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建峰 《企业导报》2014,(14):91-92,170
粤桂有着较大的省际边界区域,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省际边界区域的协调发展。试验区有着区位、政策、合作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它的发展对于推动东西部合作、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江流域生态建设等有重要的意义。粤桂两省(区)要明确试验区的建设思路、完善试验区的基础设施、推动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试验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际边界区域是位于省与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接壤地区,是以省界为中线向两侧扩展一定宽度形成的窄带型区域。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自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发展,不同领域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内涵,国外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边界、区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边界区域管治等,国内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现状包括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城市管治理论与实践、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等,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差距拉大—逐渐缩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维持不变的过程,逐步趋于收敛,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要素使用和制度因素的地区异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放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宏观区域政策和区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企业》2008,(5):84-85
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需要根据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和“加速器”。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有效解决。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省际边界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艳梅  朱传耿 《物流科技》2007,30(12):62-66
物流网络的构建是在一个地区内形成更牢固,更平衡空间结构,增加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城市结点作为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囿于传统理论上行政领土的连续性,而应建构在经济中心城市或结点间的轴线(物流,信息流)之上。依据现有资料,选取15项指标,通过对我国典型的省际边界区——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物流综合实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以济宁-徐州-临沂为核心轴三角,以泰安、盐城、枣庄、淮安和连云港为二级物流中心,以其余12个三级物流中心城市为支撑的省际边界区“轴-辐”物流网络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生产力,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体育、国防、政府治理等各个领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13年前后陆续将数字经济列入国家战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2013年前后在贵州、内蒙古等地布局南方和北方数据中心,2015年大数据列入中国国家战略,此后连续7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东数西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一、认清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换 正确认识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区别及其转换的时滞性、复杂性、技术性、市场条件,对我们制定并选择符合实际而有成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绛济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会相  相似文献   

8.
模块化是通过某种设计规则把复杂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从而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协调灵活性的一般过程.目前区域与城市的发展现状表现出明显的模块系统特征.为了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借鉴模块化理论的思想,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分类指导特征更加明显,国家区域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国土整治、扶贫开发、区域合作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总的来看,2013年地区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快于东部地区。一、2013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国华 《经济界》2010,(5):90-93
马克思的平衡布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应遵循既发挥市场机制的驱动和基础性作用、又发挥政策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原则,有效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措施的完善与创新:确定合适的增长点,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强宏观调控,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立法、完善机构设置等方面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利益,积极发展跨区域联动与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强化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公共生产与服务的区域均等化,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1.
开发利用地理信息资源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认识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 人类活动的大部分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开发利用,对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出发,在其对经济的破坏、对区域生产力再分配的基础上,分析灾害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据广东省的地理特征总结得出减灾防灾的措施以及如何布局产业和城市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曾让老百姓感觉遥不可及。而如今,不同城市间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日益成为现实。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东中西互动,亮点纷呈,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总体经济格局。冲破省际壁垒跨区域合作正成为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去年底,长三角城市群16市市长聚首江苏泰州,谋求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并首次邀请泛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相关代表列席,互动机制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技术专业化分工是否有助于我国构建创新驱动与区际协调耦合发展的新格局,基于2007—2016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剖析技术专业化分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专业化分工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效应,即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先阻碍后促进作用,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中等规模城市表现得尤为显著,地区创新能力在深度与广度维度的动态演化构成了该效应发挥作用的中介渠道。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鼓励区际技术专业化分工、推进发展型城市群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是有力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经济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区域优质文化资源的充分整合,以文化特色彰显区域魅力,为产业发展释放出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只是这一社会发展的前奏,并且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在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困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协调发展必然性,随后主要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协调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净 《企业活力》2013,(6):13-18
区域内及区际间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难题。我国当前的区域差距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在不平衡发展中不断追求相对平衡和协调的动态过程,应积极创造条件遏制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应以坚持效率优先与追求适度公平为基本前提,探索我国宏观区域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恰当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相互协调性;应以城市化道路的理性选择为基本动力,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以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一)高能耗、高成本、高投入的区域经济发展瓶颈模式,困绕着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土地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