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很多研究认为,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低下的首要原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欲提升消费,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文章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提高10000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5.6%,边际消费倾向下降7%;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单位,居民消费率下降6.5个百分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率在2000—2008年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解释了这一期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30.8%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揭示县域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居民消费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及耦合度函数分析了都匀市2009-2017年城镇化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9-2017年都匀市城镇化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均呈不断升高趋势,其中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居民消费水平,两者的协调度类型为初级协调。今后都匀市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习惯形成是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依据之一,影响着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现有研究普遍认为,该特征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愈加谨慎,但追根溯源,习惯形成究竟对居民消费具有怎样的内在影响机制,这是文章探究的主要问题。以改进的Dynan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产生机制,嵌入状态空间模型(State Space)构建动态消费函数,采用29个省1978-2016年的城镇面板数据,在测算习惯形成、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变参数的基础上,运用面板VAR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分析发现:面对不确定冲击,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强度随之增大,促使居民降低消费倾向,并在不确定影响弱化后,抑制消费倾向的回升,在两者的相互制约中,消费倾向最终缓慢回升至某一较低的水平,因此习惯形成减慢了居民消费的变化速度,抑制了消费倾向的提高。这启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来自供给侧的多次不确定冲击,导致了城镇居民消费较大的习惯形成强度,是其消费倾向持续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弱化习惯形成的强度和影响至关重要,为此应构建长效机制,努力降低不确定冲击的广度和深度。文章的研究进一步认清了消费习惯形成的性质,厘清了居民消费变化的动态性和长期性,对提高政策建议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建立广西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模型。该模型对广西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之间数量关系拟合最优。根据模型分析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发现:广西城镇居民消费量主要受到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刺激内需,可以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调整居民消费习惯两个方面入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认为收入假说难以解释居民消费的一些特殊现象,而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平台。作者从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入手,提出了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服务业开放引致的先进服务产品供给增加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理,采用服务业开放渗透增长率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并且服务业开放对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服务业开放通过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催生服务新业态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研究为我国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助力居民消费质量提升、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刘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37-40
居民消费是消费环境的函数。文章所构建的消费环境包括了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三个主要维度,基于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经济环境中的收入和就业因素对于居民消费的即期影响效应统计显著,其中,就业对消费的影响远高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中的所有变量则并没有对居民的消费产生统计显著的影响。因此,中国在进入“十二五”期间之后,要稳健、全面推动中国的内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构建起更加健康有序的社会消费环境和法律环境,而不是仅着眼于对于居民消费有即期影响的收入和就业水平,虽然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非线性平滑转换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趋势,实证结果如下: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民居均具有稳定的消费习惯,且稳定性随着收入水平递增;人均收入与居民消费率负相关;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的挤入效应随着收入水平增加逐渐变小;城市老年抚养比和少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均为正相关,农村少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负相关;利率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随收入水平增加呈倒U型形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成为研究热点。与已有研究不同,文章首先从省际视角研究了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证实了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分别对消费产生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且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住房资产的抑制作用。其次,文章探讨了两种资产对不同种类消费品的影响,金融资产增加主要促进教育娱乐医疗等改善性消费,住房资产增加则主要抑制基本品消费。最后,文章对不同省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住房资产对消费的抑制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在东部地区影响小于西部地区,且受区域教育、人口和收入结构影响。综上来看,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控制房价过度上涨,改善资本市场在资产分配中的作用,加大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能够有效改善家庭资产结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河北省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我国人口大省,居民消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对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促进河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消费主体分,总消费可分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是总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总消费增长、消费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因此,居民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率的变动,不仅取决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倾向,还取决于城乡人口的比例关系,即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广东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晖  王成进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33-37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特征使得研究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中农业居民消费与非农业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更具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国内最大、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以及藏富于民的发展模式,广东的发展实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材料。文章通过检验广东省1978—2008年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广东的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居民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非农业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最大,农业居民消费对非农业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反向的冲击作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与地区收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消费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基础.运用1994-2006年中国省级区域全体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的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和地区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发现:省级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着全域正相关性和低值集聚现象;对地区消费水平的绝对β收敛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显示,省级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即使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绝对β收敛也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控制人均收入,发现存在条件β收敛,地理效应对收敛产生正向效应.本文认为,在依靠消费边际倾向的内在动力的同时,政府应制定地理空间协调政策,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以便实现地区消费水平收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排序选择模型,利用济南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研究了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用居民消费意愿表示)的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收入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家庭入口规模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户主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家庭,居民消费意愿相对较低;户主接受过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家庭,居民消费意愿相对较高;经常使用信用卡对城镇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相对于其他类型家庭,目前阶段家庭储蓄的最主要目的为养老的家庭,居民消费意愿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贺唯唯  侯俊军 《改革》2023,(5):41-53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7.
图说经纬     
《广西经济》2010,(2):58-59
居民消费水平低已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加居民消费的有效路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内需、调结构、促消费,解决投资与消费的失衡。这意味着增加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8.
漆云兰 《发展》2013,(1):33-34
扩大消费是我国近年来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物价涨幅回落以及国家不断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等因素使消费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但应注意到,自2011年12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增速放缓,消费热点增长乏力,消费者信心下滑。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应从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政策入手,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提振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意愿,同时,又要防止短期透支消费,以免对经济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消费增速持续放缓值得关注自2011年以来,居民消费增速趋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国际经验。首先本文对比分析了世界各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情况,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并通过实证分析收入水平在其中的重要影响。其次本文采用熵的概念定义了消费多元程度指数,并对世界各国数据及我国1978年以来的时序数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再次验证收入水平在消费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强调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需关注消费升级的具体方向,从而采取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居民消费的规模和增速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增长空间。应当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加快实现湖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工作。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进而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具体来说,需要从"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收入结构"和"提高保障水平,优化供给结构"两大关键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