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岩寺     
灵岩寺坐落在泰山西北麓的方山,位于长清县万德镇,系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又名"玉符山"。相传东晋高僧朗公来此说法时,"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高大雄伟的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后历代都拓展、重修。殿内迎门端居于高台莲花座上的三尊大佛像叫"三佛同殿",也称"三身佛"。中间的主尊俗称"法身佛",坐于高连座上,为"昆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遮那佛"。右尊是"应身佛"释伽牟尼像。三尊佛像体态丰满,和蔼可亲,使人体会到  相似文献   

2.
致富奇术     
某君致富心切,无奈不得要领。一日读报刊广告“致富信息”若干,忽发奇想,茅塞顿开,遂自拟广告一条,寄往报社。 不日,某报致富广告专栏又添新彩: “我奇祥科技开发总公司在一偶然机会,救得一负伤外星人。此外星人为报救命之恩,传授一点金术,凡石头、土块、垃圾等无用之物,皆可点化为金。经我公司专家通力攻关,以此术制成点金器若干台,无论何物,经该器处理后,皆可变为99.999%之纯金,具有耗  相似文献   

3.
穿越川中古镇蓬溪县文井镇,再纵深进发,奇峰兀起,数峰竞秀,撞入眼帘,蓬溪、射洪、西充三县交界处便矗立着这座奇山。"仰之弥高,四面云山皆拜手",登上高峰山,置身苍苍千年古柏林中,灵秀之气扑面盈怀,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大开,真有"人在画中游""一览众山小"之感。  相似文献   

4.
在美丽的自贡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一位仙女厌烦天宫生活,下凡来到自贡欣赏旖旎风光,竟迷景昏昏入睡,玉帝得知后非常生气,让其形体永远留在了人间.如此,自贡的山便都栩栩如生,楚楚动人.自贡不止有山,亦有水.蜿蜒的釜溪河,河上水波粼粼,沙鸥白鹭成群翔集,渔歌山歌互唱互答,游人一遇,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相似文献   

5.
彭水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脉的交汇褶皱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山川、河流众多,素有"百河千洞"之称。纵贯境内的乌江,水急滩险,波涛汹涌。两岸山高谷深,绿茵连绵,峡滟相接。江中碧水奔腾,堪称乌江画廊。清代诗人翁若梅曾盛赞:"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相似文献   

6.
彭水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脉的交汇褶皱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山川、河流众多,素有"百河千洞"之称。纵贯境内的乌江,水急滩险,波涛汹涌。两岸山高谷深,绿茵连绵,峡滟相接。江中碧水奔腾,堪称乌江画廊。清代诗人翁若梅曾盛赞:"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相似文献   

7.
邹鲁地区,即今山东省曲阜和邹城一带的洙泗流域,是孔子和孟子的出生地,世人有"天下文明邹鲁为最"之说,常以"邹鲁"喻文教兴盛之地。而素有"邹鲁秀灵"、"岱南奇观"之美誉的峰山,就坐落在这片沃土上。得天倚势玲珑秀峙出邹城市东南12公里,在京沪铁路线东侧,风采独具的峄山赫然屹立。亘古以来,经历了三次沉没、四次上升的沧桑变迁。峄山的规模气势虽然比不上泰山(峄山海拔582米,方圆10余公里),但因其西侧为广阔的冲积平原,相对高差陡增,故而显得突兀挺拔,远望时甚至让人有青莲秀出,直插天倪之感。孟子谓"孔子登东山(即峄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实也赞美了峄山凌空高旷之势。峄山主峰之上,五块巨石突兀屹立,形若青色芙蓉,玲珑峻峭,故被称为"五华峰"。巨石壁上的"插天"等题字,每字高约6尺,赫然醒目,潇洒飘逸。五华峰左前,飞来洞、步天石之  相似文献   

8.
<正>地处福建省云霄、诏安、平和三县边界的乌山,面积约900平方公里。1934年底至1949年漳州地区解放,中共党组织和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此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革命红旗十四年不倒,乌山成为屹立在闽粤边界的英雄之山。红三团二连进入乌山中央红军长征后的1934年底,红三团二连指导员卢胜率领一支40多人的队伍,进入山高石奇、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有位易君左,他作《登岱》诗高歌泰山,说:"我欲定此为国山"。定泰山为"国山"之倡议由此提出。易氏提出此说至今,已有80年,纵观近百年间,评定泰山为"国山"的声音一直不曾停歇。新世纪到来之际,"国山"之议更成为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0.
朋友,你见过这样的高级住宅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层峰叠峦为其铺绿葱翠,粼粼波光为其泛金堆玉。远观似绿茵如毡的翡翠盘中托出的琼楼玉字,近看则似万绿丛中绽开的点点红艳。楼房鳞次栉比却错落有致,道路纵横交叉则绿树掩映。小桥有流水声响,曲径有幽境可探。居于此,虽身处闹市不闻车马之喧嚣,虽处重楼却得明月清风之雅趣。若晨起推窗,放眼云天,但见朝雾初破,晓日腾跃;紫气东来、百鸟鸣和。加上阵阵清新空气裹着缕缕花香,直扑人鼻,沁得人五脏六腑无不快畅。此时此刻,仿佛令人置身  相似文献   

11.
贾婷 《魅力中国》2010,(22):177-177
一、龙穴岛地理、历史 龙穴岛位于珠江口番禺县南部的焦门水道和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北距小南沙约十公里,在市桥镇东南四十公里,是番禺县最大的海岛。相传岛的正南部有洞穴称其位南海龙王所居,故名。岛由三座山丘组成.西南主峰海拔61.2米,东南铜鼓山海拔46米;而龙穴岛旅游区则在珠江口伶仃洋湾顶,为国营珠江华侨农场和香港广侨贸易公司合资兴办,以岛命名,旅游区以其海水、海滩,具有神话色彩的近代海蚀洞穴和岛屿、建筑物及其海鲜海味,香大焦等资源为依耗兴办。  相似文献   

