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南宁市民环城游憩的需求与行为情况。研究发现南宁市民环城游憩需求呈现以下特征:游憩动机趋向休闲化,游憩方式的选择呈现多元化,游憩空间距离集中度明显,游憩偏好趋向于回归自然,影响市民选择环城游憩的因素趋向脱物化。  相似文献   

2.
经由树状分类、权重分析、联集分析与个案访谈.显示兰屿之特殊地形和地质、人文物质及生物景观的观赏与解说活动对各年龄层潜在游客吸引力均高,潜水或游泳活动受年轻者偏好,在各年龄层间吸引力变异最大.较高年龄层者有选择从事与自然或文化景观相关之资源型游憩活动的明显倾向,年轻潜在游客则相对趋于多元.资源之特殊性、活动空间的可替代性、内容深度、偏好多样性、体力负荷、新奇与同乐之考虑是影响不同年龄层间游憩活动吸引力特征异同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以南昌市为例,从"游憩意象综合体"运行的4个主体要素,即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出发,对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央游憩区是现代城市旅游的核心区域之一,主要包括城市商业区和城市游憩区两个区域。其旅游产品有着突出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吸引力。对中央游憩区的开发,要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综合环境等方面整体考虑。才能更好发挥其旅游价值,促进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游憩机会谱(ROS)理论的产生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游憩机会谱(ROS)理论是从影响游客体验的角度将游憩地的自然、社会和管理要素相结合,来提供一系列的游憩机会,以确保游客能够得到满意的游憩体验。游憩机会谱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广泛用于国外公共游憩土地的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主要内涵及其运用范围,旨在能对中国公共游憩地的使用、管理和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的长沙市居民游憩行为的丰富数据为基础,对家庭结构和具体游憩行为的关系进行对应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家庭结构对城市居民游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不同家庭结构城市居民在游憩组织方式、交通工具、出游频次、停留时间、游憩花费、住宿选择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而在信息来源、出游距离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的辖区,该区三面环海。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提出了滨海游憩系统构成3要素是游客、游憩环境和交通,用3要素从地理空间角度对旅顺口区陆域、海岸、近海和海岛4个子系统作了分析。根据对国外滨海城市演变规律得出游憩功能是滨海区域演变的最终功能之一,提出旅顺口区今后游憩环境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城市游憩商业区——以南京游憩商业区发展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游憩时间的增多,游憩商业区建设被赋予塑造城市形象,展现人文关怀的内涵。本文从游憩商业区的概念和国外游憩商业区的发展入手,界定和总结游憩商业区的特性,并针对南京游憩商业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构建和发展南京游憩商业区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9.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是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集聚的特定区域,城市游憩商业区作为城市中一种新的功能区已逐渐成为城市新的空间要素,为旅游者、本地周边地区的居民承担着提供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武汉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众多大中城市环城旅游带的形成的现象,采用旅游地空间离散指数、等距离线与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武汉环城游憩带内的190个旅游地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环城游憩带内4种类型旅游地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旅游地功能结构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为辅,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该研究结论将为武汉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市场促销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休闲农业景区游客游憩行为的调查问卷,并运用于福州市闽侯县的棋盘寨森林人家、龙台山生态园、白沙湾生态农庄的实地调查,获取459个有效样本。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景区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均可以缩减为3个维度,游客游憩体验由2个维度构成,而忠诚度则独立组成1个维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景区吸引力对忠诚度不具有直接影响,但具有间接影响;游憩体验对忠诚度既具有直接影响,也具有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在景区吸引力和忠诚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游憩体验和忠诚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对当地休闲农业景区的经营管理提出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城游憩带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贵阳周边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城市游憩带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因此找出贵阳环城游憩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贵阳环城游憩带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森林保健旅游已经成为健康旅游的一大热点。在森林保健旅游的研究中,旅游偏好研究的成果较少。通过引入生活形态的概念,对长株潭地区的城市居民加以细分,来研究生活形态迥异的城市居民在森林保健旅游领域的旅游偏好。研究发现,长株潭地区的城市居民可细分为保守稳重型、消极随意型和积极进取型三个不同生活形态的族群;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形态的族群在人口学特征、森林保健旅游项目、信息渠道、出行时段、出游方式、入住方式以及消费意向等森林保健旅游偏好方面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论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城市街区的兴建、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城市经济和城市形象需求,进一步融入了城市旅游蓬勃发展的潮流中,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本文以武汉市光谷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汉街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依托城市商业游憩区(RBD)的核心概念,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分析武汉市游憩商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不足之处,并就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除了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空气质量的改善、气候环境的调节、自然环境的美化、发展资源的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外,还能为城市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要清晰地认识到城市森林的重要作用,从而发挥其对城市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风景游憩地原真信息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但目前的一些开发行为却使它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究竟原真信息能不能被利用,如果可以该如何利用。从研究风景游憩地原真信息利用历史出发,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照当前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风景游憩地原真信息慎用的原则,并结合案例总结归纳出3种基本的慎用模式,这在缓解原真信息利用过程中的压力、促进风景游憩地和谐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国内休闲与游憩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10年来国内休闲游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采用关键词频率分析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休闲与游憩研究的特点,对国内休闲与游憩将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方因地制宜形成了多样化的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文章在全面调查研究河南省汝州市森林康养资源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结合汝州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提出了"森林环境疗养、林果资源食养、森林中草药医养、森林景观游憩、森林空间健身、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温泉资源养身、森林人文资源养知"等八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构建"森林+"的森林康养综合业态,为河南省及国内其他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国外保护区与荒野游客使用研究构成了游憩地游客研究的重要部分.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对其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并介绍了相关游憩管珲模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重庆旅游资源特色进行定位分析,发现其游憩带内自然与人文资源融合度好;形态组合多样化;资源呈现链式分布和组团分布特色;总体特性自然淳厚,奇趣温馨,开发价值大。因此定位游憩主题、形象、产品、市场,实现重庆都市区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