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但战胜了险恶环境得以生存,并且在生存的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其中陶器的制作与使用即属其一。陶器的发明不仅便利了人们生活,还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激活了人类的智力发展,而这一创造正是史前女性的功绩,是她们细致的观察力、勇敢的想象力、大胆的尝试促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大融合、大繁荣时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继承汉代以后中国用香风貌和习惯的同时,也加强了与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的联系与互动,为之后宋代的香文化高峰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香药作为香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值得被我们充分的重视与挖掘,这一方面古人已经有非常深刻的研究,现有的古籍文献众多,我根据对古籍的一些梳理和向其他老师交流请教所获取的一些心得,整理出来分享与各位香友。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第一代少先队员,如今已都年近七十岁了。今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她们从北京、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赶到大连,在大连植物园相聚,她们激情高歌《中国少年先锋队之歌》,她们回味童年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4.
常亮 《魅力中国》2010,(35):4-4
女子十二乐坊从200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九年之中她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们的成功除了其本身精湛的技艺,更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策划传播方式。她们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奏中国古典音乐;以现代商业运作来推广民乐乐团。她们把古典和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中国音乐为魂,爵士、摇滚、电子皆可为我所用,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鲜元素,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听觉享受。此外,她们的演出往往也是一场视觉盛宴,十二个青春靓丽的女子统一着装在台上进行激情四溢的演奏,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有了这些独特的元素,再加上成功的商业适作,女子十二乐坊取得了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她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希望,对民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接下来我们就从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原因来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新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香事》杂志诞生至今,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更加令人心存感恩的是,我们在各地的工作站也快速蓬勃地发展起来。北京、广州、南京、海口、武汉、昆明等地都已经有了"香事工作站"。成立至今,各个工作站都陆续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喜欢、支持《香事》的朋友们都笑称自己在当地"找到‘组织’了"!北京千古香事总角始学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香事  相似文献   

6.
<正>介绍北京、宣传冬奥会成了徐梦桃和国外好友寒暄问候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告诉她们,北京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她们来北京了!”“We are ready! Welcome to Beijing!(我们准备好了!欢迎来到北京!)”完成比赛后,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用流利的英语接受采访,充满激情地向世界发出冰雪之约。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我接触到了不少下岗、失业或者残疾的妇女,她们的生活来源基本靠国家补贴或慈善捐助,她们的住房、吃饭、子女教育、看病等问题都比正常人多得多,社会保障只能帮她们缓解贫困,但不能消除贫困.我也是她们中的一员,残疾、失业让我的人生布满荆棘,但我始终怀抱梦想,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为社会上像我这样曾迷失在痛苦和绝望中的人点亮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8.
<正>闻了这些香气,我远眺北方,我看见七山充满着精选的甘松、香树、樟树和胡椒树。接着我登上这山的山顶了望,在大地的极东方,天使带我越过了Erythraean之海和Zotiel这个地方。——《以诺克书》印度匙叶甘松和中国甘松甘松香(Nardostachys jatamansi)在传统的香方中,无论是贵族阶层的宫中香和衙香,还是士大夫阶层的文人香或医家用香,都可以找到其身影,如此高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9.
早在大学读书时就听说柴达木盆地的香日德是我国粮油作物著名的高产地区,所以心中一直非常向往香日德,希望有一天能够到达那里,但大学毕业以后多年来在青海海东地区和甘肃等地从事春小麦品种推广和试验示范工作,始终没有机会去香日德看一看.1998年8月,由于承担国家攻关课题的需要,我随课题组长郜和臣先生一同去香日德农场进行选点,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柴达木,也是第一次来到香日德.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故乡在西藏,现在在云南,这次参加斗香大赛感觉非常荣幸。因为香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我非常喜爱传统文化,希望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发展、兴盛起来。尤其是香文化他不仅仅是外在的艺术,而是内在、存于心灵里面的,他能给予人心灵的享受。在我们品香的时候达到真正的静,那一刻一切的烦恼杂念都不存在,通过这种方法来修炼非常好。本次大赛具有诸多大义,贵在开启了遗失之香文化的全  相似文献   

