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绿色、健康、富有化内涵的生态经济代表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城市化发展更应注重和选择生态经济。临安城市化战略在全市生态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发展依赖于城市化,农业的带动发展依赖于城市化,旅游业等三产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化,全民基本素质的提高、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更依赖于城市化。可见,城市化是其他众多生态经济、社会事业和精神明建设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
抢占后危机时代发展主动权,实现更好更大发展,常州进一步优化“自然生态”,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生态”,着力营造竞争优势;优化“创新生态”,充分释放创新能量,使常州成为对各类要素更具吸引力、发展活力更强劲的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道德的自律属性.生态道德建设除了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法制、行政和经济强制手段来推行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社会舆论的力量,要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推动生态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氛围,包括人文舆论氛围、经济环境氛围和政治环境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态道德建设顺利地引向深入,引向更广阔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主体,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只有全力搞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使农村和县域城镇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食品更优质健康、环境更优美宜居,美丽中国的根基才能筑牢,美丽中国的愿景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同步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新时代。新时代建制市在行政管辖空间几乎覆盖国土空间全域发展的态势下,更要深刻认识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进程中,遵循一般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广义性鲜明特征;遵循特殊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特指性鲜明特征。要按照“地球生命共同体”科学论断指引的发展方向,建制市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大逻辑,把生态“绿色烙印”镌刻进城市全域可持续发展基因,通过一以贯之的政策措施,以“六个相适应”加快释放环境生态力越来越强的内生新动能,在城市全域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同步实现“环境生态”一体化,不断提高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是环境的产物。无论是从生存意义还是从社会意义说,人与环境须臾不能分。但是人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对待自然环境包括资源和生态,却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中既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更突出表现为生态文明的要求。在经历近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后,生态文明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李焱 《首都经济》2009,(1):69-71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秉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瞄准国际先进水准,营造适合自然生态和产业生态良性发展的绿色体系,不仅硬件环境独树一帜,更在营造适宜高端研发和产业成长的发展环境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幼儿园课堂生态环境的恶化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构建生态课堂,只有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让教学活动更生态;利用各种资源,让一日生活更生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更生态。  相似文献   

9.
中共宁波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于5月24日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力争到2016年成为国家级生态市;到2020年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在会上讲话。会议指出,建设美丽宁波是发展所需、民心所盼,必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实事,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美丽宁波。把美丽宁波建设融入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建设"四好示范区"的全过程,进一步推动形成"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生态环境是永续发展的基本要素"、"生态品质是普惠共享的民生福祉"、"生态建设是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这四种共识,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发展生态文明,努力以生态之美、环境之美彰显宁波之美。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不仅是农村经济要得到新的发展,农民生活要实现真正的富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体制得到完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为此,必须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1.
吕晶 《黑河学刊》2012,(9):9-10,13
生态伦理学应人类的实践需求而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形成一门学科。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激烈争论占据着生态伦理学的舞台。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和分析,力求能够探寻一条更适合环境伦理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吴超 《黑河学刊》2015,(2):76-78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与保护,发展与保护的核心是环境法治的构建。环境法治的构建不应只局限于通过传统的国家强制立法来实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态理念与立法、司法的相结合至关重要。民族地区将"软法"与"硬法"的结合,既能有效的保障环境法治的建设,也是民族地区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从中对于国家环境法治的构建更能得到某些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我国处在全新的体制背景、市场态势和对外开放环境中,西部大开发必须有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坚持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西部地处上风上水,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而大部分地域环境生态基础脆弱,在西部大开发中始终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总体规划到重大项目、重大举措,都既要核算其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要  相似文献   

14.
来英 《港口经济》2011,(3):16-17
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既有发展速度的要求,更有发展质量的要求。“十一五”以来天津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天津港在国内率先实施生态港口建设,以东疆生态宜居的绿色港口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坚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合理优化港区生产布局,持续提升港口综合环境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使生态保护的方式方法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松玲 《辽宁经济》2007,(10):101-101
生态学与在传统室内空间运用绿色陈设有着密切关系,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包括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室内环境则正是人类每天无法离开的生活环境,在朴素生态学思想的作用下,它又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现代生态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和全民生态意识的增强,人们会更加以"人道主义"的伙伴式态度对待自然,让室内绿色陈设自然地体现合理的生态观,让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闫强 《重庆与世界》2014,(B12):82-87
生态,不仅是绿色,也是红色,因为这是城乡群众的福利。生态,不仅是屏障,也是愿景,因为这是城乡群众的幸福。至2016年,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静——铜梁区实现环境立县永恒战略,在为渝西地区打造生态屏障的同时,也为铜梁人谋划四大愿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情国力》1999,(7):42-43
4月22日地球日,也称国际地球日、世界地球日。作为民问活动,1970年发源于北美。1990年以来,中国开展地球日宣教活动,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与发展的同时,国民的地球生态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知识更广泛普及。在中国社科院举办的1999北京地球日座谈会上,杜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9.
彭羽 《北方经济》2012,(17):88-89
正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干预大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空前增长,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人类生产活动与环境的重重矛盾下,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生态产业是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生态产业发展在世界发达国家及我国渐成潮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正武宁生态山水资源闻名国内外,这么好的生态山水资源落在武宁,真得感谢上天,但是,这么好的生态山水资源却没有给武宁县移民地区和移民安置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真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讨,更值得我们举全县之力,去用心、去努力、去争取、去发展!一、资源和前景1、生态山水资源环境。武宁县水资源天生丽质,境内水域面积34万亩,水域穿城而过,形成内、外一湖两岸,为国家一级水体,湖水能见度最深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