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读书的境界     
无论何时何地,当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那是诗意栖居的一种召唤,也是人生幸福的一种见证。季羡林先生曾将古人读书之乐概括为"四时读书乐"。同时,他给我们描绘了古人读书的三种境界和趣味:其一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有红颜知己相伴,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令人艳羡。其二是"绿满窗前草不除"。因醉心于读书,沉迷书中,忘记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四季轮回,窗外已是绿草茵茵而不知。这是一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忘我忘物的读书境界,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2.
侯娟侠 《价值工程》2011,30(2):292-293
网络时代给大学生读书带来极大方便,但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传统读书习惯和身心发展。大学校园应大力开展以"读书"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图书馆积极实施图书导航与教育功能。大学生应自觉养成静心读书、养成"读"与"思"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周末,同学来访,见我书桌上又添了许多新书,不禁感叹:"你这么忙还有空读书啊!"他的话令我想起一首著名的诗《再忙也有相思的时候》.其实再忙也有读书的时候,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读.  相似文献   

4.
杨小华 《秘书》2015,(3):10-11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介绍习近平读书的文章,标题为《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该文讲到,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采访时曾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谈到为什么读书时,习近平说,"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在《之江新语》中他也谈到,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指出:"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建设学习型政党,关键就是要在党内弘扬读书学习的风气,培养和争当学习型党员。一谈"爱读书"据统计,世界上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每人64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阅读50本书  相似文献   

6.
说到读书,这是最让我惭愧的一个话题了.小时候有一本没一本地看过几本"三国"、"水浒"、"西游"的小人书,书是向家境好的同学借的,所以始终也没看全.文革前初中毕业下农场谋生,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农事,雨雪天不出工就猫被窝,无暇读书也无从读书.八年后进县城打工,能读的书只有毛主席著作和鲁迅的几种选本.这辈子我最仰慕的就是那些家学深厚、受过系统教育、能在高等学府教课甚至带研究生、文章又写得石破天惊的同行了.  相似文献   

7.
《东方企业文化》2019,(4):32-37
2018年《东方企业文化》特约记者工作会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之际,偶然的交流中,得知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2016年开始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读书活动",公司总经理邵明东倡导干部员工多读书、读好书,从公司管理者到每个岗位的员工,全部参与了读书活动,一股"读书热潮"在青岛宏大员工中辐射开来。今年5月份,我们又欣喜地得知,青岛宏大的全员读书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带头读书的同时,还在每个季度撰写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打造学习型员工队伍,青岛宏大持续开展的职工读书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公司领导介绍,三年多来企业参加读书活动的干部职工撰写读书心得、学习体会达800多篇,很多职工通过读书活动,从开始的被动读书到自觉读书再到养成了读书习惯,各车间、各部门很多员工通过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文字写作水平都普遍有了明显提高。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让交流成为一种力量。公司领导安排在企业主办的《青岛宏大》报上开辟职工学习读书专栏,很多职工都积极踊跃地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见闻录、诗词小作等各类小文章进行投稿,收获和分享着学习的快乐和喜悦。企业文化是一种战略管理。青岛宏大发起的这场全体职工读书活动,犹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我们相信,企业在打造"青岛宏大"品牌的同时,"书香宏大"也将展现独特魅力。本期,我们选取了青岛宏大几位员工写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读书大概算是一件雅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应试所读之书,乃借读书之名,取功利之实,或为文凭,或为俸禄。这类读书实为一件  相似文献   

9.
信仰的力量     
<正>我最感兴趣的是党建,而最痴迷的也是党建,看到在直播间的大多都是"90后""00后"的孩子,而且他们中很多人也是创业者,我就决定留在了这里。感谢《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对圆方集团的关注和厚爱,使我有了和读者朋友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也使我静下心来对我的2017年进行认真梳理。回首2017年,我禁不住感慨万千:2017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让我无比荣幸和无比振奋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利用平台讲党课,成为红遍中国的"网红书记",  相似文献   

10.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唯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世上,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洁、很高雅的事,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它却被灌注了太多的功利色彩。"万般皆下品,  相似文献   

