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经济     
《读懂中国经济》本书是作者的第5本经济学随笔,是作者近年来阅读中国经济这部"大书"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感想与观察。作者以实证的政治经济学为视角,用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和"政府治理"等概念,阐述了是什么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增长差异等理论框架问  相似文献   

2.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1,(10):34-36
继今年一季度我国出现六年来首次季度贸易逆差后,8月,中国进口155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2%,环比增长7.5%,进口刷新了今年3月份创下的1522.6亿美元的月度历史纪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主动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中国贸易收支将逐步告别"高顺差"时代,逐步向"平衡"状态过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西部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是每一个国家必经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新型人口红利的再造,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内涵增长、创新驱动转变,发展阶段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东亚一些国家,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90%的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000美元,已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并下调经济增长预  相似文献   

5.
若GDP增长8%,CPI增长4%,十年来震惊全球的"中国速度"是否就此停下加速脚步?此前,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发布报告预计,中国GDP增长放缓至7%的可能性增加到了15%(此前是5%),2011年的GDP增长的基线预测调低为8.9%(此前为9.1%),2012为8.3%(此前为8.6%)。  相似文献   

6.
创新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增长模式转变问题,即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主要依靠效率提高来实现。浦东开发开放也同样面临增长模式转变问题。早在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中央就提出  相似文献   

7.
李英锋 《产权导刊》2016,(10):77-80
8月27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16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2016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较上年下降0.07%,为中国企业500强发布15年来首次下降. 多年来,有关中国企业、中国经济的数据大都是正增长,甚至是大幅度的正增长,民众的心中已经有了 "增长惯性".而今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在近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难免会让人感到意外,感到不太适应,感到有些失望和担心.  相似文献   

8.
通过货币超量投放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就像输血急救一样,只能在流动性缺乏的情况下取得短期效果;血液本身并不是药方。中国货币存量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天量数字背后透射出何种经济问题?货币有没有超发?如果是,超发了多少?货币超发的"老虎"是从哪些"笼子"跑出来的?超发货币流向了哪里?超发货币引发了哪些问题?超发真相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GDP增长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飞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近三十年来,中国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变化,为中国"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长:中美经贸关系不断扩大;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力下降,中国实力上升;中国的崛起将给国际体系带来合作。美国应客观的看待中国崛起,即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问题,中美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离"世界工厂"称号还有较大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信息》2003,(24):36-36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迅速,工业品出口贸易额飙升,一些国外经济学家和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中心.在日前举办的2003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指出,用这种说法来描述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是不确切的,也是不负责的,中国离"世界工厂"的称号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HS编码六分位贸易数据,扩展了Hummels和Klenow(2005)的分解方法,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分解为产品广度增长、产品价格增长和产品数量增长。结论发现: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的70%归结为产品数量的增长;随着产品技术升级,数量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增加;中国的出口增长途径并不具有普遍性;中国出口的数量高于大多数国家,价格低于大多数国家,实现贸易增长模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缺粮的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2013,(25):24-25
"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这个著名命题,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人与地的关系紧张,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现实: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的人。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8):26-29
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政治基础是M型的层级制;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社会基础是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分割与关系型的社会特征;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是"企业利润追求"与"地方政府官员GDP晋升锦标赛"两者高度契合的"官企一心搞经济"。然而,也正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三个要点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增长代价"——贫富分化。这种分化不仅表现在物质财富的差异,还表现在发展机会的严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王兵  尹淑桃 《南方经济》2020,39(3):1-23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运用共同边界-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对中国第二、三产业2004-2016年30个省份一位码分行业、典型省份广东省二位码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对中国第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验"结构性减速"是否适用于当前中国经济。研究显示: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结构性减速"是此轮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的看法并不成立。但在研究期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两大支柱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同时发现近年来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6.
宏调迷局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两重约束,一是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二是去年"4万亿投资+近10万亿信贷"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开始显现,那种没有效益的投资已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中国30年来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从来没受到如此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两难选择,面对过去政府引导型的结构扭曲,我们需要腾出时间来调结构。"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全年GDP增速将为7.14%。"3月1日,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在中国宏观经济高层论坛上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5年春季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减速态势已经得到官方确认,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述为"中国设定2015年GDP增长目标在约7%左右"。鉴于今年1-2月份经济数据的疲  相似文献   

18.
1月27日,2011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举行以"中国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主题的对话。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中国将以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今年开始,中国特别注重企业到海外去投资,特别注重让更多的商品进口到中国来,特别注重国内消费的促进。  相似文献   

19.
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煤炭第一大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石油、电力消费国。自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能源消耗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可见,能源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瓶颈"。本文利用能源产销量、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分行业能源消费量等一系列指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来测度中国能源问题的各方面约束。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保持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首先要解决增长的动力问题,过去是靠投资和出囗来拉动,如今和未来,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所以虽然仍然不能放弃这两驾"马车",但已不能指望靠它们当主引擎,必须调整结构,启用消费即扩大内需这驾 "马车" 作为主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