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绵绵是海尔这个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集团的"大管家",也是张瑞敏战略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从1984年开始她就是张瑞敏最主要的创业助手,仅这一条就足以让大家相信:海尔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杨绵绵功不可没。但在张瑞敏=海尔的思维习惯里,一贯保持低调的杨绵绵对海尔集团的意义被大大忽略了。从2002年开始,杨绵绵以总裁身份走到前台,海尔集团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踏步扩张之路,而这位低调的商业女英雄则在完成着自己最后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商界领袖》2004,(5):46-46
长虹、格力、春兰之心路人皆知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相比,长虹董事长倪润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副总裁杨绵绵、春兰的陶建幸等一批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则没有那么幸运。2004年,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时间是最稀缺资源,长虹的倪润峰将在2004年度过他60岁的生日、海尔的杨绵绵等人也即将达到“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3.
8月14日,海尔集团在中心大楼隆重举行"海尔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仪式"大会。聘任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守觉院士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宣读了聘任决定,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向王守觉院士颁发了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  相似文献   

4.
张瑞敏陷痛     
2005年1月29日,经过3年多时间迂回曲折的运作,海尔集团利用海尔中建终于在海外成功借壳上市。目前国内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越来越薄,海尔集团在海外上市,不仅可以借此推动业务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将海尔中建作为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个融资平台。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可以借此改善海尔内部错综复杂、含混不清的产权关系。但令人吃惊的是,海尔的灵魂人物张瑞敏并没有进入海尔中建管理层。张瑞敏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痛?一时间疑团泛起,中国企业的标志性人物张瑞敏再一次出现在媒体的旋涡之中。  相似文献   

5.
“阴阳配”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个典型特点,如华为的任正非和孙亚芳、海尔的张瑞敏和杨绵绵、海信的周厚健和于淑珉、格力的朱江洪和董明珠、娃哈哈的宗庆后和杜建英等等,正所谓:一个成功的男性企业家背后往往有一个优秀的女性事业伙伴。  相似文献   

6.
《中国品牌》2014,(8):70-71
向互联网转型,海尔是中国家电业的旗手。但是,如何使改革方案"落地",并变为业绩,正考验着海尔和它的掌舵人张瑞敏的智慧与决心。海尔近年推动员工创业,成立自主经营体,已成立2000多个"小微企业"。今年5月,海尔进一步推进改革,上万名员工与小微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是海尔集团在册员工。6月14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去年我们去掉1.6万人,海尔去年年初是8.6万人。  相似文献   

7.
对海尔来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或者换句话说,海尔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人曾问张瑞敏:海尔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张瑞敏坚定地说:第一,海尔确立了创世界名牌的目标;第二,海尔根据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与时俱进地去创造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海尔是中国企业的第一品牌,张瑞敏无疑是中国企业家的第一个人品牌。经过多年的累积,作为海尔第二品牌的张瑞敏,个人品牌的定位已逐渐明晰为一名布道者,但种种迹象表明,喜欢讲故事的张瑞敏,恐怕已遭遇听觉疲劳。在布道者光辉的品牌形象背后,创立斜坡球体管理理论的张瑞敏,此刻,更象站在斜坡上宿命的西绪弗斯。  相似文献   

9.
因为有了自主经营体样板的承接,海尔人单合一商业模式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阐述了海尔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品牌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0.
<正>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这个题目比较确切地表达了海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年就是海尔所走过的路,1000亿是海尔现在达到的水平,世界的海尔是海尔将来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世界的海尔",让海尔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张瑞敏说,总结过去,不是欣赏和留恋过去,因为"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1.
有些企业可以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则只是昙花一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在于业务安排、竞争战略,而在于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企业文化上。海尔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都可以复制,惟有海尔文化是竞争对手所复制不了的。"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来没有谁能关起门来称第一。海尔要成为全球第一,视野在全球!"连任5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海尔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从1998年进入国际化战略阶段,到2008年开始全球化品牌战略第三年,连续十年的发展,海尔已经具备了全球化品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张瑞敏曾自称为海尔的设计师和牧师,自杨绵绵以下都是忠实的执行者,根本不可能对他构成领导权威上的威胁,他依靠什么力量建立起如此稳固的权力结构?但他曾经说过:现在集团中没人反对我,这是很可怕的事  相似文献   

14.
上期《商界名家》以封面文章《张瑞敏隐痛》对张氏这一类创业国企领袖的“现实问题”有所反映。应读者们的强烈要求,本期《商界名家》邀请到了海尔的二号人物杨绵绵,谈谈她对张瑞敏的看法,想必有助于我们对我们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先生有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企业既是国家创新的主体,又是创新投入的主体,还是创新出成果的主体。海尔集团创业20多年来,打造出了令国人骄傲的世界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海尔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理念? 带着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女士。  相似文献   

16.
大佬心声     
《商界》2014,(7):17-17
张瑞敏边破边立 6月13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公开表示会再裁减1万名以中层管理者为主的员工,给海尔“动手术”。“自杀重生、他杀淘汰”,一直以来,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代表,张瑞敏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薄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张娅 《商务周刊》2009,(23):18-19
2009年初,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再次表现出当年“砸冰箱”的豪气。这一次,他要“砸”的是海尔多年的发展模式——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引领下的制造业。不是以企业为中心制造产品,而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张瑞敏明确表示,海尔接下来要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并加快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对市场趋势做出反应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张瑞敏,作为海尔第一人,具管理思想放置在“7S”下,又有何借鉴意义呢?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思考。前不久,笔者与张瑞敏进行了一次有关名牌意识的交谈。他对品牌建设既通俗又深刻的看法,使我们对“海尔”为什么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