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陕西》2005,(5):58-58
几个月前,我在某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文称西安城西人民医院胃肠科主任汤孟周、刘君治疗各种胃肠病有神奇疗效,被称为“神医”云云。连文章都未看完,我就把它放在了一边,因为我就是一个胃肠病患者,多年来看了不少大夫,病情不但没减轻,浅表性胃炎反而变成了萎缩性胃炎。我已有几年不屑于接触大夫了,每当病症发作,自己去药店买些药吃—吃就抗过去了。  相似文献   

2.
放猪记     
我开始读小学,是在七十年代,每天上学,只要带一本语文,一本数学就行了,放学回家,也没有家庭作业,那时不存在现在报纸经常提到给小学生减负之事,放学回家,就可尽情地玩。不过我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因为,我有位特“厉害”的奶奶,她每天吩咐我们去提水洗菜、捡猪粪,打猪草,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周围十里八里的人没有干过的事,那就是放猪。我奶奶是那种特勤劳的人,尽管她的脚是封建时代给她造成的小脚,但她还是上山砍柴烧饭,下湖捞草给猪吃,不分酷暑,还是严冬。因此,我们碰到这样的奶奶,也没办法,只有羡慕的小朋友有玩的福份…  相似文献   

3.
听说刘莉莉是第一个来大陆投资的台商,我就是冲着这点去采访她的。她真忙!我去的时候,她正在会客室里接待几位刚从台湾宋的客人。办公室主任刘芳把我引到董事长办公室。我趁着等人的间隙,把董事长办公室扫视了一遍;一个大书柜占了房子的五分之一,我凑近粗看了一下,有政治的、历史的、经济的、艺术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姥姥不简单     
姥姥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可还是会常常想起她——那个童年时曾给我无限温暖的人。记得那年,听说姥姥病了,我去探望。一进屋看见姥姥蜷缩在炕上,原本什么都行的姥姥佝偻着,从袖口里露出的胳膊就是皮包着骨头,才几天没见,姥姥就这样的消瘦了。从妈妈和姨妈的低声交谈和互递的眼色中我知道姥姥这回病得不轻,忽然觉得鼻子发酸,想哭。可又怕姥姥知道,于是强忍着眼里的泪水,安慰姥姥安心养病,姥姥无精打采地应付着。看着屋子里来探望的人,我想:如此聪明的老人怎么会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拨一拨的人来探望她呢?曾经在我眼里就是个女强人类型的姥姥老了,她慢  相似文献   

5.
正前两天父亲打电话说后院的豌豆角成熟了,他摘了一些新鲜的让我带到县城去,"挺嫩的,你们都好多年没吃了,就是尝尝鲜。"挂电话前,生怕我不来取,他还这样特意叮嘱。多年来,每次给父亲打电话他都说挺好的不让我操心,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年迈多病的父亲安慰的话语时我那些不争气的泪水总会沿着眼角慢慢渗出。母亲一直在县城给我带孩子。她是从特殊年代过来的人,总是嫌城里的菜价太高,我也知道她是怕花钱太  相似文献   

6.
女人的称谓     
单正平 《西部人》2005,(1):56-57
女人有很多称谓,我在这里不想罗列,只就已婚中年女人的称谓发点议论。先说自己的事。我结婚不久,有一次来了客人,我介绍说:“这是我老婆。”她听了芳容失色。又有一次,我在电话里聊天,言及“老婆”二字,她在旁赫然作色,说一个人粗俗还不够?差点把电话给压了。还有一次,我写文章,自以为得意,请她欣赏。她看了勃然大怒,说你竟然把“老婆”叫到文章里去了,这叫自甘堕落!她绝对不能容忍丈夫叫她“老婆”。二十多岁的小媳妇,怎么就成了“老婆”呢?“难道我一结婚就老了吗?”她如此义正辞严,问得我面有愧色,把那篇文章中的“老婆”统统给灭了,以示…  相似文献   

7.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4,(11):33-33
正重阳节快到了。这是一个登高赏菊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我想起了他和她还有我珍藏的他和她唯一的一张合影。呵呵,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真快,一转眼他们都是花甲老人了。呵呵,不像,但是,是。他们是老人,他们又还年轻。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美。如果大连选最具魅力的男人和女人,就是他和她。一个是足球赛,一个是服装节。一个城市,两张名片,他们是名片上的标识。他的脸上有55道皱纹,那是55场不败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正>周末,我想找一处干净的旷野去拍星空。青海湖和日月山如何?木匠哥建议。没错,在高原,要找块干净又安静的无人区,太简单了,深入牧区是第一选择,但是周末时间太短,去青海湖是来不及了。还是去莲花山吧,鲁沙尔镇藏在莲花山里,塔尔寺藏在鲁沙尔镇里,那里离城也近,还有公交车。对,就是她了。  相似文献   

9.
杨道立 《东北之窗》2012,(11):13-13
人们陷入惊恐,希望仪器出错,大夫误诊;她的学生,则恨不能代她生病。她悄悄告诉我,死不足惜;然而,希望最后的日子有尊严……面对老大姐的生命托付,打了无数求助电话后我却越发地心神不宁。院长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我是小资     
《开放潮》2003,(1)
一天晚上在咖啡馆里和一个女孩聊天,她装得有点玩世的样子,和我大谈最新的电影音乐还有畅销书,然后在话语里时不时加一两个英文单词。最神的是她有点自嘲地说道:我就是一个“雅皮”。我对“雅皮”这个词还不是太适应,因为,我习惯听“嬉皮”这种说法,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规范的人。她看  相似文献   

