决定了技术引进是复杂  相似文献   

3.
卿陶  黄先海 《经济科学》2023,(4):126-144
本文基于企业环境规制的微观识别,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强制性环境规制后,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会偏向技术引进;从异质性分析看,当受到环境规制时,东部地区企业会偏向技术引进,而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仅不会增加技术引进,还会降低自主创新,以消极方式应对环境规制;从机制分析看,技术引进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稳定其生产规模,但对于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导致的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企业长期偏向技术引进。本文研究表明适度环境规制能够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但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内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技术引进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以提高和改善技术引进方的技术创新水平,实现从技术引进的“补血”功能向技术引进的“造血”功能转化。然而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企业创新充满了许多挑战。阐释了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对16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关注企业知识战略对这一作用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本、技术、人口、制度、管理、竞争等方面的后发劣势,拥有技术引进、制度创新、结构变动、规模扩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后发优势和劣势发生变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弱化了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的后发优势。中国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才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推行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本文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什么是好的技术、技术引进中的学习和转移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对技术创新认识的几个误区。认为在科学和技术中重视技术是技术跟随者的理性选择,技术的好坏应该由市场来检验,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可以是技术引进,但是技术引进后更应注重隐性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技术引进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邵正强(中国软科学杂志执行主编)一、概念探讨技术引进是当事人通过合法手续建立契约关系,以传授专有技术转让或许可工业产权为目的的国际贸易行为。这是从技术、贸易角度给出的定义,若从技术引进的内容上看,上述定义只是对国际间技术交易进...  相似文献   

8.
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开发西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技术引进作为加速经济建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遥有效途径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所明证,也无疑为我国的西部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韩国的技术创新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技术聚变”对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 ,民间企业的高投入加速成果转化 ,消化、吸收使技术引进带来高效益 ,自主开发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 ,分析、总结了日、韩企业的技术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技术引进方式的再选择在我国基本实现机车内燃化和电气化之后,要进一步提高机车技术水平,在引进技术方面应当走集约化技术引进的道路,也就是说,我国已具有了一定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后,技术引进重点要从成套设备进口转向单项关键技术引进上来。但是,由于机车技术的特殊性,它往往成为国际政治交往中的一个筹码;更为重要的是,国外公司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不会轻易将关键技术转让给我们,这也是历年软技术引进较少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我国铁路工业可以考虑改变技术引进方式。在众多的技术引进方式中,合作生产是…  相似文献   

11.
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结论的不一致,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选取1999—2008年工业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检验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引进不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原因,技术进步对技术引进有促进作用;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实证检验,得出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没有长期共同发展趋势的结论。技术进步刺激国家引进技术,就长期发展而言,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各国取得优势和保持其固有领先地位的关键。然而一国单凭自己的科研开发,在今天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对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技术引进更是将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了很大一块。 但是引进工作的不科学造成了重复引进,盲目引进,使其技术未能真正成为经济的创新源,引进的技术未能消化吸收,在市场中站不稳,为了追赶扑…  相似文献   

13.
论自主创新战略下技术引进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分析了我国以往技术引进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所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引进应以服务于自主创新为目标,采取调整型的技术引进模式,逐步减少技术含量低的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依靠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技术引进中软件部分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浅议技术引进的政府管理●周定庆张海蓉孙郁葱一、加强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理的必要性技术引进对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引进可以较短的时间、较低的代价、较少的人力,缩短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达到技术进步,即具有“后发优势”。在工业发达国...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的技术引进在建国以后便开始了。在50年代,这种引进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其后对我国的技术供给国由60年代的日本、西德、英国、意大利、法国进而扩大到整个西方世界。30多年中,我们在技术引进上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30多年来,我国许多高、精、尖技术仍依赖于从国外进口,我国科技水平和美、日仍保持着半个世纪的差距,与西欧也有20到40年的差距。技术引进没能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面貌,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日本、西德的成功相比,  相似文献   

16.
孙雪 《时代经贸》2011,(8):64-65
技术引进是我国目前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达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技术引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聚类方法对环渤海4省、2市和1个自治区的技术引进能力进行了分类,将天津市与同类省市横向比较,指出天津市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知识经济为切入点,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技术不断创新,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应该把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技术上的跳跃式进步,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出发,技术创新扩散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适应性学习"过程,包括满意判断、技术信息搜寻、内化技术知识、技术创新模仿、技术创新惯例化五个继起的阶段。以此为理论依据,可以明确认识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也不否定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自主创新是技术引进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引进中专利战略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引进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尽快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捷径。企业技术引进与专利战略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技术引进工作是一个对引进技术以及引进模式的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专利战略,指导企业的技术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部技术还是发展内部技术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则为这一选择增加了难度。基于2003—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分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高技术产业企业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购买国内技术的问题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吸收对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并且两个关键变量的交叉项和滞后项也显著,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企业自办机构研发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亦显著,但方向不确定。上述结果表明,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及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是选择国外技术引进还是国内技术购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