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要扭转多年来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薄弱、重工业过重、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状况,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必须指出:我国四化建设是以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农业生产水平低为基点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基础。解决好资金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如何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循环周转理论,结合我国的实践,探索农业资金运用的规律,掌握农业资金运动的特点,合理地使用资金,讲求经济效果,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业信贷工作者需要认真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甘肃作为典型的重工业省份,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和比较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将对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83年经济形势很好,主要的计划指标都超额完成了。国家重点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了保证,速度加快;在重工业产值增长的基础上,轻工业产值从11月份开始超过了重工业产值,扭转了轻工业产值少于重工业产值的局面;农业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又获得了丰收。粮棉产量超过了“六五”计划规定的1985年的计划指标,农村商品经济全面发展;市场购销两旺,特别是粮棉收购的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幅度较大。当前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效益不好,工业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银行几千亿元的工商企业贷款管好用活,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我认为根本途经是要改善贷款结构。目前,我国银行的贷款结构很不合理。以工业贷款来说,重工业贷款占的比重大,农业、轻工业贷款占的比重小。由于重工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果要比农业和轻工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果低得多,因此整个工业贷款的使用效果是不高的。以浙江省为例,同样金额的流动资金贷款,贷给轻纺工业,可以生产出三倍  相似文献   

5.
就物质生产领域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包括工业的工业化和农业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意味着包括工业和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工业化。那么,在我国这样一个总人口中近70%为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工业化,任务显然是十分艰巨的。这不但要求我们全党和全国上下认清实现农业工业化的紧迫性、农业工业化的内涵及特征,而且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制定出可行性措施,以确保农业工业化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牟晓莹 《时代金融》2008,(12):82-83
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重新审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业。通过分析工业化的本质,按照发展经济学的定义解释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曾靖  曾煜 《投资与合作》2011,(11):257-257,25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在国家工业化和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确保粮食安全,而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措施是保障粮农收益,给予粮农“国民待遇”,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采取务实性的对策,实施粮农超国民待遇政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来装备农业和管理农业,使落后的农业“化”为现代的农业。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国外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有自己的特点,必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怎样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现就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谈一谈怎样解决农业现代化资金问题,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轻工业产品滞销积压,重工业生产迅速回升,一些冶金、机械产品又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有些银行工作同志对坚持贯彻优先支持轻工业生产的原则发生了怀疑,甚至片面理解“以销定贷”的原则,把重工业的某些热门货作为信贷资金“择优扶植”的主要对象。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我认为,无论从目前稳定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还是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银行都必须继续把支持发展轻工业生产放到重要地  相似文献   

10.
一、北京工业与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及成因 北京工业从新中国建立后由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工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北京工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依托城市、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使北京在建国后的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从消费城市到生产城市的转变,建没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北方工业基地,完成了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使命,为北京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调整、发展国民经济方面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省国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1981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5%。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5%,超过建国以来每年平均递增速度的一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6.3%,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增长14.7%;重工业产值下降2.5%。今年以来,轻工业保持稳步增长,重工业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近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一直持续关注"三农",强调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我国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仍很低,农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实现四化同步发展,难点和重点在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后,工业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得到较大的增强,具备了支持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时,就需要进行工业化的战略转型,实施某种“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改革发展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认真分析研究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出发点,多方探究,努力探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和对策,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摘精萃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 摘自《光明日报》 十六大报告中提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有哪些具体内容?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作了解释。 曾培炎说,我想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来讲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了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自治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讲到:“加快新疆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并提到: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之一是从实际出发,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青海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省份,工业结构中存在着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青海工业的突破应考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轻工业的发展。青海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为:一是转变发展思路;二是培养主导产业,树立自主品牌;三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四是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五是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对农民(泛指农业人口户籍性质的农村劳动者)在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从农业劳动者转为二、三产业劳动者的这一类劳动群体的总体称谓。可以说,“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的工人阶层,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技术排挤”,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在中国未实行经济改革之前,其经济发展策略一向是重视重工业的积累,而忽视轻工业与农业。自1978年的经济改革政策落实后,显而易见,中国的发展路向并非在重工业,而是被挤压已久的农业。在“先让农民富起来”的政策下,中国在农村实行了重大的改革,透过利润诱因——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施行,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把农业生产力也同时搞上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迫切需要一个好的融资和资金支持环境,现有农村金融格局必须尽快调整和改革,而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需要有一个通盘考虑,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服务的宗旨,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资金服务于农村的目的出发,树立“大农村金融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最后,本报告还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战略构想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