11.
<正>深夜沉香沃甲煎,隋皇风雅去茫然。羊车我若过卿宅,细饮番茶话夙缘。——陈独秀《本事诗》在中国的香文化里有一种称为"甲煎香"的古老香品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这种香的制作和用法却在用香习惯的改变中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只能在文献和诗词中找寻一点踪迹。实际上甲煎香并不是指的单品香,也不是指的对单纯甲香的炮制工艺,如果给其一个定义,应该是,以甲香为主要原材料,添加沉香、麝香等材料,用黄蜡为粘合剂的一种和香。  相似文献   

12.
<正>《美丽中国·香事》杂志的主管单位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与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是中国管理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的指导刊物。《香事》通过专业和有深度的内容,将中式贵族中最有品味的生活体验,权威性地介绍给有同样爱好和感受的读者,内容涵盖了:最新香品、香料品味、古今香具、人物专访、大师作品展示、高端会所介绍、香之旅以及与香有关的各种信息;另外,还涉及与香有关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红木家具、中式家居、珠宝玉器,以及  相似文献   

13.
柔性管理     
前几天,我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在长城饭店召开的“财富名媛俱乐部”成立仪式,几百名女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女性经济”令我感触颇深。据权威机关调查,目前,中国女企业家约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8%,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女企业家占所有女企业家总数的46%。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企业家只占到中国企业家总数的10%。与女企业家人数飞速增长相对应的。是她们对GDP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到2006年达到42.5%。她们将女性的管理魅力和智慧与男性钢铁般的意志融为体。打破了男人一统经济界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正>《品香鉴香用香图典》是一本科学著作,它依据中国医学的理论对香料、香方、香疗进行了分析阐述。能有如此的成果,是因为作者师宝萍本身就是一位基础医学的专家并从事了十五年的医药保健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本书系统地梳理了用香养生的历史,并探究了用香养生的理论。书中注重了对香药养生的物质基础的记述,较详细地记述了各类香药的产地、气味、药性。书中还较详细地记述了用香养生的生理基础:"鼻司呼吸,生命在于呼吸之间。  相似文献   

15.
肉食动物     
《中国西部》2008,(10):51-51
最好的人生就是尽量地吃吃喝喝。正所谓食色生香,人一生只应馋两种香:美食的香和红袖的香。——美食箴言。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里,关于西门庆与潘金莲的越界故事,此处略去不谈。我因为对美食比较感兴趣,每看一本书,总要习惯性地关注其中的饮食细节,于是粗略统计了一下,发现《金瓶梅》写到的菜肴,起码有200种以上,其中涉及飞禽类41种,走兽类67种,水产类25种,素菜24种……之复杂。这说明此书的作者,不仅在情事上钻研之深,在美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土木香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L.的干燥根,其又名青木香、祁木香,原植物分布于浙江、河南、河北及东北等地,由于生长条件不苛刻,适合在中国大多数地方栽培,其功效与云木香雷同,常用作云木香的替代品,是我国商品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感慨小时侯我家就是这种状况,我妈一个人抚养四个小孩,家有6亩地,还养蚕,还有老人,那种苦是无法用言语说出来的。终于有人站出来帮她们说话了。我们村就有很多留守妇女。我很想给她们找一些  相似文献   

18.
古代香事     
<正>用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时尚之都巴黎就是一个香水之都。闻香可以识女人,闻香更可识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也已成为世界香水消费大国。十大香水品牌:从香奈儿、雅诗兰黛、到古驰、迪奥、伊丽莎白,中国人已经不再陌生。前不久,还有人在北京办了一个香水瓶收藏展。十大品牌中却没有一个属于中国,这当然是很大的遗憾。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曾经是一个有着悠久用香历史的文明古国。我想将来某一天,人们会发现世界十大香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闻香识人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香文化。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为此也专门制作了一辑节目《闻香识人》,并在乙未年元宵节期间播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所长、《香事》杂志首席顾问作为节目嘉宾,在节目为大家讲述了中国香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为大家演示了中华香事中的香篆和隔火熏香等行香仪轨。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热爱中国香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