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下社会福利的内容和保障原则,对其财政资金支持需求进行预测,并估算我国在各个阶段的财政供给能力。结论表明:我国GDP在今后40年中要保持4%-8%的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要确保达到21%-27%,才能满足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所需资金。最后,提出加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下社会福利资金筹集的建议: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增加资金来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会福利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国现行分税制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实施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均等化目标,不利于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3.
县级财政在整个国家公共财政体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是县级财政体系具有民主财政改革突破点的特质;二是县级财政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三是县级财政是地方财政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四是县级财政关系到比重多数人口的福祉。因此,对县级财政进行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从县级财政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对县级财政公共服务的内涵界定阐释了其决定因素,并进而分析了提升县级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测度发现,转移支付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合理、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制约了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应"两步走"渐进式取消税收返还制度,取消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配套要求,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配置标准,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的无缝监管机制,从而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孙志君 《经济论坛》2012,(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在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近年来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出现了许多体制结构的问题,其中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其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入手,分析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及我国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期对财政分权下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丁辉侠 《当代经济科学》2012,(5):105-111,128
本文利用省级样本地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分别为倒U型和正U型;地方官员的晋升环境越好,并不必然带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分税制改革、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表明,中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于公众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和支出偏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的动机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构成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两大动力。在中国的M型经济结构下,上述双重激励机制驱使地方政府为GDP更快增长而激烈竞争。这一方面造就了中国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使地方政府只关心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而长期忽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提供,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严重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国分税制改革变迁的实践,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公共服务产出模型,在控制相关内生变量的基础上,采用LSDV分析方法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进而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异化的GDP激励下,东部地区财政配置能力扭曲,更偏向于经济性产出,恶化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境况,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西部地区较低的财政均衡水平弱化了财政汲取能力,进而导致了公共服务呈现供给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政政策转型: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2003年人均GDP跨上了1000美元的水平,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里程碑。然而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既有赖于经济陕速持续发展,也有赖于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特别是实现财政政策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型。  相似文献   

10.
林晟 《当代经济》2010,(8):36-37
公共服务型财政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不但发挥着重要的财力保障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财政管理手段的创新,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发挥较强的指导作用.为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共服务财政",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方公共服务型财政机制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养老服务福利性、公益性、产业化概念界定不清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明确这三个概念及其关系。福利性是指保障对象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取得了养老服务,公益性包括公平性、可及性、非营利性和社会效益的内涵,产业化的实质是指将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按照产业的组成要素和发展规律来培育和运营。只要处理好政府的适度干预和产业的适度营利之间的关系,养老服务的福利性、公益性属性与产业化的路径就不冲突。应该把宏观政策层面的福利性、公益性原则和微观经营层面的产业化发展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在政府的主导作用、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之下,通过养老服务的产业化路径不断扩大公益性的覆盖面,提高老年人所能享受到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社会政策对保持一个和谐的社会起决定的作用。在福利国家发展进程中,社会政策对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导致的两极分化起了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的根本性作用。中国应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国际社会的经验,调整社会政策,推进国家福利的重构,这是消除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社会发展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和谐社会是以公平为基础的社会,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应从教育公平开始,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更该以公平为本。  相似文献   

14.
朱诗柱 《当代财经》2007,3(10):38-45,62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是一种治国理想、治国结果,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公共财政在目标与手段两方面均与之高度契合.现行财税体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公共服务职能缺位、政府收支行为不规范、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扩大等突出问题,严重侵蚀着社会和谐的根基.必须贯彻公共性、公平性和法治化的原则,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济研究》2005,40(8):4-17,23
改善事业单位的绩效,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适应中国所确定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虽然过去以“推向市场”为目标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了一些不合意的激励机制。为了改善公共服务,中国需要进行全面、协调的事业单位改革,其中包括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和从商业性活动中退出,改革公共财政以便更好地为公共服务付费,允许非国有部门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的问责机制,建立绩效管理和监督体制。由于事业单位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特征,改革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充分考虑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的具体环境以及对员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跨部门的改革领导小组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含义及特征 公益诉讼是一个舶来品,并非一个既定的法律术语。从历史渊源看,公益诉讼制度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以保护个人所有权为目的,仅由特定人才能提起的诉讼为私益诉讼;以保护社会公益为目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凡市民均可提起的诉讼为公益诉讼。今天,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已在德、法、英、美、日等国家发育得相当成熟。尽管各国对其称谓不同,诸如民众诉讼、公民诉讼、私人检察官制度等等,但其内涵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围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在福建省开展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思考通过公共政策创新应对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路径。笔者提出,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机构养老服务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虽然都属于养老服务,但分别满足基本的养老安全需求和多样化服务需求,递送这两类服务的方式应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相应的社会政策意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秦珞涵  王萍 《技术经济》2015,(1):69-76,108
收集了自2009年以来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批的全部IPO项目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保荐人制度背景对项目过会率影响的无效性。指出:在中国复杂的制度环境下,地方证券金融监管有助于减少证券市场的市场失灵和其他问题造成的无序和混乱、提高市场效率,是金融服务创新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20.
曹卉宇 《技术经济》2006,25(8):66-69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服务的历程进行了一个回顾,剖析了个人金融服务的概念,总结了个人金融产品的特点为:无形性、非标准化、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以及易逝性。中国银行业的个人金融服务存在环境的缺憾和内部管理的缺憾,必须借助外部动力、内部动力以及依靠客户策略和产品策略来加快个人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