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尤其是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和转轨中国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略大于成熟市场经济和一般发展中国家,转轨时期公共服务供给水准需要多元化。在赋予地方更多公共服务责任的同时,需要适当下放必要的财权。教育等基础性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和作用范围与一般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过渡性特征。一方面由于现行政府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不清"问题,市场与政府职能的界定不明确,政府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各级政府事权分配不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上下不清"问题,事权长期层层下移,造成中央与地方事权错位、地方与地方相互错位。另一方面,财权逐渐上移、财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分税制导致东、西部地区实际税收负担不平等,转移支付制度拉大了地区间财力差距。致使各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财权、事权配置和责权利不对称。即不仅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配置不对称,而且同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权利不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的现状,而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单一供给主体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需求,认为应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3.
职业化社会工作者制度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输送和传递职责,其中作为专业主导力量的社会工作者更是社会福利输送效果和公共服务传递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设与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化社会工作者制度,才能发挥好、运用好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功能,实现其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所以,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来推进我国职业化社会工作者的制度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路径构建政府、市场和民间力量的联动机制,不失为职业化社会工作者制度建设的一条具体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将城市非户籍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之内,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对主流财政学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流动性程度和边际成本高低来对其进行分类,并据此来确定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及成本分担机制。其中,流动性高且边际成本高的公共服务应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供给责任,同时考虑到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允许地方在全国统一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反之,则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供给责任,而上级政府则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力补助。  相似文献   

5.
街镇政府是最为基层的政府,是各级政府与基层民众连接的重要纽带,这决定了它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供给责任。但由于对服务型政府的认识不到位,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街镇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分析街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责任缺失现状及缺失原因,提出完善街镇政府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供给主体单一会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低下,应利用公私部门间各自优势,引入市场机制,理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关系,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间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以期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7.
作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支撑手段,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这是一项既涵盖顶层设计,又包括基层方案的全面行动计划。现阶段,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普遍存在形象工程大于实际意义、社会组织薄弱、购买行动各自为政和财政支出提升社会福利不明显等问题。国际经验显示,上述情况大多源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动因不明确、市场环境不完备、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和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战略不清晰。为此,立足"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应采取如下措施:选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培育社会组织应兼顾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将事权划分作为购买公共服务的基础;实现社会福利总水平与财政资金绩效双提升。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共服务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入手,剖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大力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中介作用,从税收、法律、资金等方面鼓励、引导和规范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全方位、多层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是近20多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改善的最主要动力,但随着政府财政能力的日渐充裕,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却逐渐成为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制约因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偏好的贡献度势头较好,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较快增长,成为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的新动力.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并逐渐增强在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领域的责任,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偏好有可能会成为下一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的强劲动力.为实现"共享发展"理念,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构建更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消除贫困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闫坤  黄潇 《经济学动态》2022,(12):37-50
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与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式分权呈现的“财权上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下移”的整体特征引致了明显的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本文将中国式分权、财政纵向失衡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引致的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该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转移支付水平及时期分化方面存在异质性。此外,财政纵向失衡还会通过改变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好及供给效率加剧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负向作用。鉴于此,本文认为应从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央地财权及财力划分格局、健全转移支付体系等途径矫正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增强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与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