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树新、瀛海威、中兴发之间的纷争旷日持久.抛开各种是非,此案可说是中国风险投资史上继中创倒闭之后的又一起失败案例,其祸因在其投资运作之初即已种下.……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动荡的网络年代,风险资本在中国互联网业界无疑已处于最举足轻重的位置。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该如何与资本“狼”共舞?从张树新、谢文、王竣涛、童家威到王志东,他们与资本的分分合合并最终似乎都倒在了资本脚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张树新——第一次挫败张树新创办了中国第一代ISP代表——瀛海威,那是中国互联网历史永远的见证,在1995年到1996年,张树新  相似文献   

3.
沸沸扬扬的中铝收购力拓交易终以被力拓董事会否决而尘埃落定,回顾此次竞购历程,涉及了经济、政治和战略的范畴,并购失败虽然使中铝损失了金钱、时间和精力,但却积累了难能可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分析其原因,对于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质性要约收购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形式不合理、要约收购价格制订失败、收购支付方式存在局限、股东维权意识薄弱等方面,解决这些障碍的关键是实现股票市场的全流通,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拓展收购专的资金来源,并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广东南海的兴发铝型材厂从一个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铝合金建筑型材和工业型材生产基地,由兴发品牌和兴发企业的成长而引发的“兴发现象”值得借鉴,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创建优秀的企业化,建立密切关联的产业链和相关的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6.
“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评赏古典诗词的主要理论,本章从“兴发感动”的定义、产生、表现形式、衡量标准以及精神价值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我们不会雪藏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以后,业内有很多说法。不少人认为小护士这个品牌将会消失。可能是因为跨国公司收购国内品牌的失败案例多过成功案例吧,人们总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就我所知道的欧莱雅的情况而言,我们没有任何把这个品牌雪藏起来的想法。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品牌做成中国中低档化妆品中最强有力的一个品牌。对我来说,这是职业生涯中最具有挑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问题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海外投资会遇到各种经营风险.而政治风险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最大、最不可预期的风险。2004年发生在西班牙的“埃尔切烧鞋事件”,同年中国五矿集团并购加拿大诺兰达公司的收购行动.由于加拿大政府的政治干扰而失败。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行动也由于美国布什政府的干预而败北。  相似文献   

9.
李惟 《全国商情》2005,(7):54-5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兼并与收购作为增加公司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渠道。但是由于盲目地追求协同效应,企业并购中往往会出现支付溢价过高、对目标公司缺乏了解和文化冲突三大问题,导致并购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0.
“托牛所”     
江西省信丰县大阿镇农民李兴发,每年利用农闲时间办“托牛所”,为其他农户管理饲养耕牛, 年收入上万元。李兴发曾是买卖牛的“能人”,养牛也有一套经验.近几年来,他发现许多农民因为外出打短工,农忙时  相似文献   

11.
HEC集团收购外资公司案历时四年,经历了初次介入、二次尝试及最终收官阶段,成功实现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弯道超车”。其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收购过程中应明确收购目的、抓住收购时机、准确判断对方出售意图、打造专业性强的收购团队、合理制定后期整合方案,充分发挥收购的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经过30多年的变革和发展,美国CFIUS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日益完备和严格。近年来,由于受CFIUS安全审查的限制,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如中海油、华为、鞍钢、西色公司等对目标公司的收购都以失败告终。要规避赴美收购中的法律风险,应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交流与游说、建立支持机制、选择并购对象、制定并购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杠杆收购中的财务风险转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杠杆收购中,收购双方的财务风险变化不同;收购企业收购后降低了自身的财务风险,而目标企业被收购后财务风险有所增加,原因是收购后收购方利用其控制地位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了目标企业。这种财务风险转嫁提高了收购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要约收购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重要收购模式,也存在力不从心的地方,需要强制要约收购予以弥补。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实施强制要约收购的目的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要约收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从各国的立法例出发,归纳出其基本的法律特征,并且通过对强制要约收购各种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最终得出其概念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于2006年4月26日下午在上海房地大厦会议厅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蔡兴发当选为新一届会长。同时,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更名为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国家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上海市房屋与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庞元、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副局长徐乃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成立于  相似文献   

16.
《进展》2004,(9):79
最近,我们公司以资产收购的方式收购了一家集体企业。该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有上级主管部门。我公司拟收购该企业的厂房、设备,并承担其债务(欠银行的和其他企业的)。请问我公司在收购该企业时收购合同应该怎么起草,在收购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最近信托投资公司频频收购上市公司,其收购行为多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或民营企业假借信托投资公司的名义进行,在收购成功后,信托投资公司对上市公司不能积极行使权利,这种实质上的消极信托导致信托违背其设立初衷,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究信托收购中对消极信托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8.
要约收购是证券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形式,其涉及主体众多,而各主体在要约收购中利益冲突较为明显,加之需要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极易引起股价波动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为此各国证券立法都将要约收购作为重点进行规制以求缓和冲突,均衡利益.通过对要约收购的各种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最终得出其概念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在证券市场频繁出现,其对经济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破坏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并把握规范协议收购的关键因素,从敌意收购、政府意愿、信息披露和关联交易等方面完善协议收购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协议收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企业并购的信息角度入手,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了我国大宗股权协议转让过程中,相关公司的地理位置相近性对大宗股权协议转让公告效应的影响。论证了大宗股权收购的收购方对于同城的目标公司有强烈的偏好;同城收购的目标公司相对于异城收购的目标公司,可以在首次公告日的事件窗内取得统计上显著更高的异常收益;并且当目标公司规模小、风险大、高管持股比例高、收购方在收购后成为第一大股东、财务杠杆高等情况出现时,异常收益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