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房地产》2006,(10):47-47
为了促进天津房地产估价行业同国际间的交流,由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天津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全国房地产行业培训中心主办的“美国资深估价师Kerry Jorgensen学术报告会”于8月25日在天津举办。天津房地产估价行业的1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不动产估价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1998年11月28日,是由深圳市从事不动产估价工作的估价师(包括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自愿组成的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是依法登记的法人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30日下午,天津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天津市房地产估价行业的自律组织正式建立。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权属与市场处处长杨佳燕,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柴强,北京市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协会副会长杜鸣、秘书长郭晋林,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吴延龙、副局长肖云、吴炳灏,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的有关领导以及天津市全体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房地产估价师代表共400余人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4.
徐峰 《上海房地》2015,(3):54-55
日前,上海市土地估价师协会和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联合美国估价学会共同举办了继续教育培训讲座。美国估价学会著名专家J.Scott Robinson、M.Lance Coyle先生分别对MAI收益法、成本法及折旧评估的技术思路及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笔者听了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我国估价行业现状,比照美国的做法和经验,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由有关房地产估价的学会和协会承担房地产估价人员的选拔与估价行业的管理。这些学会和协会的目的,都是要积极提高估价人员这种专门职业的地位。为达成这种目的,首先要以具备估价人员所必要的丰富专门知识,及能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且有客观判断力的估价人员作为会员,授予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于江苏北部部分城市房地产估价行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目前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于章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房地产估价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估价市场环境,成立估价师学会,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房地产本科教育制度;建立房地产估价师预科班制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从事兼职估价工作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房地产估价师协会成立于1996年7月,是经海南省民政厅注册登记、隶属于海南省建设厅的房地产估价行业自律性组织,下设房地产估价鉴定委员会。目前,已有团体会员43家,个人会员230人。  相似文献   

8.
市场比较法是房地产估价师最熟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本质是以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为导向来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本文就美国(MAI)估价要求作如下简介,并与我国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9.
唐娓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2006,(1):F0002-F0004
唐娓:湖南广联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政协长沙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房地产经纪人;香港测量师学会专业会员(MHKIS);湖南省土地估价师协会理事长;长沙市房地产协会拆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房地产估价师》评选之“行业10年发展优秀女估价师”。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是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日子。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与香港测量师学会签署资格互认协议,由此,揭开了内地和香港房地产估价师双方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的序幕,这标志着内地广阔的房地产估价领域在借鉴香港专业人士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和美国估价学会(Appraisal Institute)共同主办的第一期“中美房地产估价师(MAI)高级研修班”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始上课,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来自全国20余家估价机构的负责人作为第一期学员参加了该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随着学习的顺利结束,将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一批美国估价学会会员MAI(Memberof Appraisal Institute)。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的估价师。不仅活跃在房地产估价机构.而且广泛分布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保险.教科卫.建设单位和地产界等。从而在现实中形成了房地产估价机构内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即所谓的专职房地产估价师和兼职房地产估价师。其中。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不仅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重要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试图从房地产估价师队伍现状这个基本面出发。简略分析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的形成机理、特点与作用。这纯属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主管部门和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由建设部房地产业司、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主办,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承办的’98中外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5月29日在沪召开。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来自美国、英国、韩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各省市房地产估价行业的专家、学、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等80余人会聚一堂,为推动我国房地产估价学术与理论研究的发展,为我国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房地产估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房地产估价师队伍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估价作为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也在逐渐地被社会认可。为确保房地产估价师为客户所提供的估价服务的有效性和不至于误导市场,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有必要针对我  相似文献   

15.
湖北永业行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是由湖北省地产评估中心脱钩改制重组而来,是永业行中介集团(以下简称永业行)的核心企业。永业行先后取得一级房地产评估、土地估价全国执业、资产评估以及登记代理、测绘等九种资格,业务覆盖20个省市自治区。现为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和经纪人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测绘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副会长单位等。注册了“永业行”服务类商标,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16.
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没有一部统一的估价法律,但有专门的房地产估价法律;没有可以从事所有估价专业的估价师,许多国家和地区除房地产估价师外,甚至没有其他专业的估价师,即使有,人数也较少,估价专业定位也很明确。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存在着多个估价行业组织,估价方面的国际组织也有多个。建议借鉴市场经济发达、成熟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重视、加快我国的房地产估价立法工作,各个估价专业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尽快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  相似文献   

17.
施金亮 《上海房地》2005,(11):28-29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资产评估市场商机凸现,特别是房地产估价市场。据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和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共同举办的年度学术研讨会上透露,目前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约有3000家,其中,土地估价A级机构已增至300多家。上海现有房地产估价机构已有60多家。在众多的资产评估业务中,仅上海市房地产估价标的额每年就达2000多亿元,营业收入近达数亿元。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资产评估业务,近年来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企业改组、改制以及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等经济行为提供了可靠的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估价师资格互认的宏观背景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房地产估价业作为市场运行的中介行业,面临与国际接轨和参与国际竞争。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的互认,为中国房地产估价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新的起点,为提高中国房地产估价业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契机。本在分析两地估价师资格互认的意义、作用和原则的基础上,指出可以此为契机,建立估价师队伍的自我更新制度,为走向国际化的中国房地产估价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浙江房地产》2010,(2):32-32
4月15日,省房地产估价师与经纪人协会二届五次会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主要内容:一是审议《浙江省房地产估价师与经纪人协会二届五次会员大会工作报告》、《2009年会费收支情况报告》。二是由浙江大学吴步昶教授作《房地产估价报告评审标准解读》的演讲。协会会员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会长兼秘书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宋立主持。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估价机构业务范围扩大和技术能力提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房地产估价行业第二个十年的度过,房地产估价机构(以下简称估价机构)的生存问题已经解决,估价机构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在房地产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首先认可后,已基本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估价机构的规模小型化、业务单一化、技术表浅化、评少估多的问题大量存在。所谓规模小型化,是指虽然有国家一级二级估价机构存在,但是大量的是只有三、五个估价师的小型估价机构;同时,虽然国家一级估价机构要求有注册房地产估价师16人,但就其每一个分支机构来说仍然是小型的,仅有三、五个估价师;在“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影响下,估价师也倾向于自己成立新的小型估价机构。所谓业务单一化是指大部分中小型估价机构都只有房地产抵押评估这一种业务,大型一点的也是以房地产抵押评估为其主要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