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不仅工业高度发达,而且在战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是日本是一个人口多、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政府长期对农业推行支持保护的政策,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日本农业出现了许多问题,研究日本的这些问题和其新的农业政策,对于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国际上看,日本是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都市农业一词最早见于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上,“以易腐败而又不耐储存的蔬菜生产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鲜奶、花卉等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称为都市农业。而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1935年所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农业现代化中较为核心的问题,由于农业家庭经济存人类历史上长期占据主体地位,因而,人们很自然地把家庭经济视为旧有农业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与农业现代化是格格不入的。寻找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来代替农业家庭经济,也就成了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杜建录 《中国农史》2003,22(1):38-44
本文从西夏农业区域、农业水利、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西夏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认为西夏立国后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水利开发与管理制度;农业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有较大的进步,普遍使用铁犁与牛耕;人均占有粮食130斤左右。这对一个半农半牧的民族政权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但这些粮食主要集中在国家的贵族地主手中,一般农牧民则挣扎在饥饿线上,经常以野菜、草籽充饥。  相似文献   

5.
刘雨露 《农业经济》2018,(12):12-14
小农生产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的生产模式,农户不在外界雇佣劳动者,也没有能力去其他家庭农场务工,而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这一生产方法也是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分析了日本农业生产的特点,总结了解决小农生产问题的"日本模式",包含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实施多种农业政策、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六种方式。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将小农经营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积极修改法律法规,使之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匹配;融合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稳步推进农业政策目标实现和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当前辽宁省种植业生产已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时期,农业生产又连续两年遇到罕见的干旱,粮食连续减产,暴露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未稳定过关,同时农业生产也面临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后新的挑战。就我省高梁生产而言,播种面临在逐年减少,特别是近几年高梁的播种面积急据减少,面对这种新形势,怎样重新评价高梁生产,高梁在种植业生产中应处于什么地位,采取什么对策恢复高梁生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日本人饱食生活背后的粮食安全危机感;分析了日本麦、豆、玉米等粮食生产萎缩的原因及粮食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论述了日本政府新的粮食政策的内容、规定意义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即1955-1973年间,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推动下,得到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本文仅对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实现的日本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状况进行剖析,目的在于为处于经济较快发展阶段的我国农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与中国虽然农业发展水平不同,但在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都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规模狭小;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等.要准确把握日本的农地流转制度的特点,首先要了解日本的土地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目前,黑龙江垦区人均生产粮食5728公斤,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2.5吨,相当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水平。起步最早的黑龙江垦区已建立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部分企业通过了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有机食品认证,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贡献率高达65%,主要农畜产品已出口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1.
翟印礼  刘强 《农业经济》2005,(10):19-21
东北亚区域合作对处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十分重要,对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来说,更是一场机遇。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探讨如何适应加入WTO对地区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提出的新要求,加强辽宁省与日本、韩国在农业领域内的合作,探讨合作发展的途径,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不仅工业高度发达,而且在战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是日本是一个人口多、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政府长期对农业推行支持保护的政策,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日本农业出现了许多问题,研究日本的这些问题和日本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农业政策的调整,对于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人类对食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这对现代农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要在产量上满足需求,还要保证这些食物的质量,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还得是可持续发展的。不过,事在人为,日本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也许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展望》1991,(4):37-38
海伦市粮豆总产实现了6亿公斤,今后几年,如何再挖掘潜力,继续推进农业生产向新的目标迈进?我们认为,在抓先进的同时,必须下大气力狠抓农村薄弱面的转化工作,这是粮食生产再登新台阶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农村经济》2011,(8):47-47
为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近期,宝山区出台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关于稳定蔬菜生产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业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7月 ,日本颁布了新的农业法———《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 ,同时宣布废除 1 961年制定并实施了 3 8年的《农业基本法》。这标志着日本农业、农村一个时代的终结 ,适应形势的变化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农业政策开始实行。一、《农业基本法》的基本体系《农业基本法》制定于 1 961年 ,以生产政策、价格、流通政策及结构政策为支柱构建而成。 (1 )生产政策。包括 :农产品的需求及生产的长期预测 ;强化农业生产基础 ;普及、开发农业技术 ;农业机械、设施的整备 ;生产调整对策、灾害对策。 (2 )价格、流通政策。包括 :主要农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农业生产面临着农产品消费安全、世贸绿色壁垒和国家注重环保的三重挑战,农业无害化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障碍因素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障碍因素主要取决于无  相似文献   

18.
适应市场经济应用并发展农业生产经济学北京农业大学郑大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界把农业技术经济学与农业生产经济学作为姊妹学科来建设。但由于我国当时政治经济体制与传统观念约束,就全国范围来说,建设的重点仍在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很少出现于农业院...  相似文献   

19.
曹斌 《农村经济》2017,(12):121-128
日本农业生产具有超小规模、兼业化、副业化的特点。日本政府通过完善和创新现代农业生产制度、经营制度、组织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灾害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等政策目标。建议我国要逐步把小农生产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用法律手段保障农业生产长期稳定、重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效融合、循序渐进稳步推动实现农业政策目标、在农业政策各个环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杨生胜王晓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陷入了瘫痪,工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困难。然而,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日本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农业经济也走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纵观日本农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经济起飞时期,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