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力转移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也是城乡间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渠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差距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农民产业分化趋势与我国城市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对农民基本上实行的是产业封锁,农民所从事的产业只是单一的农业,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土地;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农民从农村中解放出来,他们开始进城务工和从事服务业,实现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特别是十六大提出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更加强化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和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国家颁布了很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但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遭到素质的门槛,同时国企改革,使城市下岗职工和企业内部待岗职工日益增多,加上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三农”问题中,核心是占中国人口2/3左右的“农民”人口问题,因为农村是农民居住的地区,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产业。无论农村还是农业,行为主体都是农民。那么,调整农民就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农民问题并最终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本人认为“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让农民享受“国民待遇”,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乃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影响.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现阶段城乡劳动力流动政策进行简介,分析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较差的现状,本文提出“股田制”能够有效推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分别从土地制度的变革、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三个方面论述了“股田制”对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本文认为“股田制”是推动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英法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英法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得最早,城市化进程最快,最具代表性.考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和原因,探究法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和现代化过程,从中可以发现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共性,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第一,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是实现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第二,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第三,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并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是促进城市化的根本保证等.这些结论对于寻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尤其是对加快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子龙  李龙 《全国商情》2006,(2):85-86,81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小城镇是我国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不仅有利于乡镇企业的二次发展,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分析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系入手,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进而提出通过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对策,即: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和优化劳动力进镇就业与创业的软硬环境: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打破和消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与政策障碍;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培育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要看到农村劳动力对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贡献,而且更要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及特点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隐性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日益显露出来。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使农民的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