12.
张志奇 《走向世界》2013,(18):93-93
<正>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对葡萄酒保健功效的认知。元朝宫廷太医忽思慧在天历三年(1330年)成书的《饮膳正要》写道:"葡萄酒益气调中,耐气强志。"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此真葡萄酒也。"他对葡萄酒的功效描述道:"主治暖腰肾,驻颜色,耐寒。"康熙皇帝当年也认为"葡萄酒乃大补之物"。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二十五日有上谕曰:"前者朕体违和,伊  相似文献   

13.
刘权 《走向世界》2013,(8X):56-57
<正>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东北七公里处的灵岩峪中,地理上处于泰山北麓。清代著名王渔洋曾说:"灵岩为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金、明,相传鼎盛时期有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余人。自唐代起,灵岩寺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居首位,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灵岩寺原称方山、玉符山,传说东晋高僧朗公曾来济南方山说法,听众达千人之多,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告知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方山遂改名灵岩山,  相似文献   

14.
在济南市天桥区、历城区各有一座凤凰山,而位列齐烟九点之一的是济南城北天桥区的凤凰山.凤凰山海拔48米,比粟山低12.6米,比标山低7.2米,是齐烟九点中最矮小的一点,但又是规划得最精致美观的一点. 凤凰山深居在一片楼丛中,东临津浦铁路,其余三面都是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凤凰山堪堪高过楼顶,从空隙中探出头来,与一河之隔的标山相互致意.凤凰山距标山约0.5公里,两山高度、大小都相差不多,距离又近,就如同两个大型地标东西并列,历史上又被共同称作"标山".清代诗人钟廷瑛《标山下三绝句》开篇即题:"黄冈东麓紫荆西,十九年来路不迷."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选入教材中的语文文本,一般而言是文学文本,而文学是审美的。所以,在文本教解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审美发现。而惊奇,就是一种审美发现。能让学生产生审美惊奇的往往是文本的意奇、语奇和字奇之处。李渔在论述词的创作时说:"文字莫不贵新,而词为尤甚。不新可以不作,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所谓意新者,非于寻常闻见之外,别有所闻所见,而后谓之新也。即在饮食居处之内,布帛菽粟之间,尽有事之极奇,情之极艳……"  相似文献   

16.
山东水神谱     
世界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大都以洪水开篇,这,绝非偶然。距今一万年前,困窘地球八万多年的第四冰期(即大理冰期)终于进入了尾声,自此气温转暖,到了8000年前,气温比今天还要热。于是太平洋西岸原来被冰川封盖的太行山冰融雪消了,条条大河顺势东来一泻千里,沿途扫荡人兽草木,呼啸着舞入东海。海平面竞迅速上升了一百多米,而海水倒灌又向西进逼,大片吞噬着东夷人的家园。再加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这一切如此集中,对居于鲁西南、鲁北及苏北等低地的居民来说,无异是遭遇了天地倾覆的灭顶之灾。中国神话也就从洪水开始。《淮南子·览冥训》有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面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滛水"。好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好一篇悲壮的英雄史诗。女娲是继伏羲之后的东夷部落大首领,其活动区域已大大超出了伏羲的范围,向河北、苏北、中原进而向西部开拓了。女娲何许人也?《史记·补三皇本纪》说:"女蜗氏亦风姓,蛇身人首,代宓牺立,号曰女希。"这里的宓牺就是伏  相似文献   

17.
正大表哥这些年轻人的"懒",是时代发展太快农村年轻人跟不上脚步?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妥协?不管是哪种原因,老年人被裹挟进城务工,这并不是乡村之幸。三姨是村里能干的人。村里人说一个人能干,不仅是指干得多,而且还干得好。三姨种的地多,家务活也做得好,绣花针线活也是样样拿手。尤其饭做得好吃,记得小时候总爱去她家蹭饭吃,蒸的馒头又香又软,吃完还要带几个回去。三姨是个好脾气的人。印象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以学术形式,文采斐然地写出雁荡山之神韵。明代徐霞客则三游雁荡山,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了雁荡山的神奇。1957年,有一位女画家,她寻觅着徐霞客的足迹,几上雁荡山,在观山听水中,对这自然美景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心情与灵魂也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13,(14):12-13
中国海岸线绵亘千里,宁波素来为东南海防的军事要点。有人评述宁波的地理要略:"攻之者,视其易于登陆展开,且得富庶的物产以供军需,并借浙东运河或杭甬驿道、公路、铁路西进以直逼杭州威胁沪宁;守之者,以其东有舟山作屏,西有四明、天台两山为堑,且丘陵隘道,河网湖泊皆可凭借拒敌,进可击,退可守。故虽不处中原,也为兵家必虑之地。"  相似文献   

20.
戴国芳 《特区经济》2012,(10):302-304
私家收藏是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力量,晚清外交家刘瑞芬之子刘世珩退出政坛后,在上海筑"楚园"居住,设藏书楼"聚学轩",倾其财力精力收藏文物古籍,收藏了《杜陵诗史》、《孔子家语》等名贵善本和大小忽雷等古物,保存了清末民初动乱时期的大量珍贵的文献文物。世珩不仅藏书收古,而且将收藏的善本、孤本校勘覆刻。"聚学轩"刻本精善,刻书既多又精。晚清督抚周馥说他是个"拼命存古"的人,而且"得一书必为之刻,刻一书必求之精"。刘世珩是清末民初有影响的收藏家,出版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