11.
正(后皇嘉树网易博客2009-9-4│分类:我的感悟《儿子偷偷去拉萨》)周游了一个多月,儿子终于飞回来了。从拉萨,带回一条洁白的哈达。去拉萨,是我不曾想过的遥远。虽然我爱旅游,但是大多是随缘而至,没有特别规划。读书、办报,走天下,还有主持和策划。这就是我前半生的作为。当然,其中有几年是玩球、开店、创电台,也可以理解为办报的一种采访和积累,一种人生的丰富和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正周末好友邀请去她家做客,其中的一道砂罐炖鸡让大家赞不绝口,我问朋友炖鸡的秘方,她抿着嘴乐就是不说,坐在一边朋友的母亲说:没啥秘方,就是用砂罐慢慢炖出来的。我仔细看看,很普通的一个砂罐,小时候在家看见过用砂罐炖中药,想不到用这砂罐炖鸡这么香。我问什么地方有卖的,我也去买一个,朋友说大通桥儿沟有个制作砂罐的。又到一个周末,我和老公前往大通县良教乡大通桥儿沟村,桥儿沟村是回族人居住的地方,庄廓小院户户相连。  相似文献   

13.
张岩 《沪港经济》2006,(2):28-31
走进泰泓花园售房大厅,我马上就注意到了眼前这位学生模样的"女孩",身着牛仔裤、脚踏运动鞋、丝毫不着脂粉的她,就是今天女主人公的"千金之一"--方婷.之所以称为"之一",是因为她还有一个孪生姐姐.方婷从英国回国后放弃去其他大公司工作的机会,主动帮母亲打点家业,她将这种行为视为"支持母亲的具体行动":"说良心话,干这么大的事业不容易啊,我理解母亲.母亲很辛苦,做子女的应该为她分担一些.何况,我是来泰泓学习的,虽然我在国外也是学工商管理的,但实际的东西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4.
还有几天就是新婚一周年了,但是,她是科里惟一被选中去小汤山医院的护士。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要出发了,却不敢跟年事已高的父母说,倒是父亲先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15.
吴强 《中国西部》2012,(18):116-119
就是这样一位曾经被我深深伤害过的学生。事隔两年后。在遇到困难时。竟然还会想起我,想起当年那个从来不顾及她感受。反而故意去孤立冷落她的“坏老师”来……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刻怀揣《宪法》的人大代表 ,一个16年来每个星期二下午都接待选民的人大代表 ,一个把宪法和法律授予的监督权力认认真真来实施的人大代表 ,一个不怕别人说她“天真”和“发神经”的人大代表 ,一个常常让官僚们下不了台的人大代表 ,正在为我们每个人作着民主示范。对她的采访在我的尴尬中结束 ,因为我难以面对她最后对我提的问题 :你有没有参加投票?你知不知道你的代表是谁?在我难堪地做出否定回答后 ,她说 :“你有你的权利 ,但你没有行使你的权利!”她的母亲冰心曾是全国人大代表 ,在女儿1984年当选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时送…  相似文献   

17.
一天晚上,一个家乡的女孩子打电话给我,说她想一个人闯北京去,她的在乡镇企业上班的丈夫每天不按时回家,她一个人等在家里,一分钟就像一年一样漫长,她再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了。接着她便开始讲起她的日子,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过程中的任何琐碎都不放过。这是一种刚刚完成恋爱、结婚的过程之后的日子。我这边不作声地听着,明白她并不是真的想闯北京,只是以闯北京作为话题的开始,目的不过是想完成她的倾诉。因为她不止一次地说过“闯北京”一类的话了.却从没见她付诸过行动,有一次她干脆坦率地说,只说说罢了,去不了说说还不行么?…  相似文献   

18.
我没有想到,我那一次回头,竟成了与她此生的永别。一个时代的标号在我转身的那一刹那就此不在了。去年年底要过小年的时候,她就不在了。我没有想到她走得这么急。去年她老伴去世的时候我曾去看望过她,而今她的离去,更让我空留许多怀念。去年重阳节我去看她,还给她的老伴带了一副象棋。我看见她一个人在饭店的厨房背身坐着,看到我来了,她问我:"老爷子没了,你知道不?老爷子没啦。"我愣住了,然后才知道,一直和她拌嘴常被她欺负的老伴金大爷,在他生日的前几天没了。她步履蹒跚地领我到她的房间。屋里乱乱的,一看就是好多天没住人了。她让我坐,然后她自己低着头坐在床边。她脸  相似文献   

19.
清清碧流河     
李秀文 《东北之窗》2014,(11):87-87
正在盖州市的南部山区有一个清河村,星期天下午在村头,我向一位十来岁的女孩打听:"这里什么地方好看?"女孩歪着头,看了看我,浅浅一笑:"看看碧流河吧。"我还在犹豫,她就说:"跟我来吧,碧流河好看。"我只好跟她去了。女孩是来河边洗衣服的。她把衣服浸泡在清澈的河水里,边洗边告诉我,她最喜欢碧流河。碧流河也确实迷人:说是河,其实就是条比溪稍宽的河,两岸一排排白杨翠柳倒映水中,  相似文献   

20.
周若娅 《中国招标》2008,(19):11-13
人的一生,总有些事情是难忘的,只是需要一把"钥匙"去开启"记忆之门"。"我最有感触的一次招标"征文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这篇文章的作者对编者说":我看到征文通知,一下子就想起了一位与我共同经历了曲折招标过程的女厂长。我与她并不熟悉,仅仅就是那次招标中有过接触,事情也已过去了好几年,但这个人我总也忘不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呢?让我们一同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