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和关注,加快就业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正确评价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才能正确把握未来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只有明确现行的就业政策,明确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加之适当的岗前培训,才能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业为民生之本。当下大学生就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更是困难重重,对此我国政府频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村官计划,效果十分显著。文章以此为例通过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方法 ,着重论述了两国无形资产的概念、确认与计量方法 ,以及无形资产折旧摊销方式的区别。在此基础上 ,通过比较分析两国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探讨如何更加合理、公允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定义,通过案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焦虑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缓解方法:政府要大力加强就业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应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相似文献
7.
8.
文章概述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定义,通过案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焦虑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缓解方法:政府要大力加强就业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应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问题的一大难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让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摆在高等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由此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从而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研究情商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将情商分成了自我情绪认知、情绪调控、自我激励、他人情绪认知和人际关系管理五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验证了情商与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后,中国经济获得了平稳增长,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显著。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宏观调控应更加突出对就业的调控,致力于解决好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种就业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入手,进而探索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就业乃民生之本。新近出台的《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引发媒体惊呼——在最难就业年出台最给力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宁波OK!那么新政策的着力点在哪里?在设计和操作上又有哪些亮点? 相似文献
14.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目前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进行了分析,为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的今天,如何解决高校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和办学规模扩大的瓶颈。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必须树立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择业理念。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高等教育结构失衡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重新定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转变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解决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就业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城市就业尤其是人口高密度城市就业问题尤须引起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境外先进城市的相关就业政策,为扩大我国城市就业容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娇子今天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结构失调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自2006年起,中组部、人事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的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由地级财政全额负担大学生的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安排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去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