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文化振兴是铸魂工程。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内容供给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困境,政府部门应从主体培育、客体优化和物质保障三方面着手,通过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的队伍建设,丰富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容供给,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经济基础等路径,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版块。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南省已经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但也存在文化建设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乡村文化设施利用率低、文化产业经济转化率低等问题。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施政方向的指导,拓展了新的前景,从而可以通过搭建文化振兴的制度框架、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文化体系、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发挥数字媒体功能、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高校帮扶等一系列新的举措进一步推进湖南省的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3.
学界当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探讨多聚焦理论分析,较少从实证层面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驱动因素和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构建同时包含普惠保险、农民增收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推导普惠保险通过农民增收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取2013~2020年31个省份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乡村文化振兴指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普惠保险能显著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农民增收在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中介效应,农业劳动效率提升是普惠保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在西部地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优于东、中部地区;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马太效应”,乡村文化振兴程度越高,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越好。本文结论为统筹普惠保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并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部署中首次提出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既是对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统筹规划.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利益配置中所承担的领导者角色发挥了维护农民利益、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经验来看,乡村建设行动与农村基层党建的耦合共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逻辑.但在乡村建设核心要义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具备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能力仍然受到组织、物质、文化、社会等现实困境的制约,也使得探索契合乡村建设行动的农村基层党建优化策略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然向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公共雕塑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逐步应用于乡村建设之中,成为地方标识符号,在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乡村精神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公共雕塑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通过梳理乡村振兴中公共雕塑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阐明公共雕塑艺术在乡村振兴实施中的意义,探析公共雕塑艺术融入乡村振兴的要素和路径,为公共雕塑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引进新乡贤以助力乡村治理与振兴,是时代迫切的需求。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面临着经济失据、人才流失、治理老龄化等新的困境。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如能完善和构建新乡贤参与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将极大推进乡村发展与振兴。因此,本文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完善路径,目的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但发展层次大多处于低水平的“农家乐”阶段,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将是破解之道.乡村旅游是城乡文化接触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文化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市场化等特征。强势地冲击着乡村文化.城乡文化涵化的结果,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同化、商品化.从涵化理论出发,加强中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应确立乡村文化的地位,建立“农民主体、政府扶持”的文化创新体制,在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中倡导负责任旅游。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支撑,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得到切实保障,应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价值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镇麒麟舞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探析当地麒麟舞非遗保护现状,从人口、文化、资金、产业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齐家务镇麒麟舞非遗保护存在传承人主体性缺失、多元文化冲击、资金来源有限以及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应立足于现实,通过奠定传承基础、增强文化认同,拓宽资金渠道及产业融合发展来有效保护非遗文化,实现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党的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的国家战略。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探索影视文旅产业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影视文旅产业在改变乡村产业结构、开发乡村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影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文娱活动和精神体验、增强乡村文化体验,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影视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及文旅事业发展,促进影视文旅全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机理,并以贵州省凯里市南花村为例,分析南花村通过文化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南花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姚文慧 《大众商务》2022,(10):212-214
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合理应用乡村文化复兴因素,使旅游经济和乡村文化成为振兴乡村的动力,按照“宜融则融”原则发挥出生态农业、智能科技和文化创意等优势,将乡村文化复兴作为发展基础,将发展旅游作为产业体系,使乡村文化和旅游经济朝着多角度领域迈进,制定旅游+、文化+发展模式,更好的保护乡村文化,使乡村文化、农业和旅游...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的积极效应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需之策。从协同创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经验分析表明,艺术引领乡村振兴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协同创新、文旅融合协同创新、创新创业协同创新、文化创意协同创新、社区共治协同创新等六种模式,并从环境、主体、内容、过程四个维度提出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吉林省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乡村建设的重要区域,更应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趋势,将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统筹乡村信息化融合发展作为当下的重要任务.目前,长春市政府在描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布局数字乡村战略方向、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长春市应从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效及不足之处入手分析,借鉴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探索长春市数字乡村发展道路,助力长春市乡村振兴建设,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留守妇女文化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基于对L市YA社区新时代留守妇女文化治理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发现时间、空间、观念意识、制度建设不足等方面问题,针对影响问题探究出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主体意识淡薄、无力感、权能障碍及资源不足、制度文化生活建设缺失等成因。在乡村繁荣振兴视阈下结合社会工作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治理问题的可行的消解对策:社会工作专业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以社会工作视角开展个案暖心、小组引领、组织赋权的专业方法介入支持路径,增进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主体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韩、日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教育形式提高乡民素质、改变乡民观念并增强其伦理道德水平和国民凝聚力、建设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借鉴韩日做法:以政府为主导实行财政、立法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硬建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面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农产业,提高乡民物质生产水平;以教育为主导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软建设",强化乡民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新型乡民,提升乡民精神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针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农业多功能性视角提出科学合理规划乡村旅游、注重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乡村特色产品、注入信息科技于乡村旅游和彰显产品文化内涵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表明国家对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巨大决心。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之美誉,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四川特色农产品品牌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四川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通过特色农产品品牌确立、品牌塑造、品牌拓展与延伸等一些列管理手段,进而达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后,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关系国计民生,也是我国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四川省是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发展滞后,农村人口占比重,农村面积幅员广,也一直制约着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此时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给四川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而乡村振兴如何开展,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四川省拥有十分丰富的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它是全国第二大藏区,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还有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文章立足于四川省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探讨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