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多层次契约的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人力资本的特点和员工在组织中的多层次需求,提出了基于组织与员工间多层次契约的激励机制,并对基于收益分享的经济契约,基于心理需求、期望和承诺的心理契约和基于行为规范的社会契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心理契约的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阿吉里斯于1960年提出,他使用“心理的工作契约(psychological work contract)”来描述一个工厂中雇员和工头之间的关系。后来,Schein(1980)将心理契约定义为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他将心理契约划分为两个层次:个体水平和组织水平,并且强调虽然心理契约是未明确书面化的,但在组织中却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另外,Rousseau和Robinson(2000)以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对自己与组织之间承诺的回报或相互义务的信念。他们认为,心理契约不仅具有期望的性质,也存在对义务的承诺与互惠,并且人们对义务的知觉比期望更强。  相似文献   

3.
从科层制到扁平化--再论企业组织变革下心理契约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是企业组织演进的一个必然趋势,扁平化既是对企业流程的再造,也是组织与员工心理契约的调整过程.心理契约与高水平的组织支持、职业期望和情感承诺及低水平的离职意向有关.企业扁平化条件下心理契约重建的过程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持续互动的调整过程,企业与员工同时扮演着主客体的双重身份,是基于对心理契约违背和破裂的感知的基础上,对心理契约的破裂要件进行修改和补偿的过程;重建的方向是由关系型契约向平衡型契约的转变;重建的方式主要有企业文化重塑、制度重新设计和注重沟通等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员工心理契约作为一种对法律契约的补充,能够从心理期望的角度描述员工对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的主观理解,较好地反映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求.本文对昆明地区知识型员工的流失情况作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留职意愿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员工流失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袁登华 《经济管理》2005,(19):60-62
员工生涯价值是指所有员工在任职期间为组织带来的价值折现值的总和。员工忠诚行为的心理原因是员工在对其任职价值认知评价之后产生的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的诚信管理和组织竞争力管理是实现组织与员工双向忠诚的关键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型员工与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探索.认为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的心理契约结构维度存在差异,突出人际支持和协作发展更符合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心理契约的信守、巩固、修正和发展整合各种激励机制,以期提高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购并整合中的心理契约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只有对被购并企业的员工心理契约有效重构,才能为战略,业务,组织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和所在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包括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和承诺的契合程度以及在组织经历基础之上的情感契合关系,心理契约的性质体现在粘度和一致性,可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心理契约的稳定状态进行分析以寻找到重构心理契约的作用点,并依此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伟 《经济师》2011,(3):236-237
心理契约就是组织和个人双方彼此对对方应付出和回报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责任。如果酒店管理者只强调经济契约,忽视心理契约;只考虑酒店的经济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心理期望,可能造成众多员工流失的不利局面。酒店管理者应明确员工在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创新思维,与员工共同构建以相互信任、共谋发展为基础的心理契约,引导员工实现其人力资源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开发,将个体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转化为自觉的、能动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行为,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重视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对酒店实施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曼璐  李放  王刚 《时代经贸》2010,(16):29-30
本文在心理契约与激励的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然后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同时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之组织责任以及员工责任都存在着三维结构,即规范责任维度、发展责任维度、人际责任维度,薪酬和工作时间长短是影响员工对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认知的最显著因素。心理契约违背导致消极的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满意感下降,离职倾向上升等。为此,本文也针对心理契约违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求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作为激励员工的一个有效因素,以及组织和员工之间内隐的相互期望,已经成为组织行为过程中员工和组织关系联系的纽带。对于员工来讲,他们在组织中期望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契约来达到他们的收入目标和个人发展空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组织行为中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营造一个理想的工作氛围。对于组织来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心理契约与激励的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然后使用SPSS 13.0统计较件对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同时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之组织责任以及员工责任都存在着三维结构,即规范责任维度、发展责任维度、人际责任维度,薪酬和工作时间长短是影响员工对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认知的最显著因素.心理契约违背导致消极的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满意感下降,离职倾向上升等.为此,本文也针对心理契约违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求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作为对实际书面契约的一种补充,它能够从心理期望的角度描述企业与一般员工在责任和义务上的主观约定。通过对心理契约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员工的心理变化,促进心理契约变革和创新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一般员工心理契约的分析,总结一般员工心理契约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派遣制员工属于企业编外人员,但他们同时也是用工企业不可缺失的一分子。心理契约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一种责任期望,它是联系二者重要的心理桥梁。企业派遣制员工的心理契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缺乏一定的心理归属感、很难得到平等的待遇、双重的雇员身份,对企业文化认同感较低。对其进行动态的心理契约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派遣制员工的安全感,满足其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实现企业和派遣制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营销情境中的心理契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溆 《经济师》2008,(6):209-210
本文将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概念应用到营销情境中,认为心理契约是建立在企业承诺基础上的顾客期望,企业对消费者做出承诺、履行承诺和做出新承诺的过程就构成了心理契约的建立、维护和调整过程,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一过程加强管理,从而赢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  相似文献   

15.
以舟山市船舶修造业研发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其心理契约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心理契约的员工责任因素和组织责任因素出发,考察上述两方面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把性别、年龄、教育、职务和组织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以消除上述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构成心理契约的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对员工绩效均有显著影响,说明改善员工心理契约管理能显著提高员工绩效。  相似文献   

16.
王里 《经济师》2007,(12):28-30
由于人们对变革的结果是未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造成对组织忠诚度、满意度的降低,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组织应当在变革前做好预测和分析,制定方案,将心理契约管理纳入有序的轨道,以保证在组织变革中员工的广泛参与。稳定的人心是组织成功变革的基本保障,要达成员工与组织间的互相信任和默契,必须重塑心理契约,使员工理解组织变革的计划和目标,将组织对员工的承诺传递给员工,稳定员工心理,降低核心员工的流失,促进组织变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契约破坏(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心理契约中承诺责任的主观感知.由于高校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的匮乏,团体心理咨询作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咨询方式,缓解了一定的高校咨询压力.文章通过结合心理契约破坏的概念,重点介绍了心理契约破坏对高校团体心理咨询小组成员间凝聚力的影响,尤其是从质的角度分析心理契约破坏对隐性团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组织承诺作为企业与员工之间一个重要的隐性契约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员工组织承诺的形成却有着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本文从博弈的新视角入手,分析了以单个员工的连续承诺为基础、逐步形成整体员工的规范承诺、最终形成员工的情感承诺,从而达成组织承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赵春雷 《时代经贸》2012,(18):233-233
心理契约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会产生重大影响,知识型员工期望是心理契约违背的源头,新经济趋势下借助系统论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分析,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心理契约违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作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企业已经无法再仅仅靠经济性契约管理和激励员工,心理契约的驱动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创建及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建立起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直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效率的管理体系是在尊重个人尊严及内心需求的前提下,在不断深化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以及工作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本文就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对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