11.
书味细品     
刘福奎 《秘书工作》2003,(10):47-48
读书如吃药.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就最早提出这样的观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读书不仅是医愚之良药,也是治病的良药.<唐诗纪事>里就明确指出:读杜诗可以"疗疾".读书,虽可治病,但毕竟与中西药品的药理有所不同.它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诸如弱智、疑虑、灰心、急躁、萎靡、气盛等等,大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调理和矫正.据<鄢陵县志>载:"好读书而要有要领……凡读者皆有益于身心性命."意为有选择地读书可使身心愉快,从而对身体产生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从小喜欢读书,十分憧憬读书人那满是书籍的书房!也常常在心中描绘自己书房的模样:"装满书的书柜,读书写作时的桌椅,再适当点缀些字画和花草……"从懵懂的学童到步入社会,一路走来,想要拥有一间书房的愿望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  相似文献   

13.
读书杂感     
古人读书孜孜不倦,皓首穷经,这是因为古代的书籍远不及当今丰富,古人面对有限的书籍只能反复读,字字精读、句句咀嚼,以求在竹简和纸笺的字里行间汲取更多的涵义。古人勤奋读书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从流传至今的一系列成语中就可见一斑:秉烛夜读、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幼学壮行……读书以寻求功名,自然是古人读书的最大动力,但书籍所载的"道"和"理",也是古代知识分子唯一的精神追求。北宋学者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明理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教导后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希望儿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视读书为人生第一要务,读书即明理,读书为铭志,悟道,修德。人贵有志,为何学习,是读书的首要条件。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告诫子孙:"盖士人读书,第一要立志""有志者则断不甘为下流"。诸葛亮隐居隆中,就能三分天下,一出山被拜为军师,  相似文献   

15.
散谈读书     
正谈到读书,首先是该怎样读书的问题。我记得小时家里长辈教育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后来我渐渐不以为然,觉得这副对联的下一联应该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一字之差,读书态度大不一样。我的祖父来裕恂先生是一位老学者,清朝末年的留日学生,他的  相似文献   

16.
静夜好读书     
"白昼忙无闲,静夜好读书"。白天俗务大多,纷纷攘攘,忙忙碌碌,难得坐下来静心读书。夜阑人静,心无烦忧,正是读书的时候。清风朗月,手执一卷,或坐学书屋,或卧读枕上,思接千载,神遊古今,视通万里,眼收天地。领悟学问之浩渺,品尝求知之愉悦,沉醉于古人"掌灯时分,手执一卷,其乐陶陶"的美好意境。惬意至极,其乐无穷。 夜读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月过松  相似文献   

17.
放牧心灵     
读书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窥"、"望"、"玩"三个字传神地道出了不同年龄段读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萧三匝 《中国企业家》2012,(23):122-126
办读书会,发微博,写博客,任志强在公众眼中已非当年的"任大炮",他正自觉扮演启蒙者的角色有马云讲演的地方一定有笑声和掌声,即使不怎么读书的他谈读书也不例外。10月26日晚,马云和沈国军(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北京参加了一场读书会,主持人是并购公会会长王巍,点评者是任志强,听众乌压压一大片。马、沈一个诙谐,一个沉稳;一个乍一听主张"读书无用论",推荐的书目包括《第九个寡妇》,一个主张要多读书,推  相似文献   

19.
书窗絮语     
<正>对许多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状态。一本书、一杯茶、一个安静的角落、一段独处的时光,便是一份惬意的享受。拥衾灯下,远离尘嚣,雪夜闭门读禁书,沉湎于文字与思想间的遨游,更是悦读人的诗意栖居。读书乃启迪生命智慧也,殊不知,书籍原本就是人类文明孕育的智慧之果。关于书的起源,我国曾流传"仓颉造字"、"河图洛书"的神奇传说,但实际上,文字和书籍的出现却是一  相似文献   

20.
去年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正是大选前夜,美国人狂热无比,满坑满谷都是衣服上印着奥巴马头像的人.连我的MSN上,有些跟美国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挂着"We can change".刘瑜当时在博客里说了一句:"我老想问--Change wh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