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全球产业链两端的双重挤压。本文在选取2007-2013年美、德、法等10个国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基础上,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因子分析,从总量、增速、需求、技术四个因子测算各个国家光伏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国家光伏产业链竞争力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下降的趋势;上游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光伏产业链竞争力不均衡,中游专业化的发展路径,难以实现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锁定。  相似文献   

2.
张嵎喆 《北方经济》2012,(11):29-30
正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式发展。一季度还处在增产扩容的爆发性增长阶段,之后则急剧逆转陷入行业大面积亏损的危局。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不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也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战略相背离,值得高度关注。光伏产业发展陷入"内忧外患"困局一、光伏企业业绩大幅调减或陷入巨额亏损据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政报告,除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两家企业略有盈余外,包括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9家光伏企业全部出现巨额亏损,共计亏损4.61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受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融资困难,部分国家减少上网电价补贴以及美国发起“双反”调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了销售额增长率下降、企业运营困难等状况。走出困境需要积极应对,不能消极等待。光伏产业要突出重围,关键要从更高层面对整个光伏产业进行统筹研究和规划,调整市场战略,深挖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潜力,突破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将产业发展与上网应用联系起来,积极推进重组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各省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从市场拉动、企业集聚、创新推动和资源基础四个维度,选取23项指标构成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光伏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和两极分化,形成以江浙为主,华北、中南为辅的空间布局,以此提出我国光伏产业空间均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宁 《中国经贸》2014,(5):41-41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欧洲“双反”调查,一些光伏小企业最终难逃破产的厄运,我国光伏业今后如何发展,其竞争力如何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多元回归,进而提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秋菊 《中国经贸》2012,(14):25-26
我国光伏产业还是处于来料加工阶段,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处于低端的光伏制造企业举步维艰。在当今生产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应积极通过加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自己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冰冻期”,如今的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如何?文章从微观的角度以2007至2014年19家公司相对效率值为基础,考察中、美、日、韩和挪威五国及产业链节点8年竞争力的变化,对比该公司Malmquist指数,分析其技术变化率与综合效率变化率,进而说明—国产业研发能力及公司管理能力,结合国家政策和并购案例,阐述政策和管理对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提出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中应处理好的产业链发展问题以及政策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世界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对比中国光伏产业特点,发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价值低端、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竞争力薄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规则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以最近美对华光伏“双反”为视角,分析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的直接间接原因和国内国际因素,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应对对策,最后提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在欧美“双反”调查和产品价格大跌的双重打击下,我国光伏企业陷入重重困境,多家企业濒临破产。今年下半年,多项利好光伏产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光伏企业终于迎来转机。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主要是由其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决定的,而且最终还是要通过产品的市场份额来衡量,但是我国企业与世界大企业,尤其是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很大,在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我国入围的企业较少。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在欧美"双反"调查和产品价格大跌的双重打击下,我国光伏企业陷入重重困境,多家企业濒临破产。今年下半年,多项利好光伏产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光伏企业终于迎来转机。7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到201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2013至  相似文献   

12.
光伏专利     
全球各光伏技术及应用大国都非常重视相关专利的申请与保护,以时刻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从而稳定地占领全球市场。全球的太阳能专利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太阳能光伏材料领域,这表明太阳能光伏应用正成为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主导方向。知识产权的多少与强弱,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上。在我国的光伏专利中,发明专利主要归外国人所有,而实用新型专利则为我国企业占优。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光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拯救中国光伏产业的良方之一,就是要打破他国对光伏核心专利的垄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招标》2012,(50):43-45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虚火上升,产能已经比全世界的总装机量还多。一哄而上的背后,是光伏企业患上了严重的依赖症:既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扶持,又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产能过剩使整个行业步入寒冬,致万亿资金存在坏账风险。盲目扩张行业全面入寒冬中国光伏从无到有,得到政府扶持的光伏产业园在各地开花,产能迅速占到全球的70%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大国,出现过无锡尚德这样全球领先的上市企业。但随着赛维LDK、尚德等巨头濒临破产,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老板跑路的新闻频现报端,光伏产业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光伏产业,瞬间就坠入了低谷。继美国对我国光伏出口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之后,欧盟也相继展开反倾销诉讼,这对深陷行业"寒冬"的光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5.
龚三乐 《北方经济》2006,(10):67-68
全球价值链具有源自于整合各个价值生产环节比较优势企业的系统性竞争力,这种系统竞争力主要为领导企业所拥有。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属地位决定了企业竞争力不足。要提升嵌入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价值链地位,这是通过推动嵌入产业的升级实现的。特定层次的产业升级,都对应着一定的企业价值链地位和企业竞争力。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价值链嵌入产业的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上市企业特征,选取企业规模总量、投产效率、增长速度三个维度10项指标,构建国内光伏行业上市企业规模化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取国内光伏行业上市企业年度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对国内光伏行业上市企业规模化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参照上市企业各单项因子与综合因子的波动情况,分析光伏企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合理制定光伏企业及产业规模化发展策略,促进光伏企业有序发展,提高我国光伏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其不断壮大的规模,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撑,但是,光伏发电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融资租赁可以使实体经济与金融相结合,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地位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价值链具有源自于整合各个价值生产环节比较优势企业的系统性竞争力。这种系统竞争力主要为领导企业所拥有。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属地位决定了企业竞争力不足。要提升嵌入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价值链地位,这是通过推动嵌入产业的升级实现的。特定层次的产业升级,都对应着一定的企业价值链地位和企业竞争力。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价值链嵌入产业的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批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有利于提升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江苏光伏产业升级转型。光伏产业组织的大型企业垂直一体化整合、中小企业的模块化、网络化分解趋势,改变了光伏产业研发分工格局。江苏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光伏产业组织的变革趋势,支持垂直一体化大型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环节研发,引导中小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的研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江苏省光伏产业为研究主体,运用钻石模型对光伏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品牌竞争力、区位竞争力、规模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和人才科研竞争力方面,江苏省光伏产业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在产业灵活性、产业均衡力、应对危机能力、原材料自给力和政策力就较为欠缺。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