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自己的优势,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网络安全、网络文化供给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建议今后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要从加强方向引导、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展开。  相似文献   

2.
加快遂昌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是遂昌县委县政府"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遂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创新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一条保护、利用、盘活、提升地方特色资源,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河北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北省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进展缓慢,地域分割、各自为战、一哄而上现象严重以及缺乏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等。针对这些不足,河北省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深入挖掘,整体设计,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以重大项目为契机,突出重点,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新动能的着力领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国家也已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后发地区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特色,应用SWOT工具,系统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路径:以"文化兴省、文化强省、产业富省"为导向,立足于深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潜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对省外具有"甘肃特色化"和省内各地"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对于塑造、提升城市的形象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来提升城市形象、丰富人文滁州的精神内涵,在当前有着重要意义。滁州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为此,要改变观念,政府要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策划,构建城市形象的网络传播模式;发展滁州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发展滁州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引进和培养善于应用网络媒体的城市形象传播队伍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产业中,不断发展的博物馆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博物馆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以其自身优势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塑造地方形象,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成为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目前很多省份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本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河北省是文化大省,毗邻京津,与京津具有一定的文化同源性。面临这样的大背景,河北的文化产业如何选择定位,避免与京津文化产业的重复和雷同,是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本文在明确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文化企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本文对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指出了合肥市发展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文化产业机制、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培养居民文化消费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合肥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拥有丰富的地域优势及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域和文化优势,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一优势,将新疆的文化产业开发成为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具有地域优势的、能代表新疆多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是这个世纪新疆旅游发展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同时,为避免在发展过程中的破坏--"发展性破坏"等深层次问题,我们需要谨慎的关注和调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使其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一个质的转变过程。文化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产业链,聚合大资源,推动大繁荣,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转型的经济给予宁波的是挑战,也是机遇。宁波市在"十二五"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宁波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培育、延伸和整合、集聚,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区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并将重点推进10个文化发展集聚区、20个重点文化品牌、30个重点文化项目和50个重点文化企业建设,即"1235"工程。宁波市将投入百亿元用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作为文化典型代表产业之一的影视产业,更成为宁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很多老区的优势,不少老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由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福建连城把文化当成产业来做。先走一步,至少有机会获得优先扶持。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中,投融资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主要问题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缺乏、外资利用水平较低等,究其原因有政府管理层、产业本身、资本市场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等。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经营机制,拓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社会保障平台等。  相似文献   

13.
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开封"三宝"之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主官瓷、禹州钧瓷、南阳独山玉、浚县泥咕咕、周口泥狗狗等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在文化强省战略引导下,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相对于省内外产业发展,河南特色文化产业面临多方面挑战,尤其是在产业品牌内涵建设、品牌传播、品牌营销渠道以及品牌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发展:一是深挖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优势品牌;二是深化产品研发,构建完整产品链条;三是打造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4.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开发丝路文化产业具有区位优势、 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要选择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链、 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力推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加工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多行业的协调发展,更能有效提高特色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与创意附加值,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因此深入剖析当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河南特色文化发展现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找到影响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滨州市为例,分析了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构建滨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养和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正宁波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础是此次宁波获得"东亚文化之都"殊荣的重要优势之一。"十二五"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五位一体"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来整体谋划,全市文化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671.1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3.56%,占GDP的比重为8.82%。  相似文献   

18.
伊春是一座森林资源型城市。伊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拥有很多比较优势,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政策支持以及伊春的后发优势这四大优势特别明显。充分利用这些比较优势,推动伊春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打造北国"森博名城"和"文旅特区",希望很大。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不但有孔子、泰山等"巨无霸"式的大文化资源,还拥有数量众多特色独具的地域文化资源.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发扬特色和优势所在,围绕大资源实施大战略打造文化产业大品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20.
俄侨文化产业作为哈尔滨一种特色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深入挖掘.应加强俄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 强化特色俄侨文化产业结构和建立特色俄侨文化产业市场机制.改善特色俄侨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实行政府管制与自由市场相结合、 强化市场竞争中法制建设的保障和平衡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提升特色俄侨文化产业自身的竞争力应创建品牌、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以新理念新科技与软实力支持、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和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