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武力侵略中国的序幕。沈阳作为事变的爆发地,留存着很多遗址遗迹,这些遗迹都是历史的见证。笔者有幸参与"沈阳抗战文化遗址遗迹调查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对现存的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侵占沈阳的有关历史遗迹进行调查,本文将结合调查结果对其中主要的遗址遗迹作以略述。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永久霸占中国东北地区,大力推行农业移民侵略政策.日本开拓团侵入中国东北后,以"高等民族"自居,充当了殖民统治者的帮凶,欺压当地民众.开拓团不仅抢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殖民地形态下的新型地主,还是镇压东北人民的工具,强迫被掠去土地的农民迁移到荒漠地区.被迫迁徙的农民衣食住无着,许多人被饥饿、 严寒或疾病夺去了生命,甚至成家成户的死绝.  相似文献   

3.
以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前后《时报》中有关此事件的舆论报道为分析对象,将事件爆发前后《时报》中有关日本、国民政府以及中国民众对于事件的反应进行一个细致的梳理,对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的国内舆论以及事变的大概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民众以各种形式反抗日本侵略,以巩天民、刘仲明等9人组成的爱国小组自发组织起来,在极为险恶的情势下搜集、整理出了含有75份罪证的材料,取名《Truth》史料并上书国联。国联据此做出了对"九·一八"事变的定性及对伪满洲国不予承认的调查报告。"九人小组"的爱国行为及这份史料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春河 《黑河学刊》2006,(2):126-128
笔者新发现的两本由日本战地记者在1931年—1932年间拍摄下来的写真集,写真集汇集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9.18”事变和上海事变的摄影图片写真。作者完全站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立场上,通过大量的写真图片极尽美化日本进犯中国东北和上海地区的侵略行径,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取得的所谓“赫赫战果”歌功颂德。这两本写真集的发现成为日本侵华的又一铁证,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日本侵华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活动由来已久,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在关东州境内实施过移民,但因移民人数不多。且活动范围仅限于关东州内,故并没有对整个东北的农业经济带来多大影响。“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于是,多年来的悬案“土地商租权”等问题已不再构成对日本移民的束缚,日本可以肆无忌  相似文献   

7.
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随即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成立,日本为了更好的通过伪满洲国政权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于是极力加强对东北人民的思想统治,而儒家思想就成为了日本殖民侵略的思想工具。日本为了使儒家思想教育中更好的得到宣传,学校就成了日伪当局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殖民宣传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张志英 《魅力中国》2011,(11):275-27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东北,野蛮屠杀、蹂躏东北人民,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东北各阶层爱国群众和一部分没有撤退的东北军官兵,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全国民众的抗日要求的推动下,拿起武器,奋起抗击日军,自发地组织起各种名目的抗日武装力量。本文以东北地区抗日武装的发展及相关历史为研究对象,对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进行概述,探索研究东北的抗日武装。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地区中华儿女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在这场民族战争中,女性并没有被排除在战争和政治活动之外,她们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国洪流的真正原因是民族危亡的国情、中国封建制度之压迫、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中女权主义的传播以及女性个人情感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引发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日两国在该地区经济地位的反向变化--在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并陷于不振的同时,中国经济却突飞猛进,日益成为拉动东亚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相应地,中日两国国民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中国民众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前所未有地增强,日本国民则正在丧失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实现"明治维新"百年梦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以来所形成的骄傲心态,尤其是面对身旁曾在近一百多年来被其欺侮、侵略过的庞然大物--中国的崛起,日本国民的心态更加复杂、敏感,社会思潮右翼化的情况有所发展.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日之间的各种摩擦,不论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还是经济、贸易问题,在两国社会舆论中均被笼罩上了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中国民众要求讨回历史正义、公道的意愿不断升温,日本民众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及不服输的心理也与日俱增,彼此间的对立情绪日益扩张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15年抗日游击战争时期,有着反抗侵略光荣传统的东北人民,以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冲破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束缚,自发地组织起来的遍及东北地区的群众武装。他们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人力资源的掠夺,反抗日本强制推行的军事法西斯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国民救国军”、“民众自卫军”、“抗日联合军”、“少年铁血军”、“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身抗日斗争的有部分首揭义旗的东北爱国官兵、工人、农民、知识分…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 70周年。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坚持抗战 1 4年 ,为民族解放事业写下光辉的篇章。在黑河这块辽阔的土地上 ,许多抗日志士和人民群众 ,为抗击日本侵略者 ,挽救民族危亡 ,抛头颅 ,洒热血 ,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是永远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的。(一 )1 93 1年 9月 1 8日 ,日本侵略者发动沈阳事变 ,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几个月内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协助下 ,以爱国的东北军官兵为…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抗击日本侵略14年中,众多朝鲜民众加入东北抗日联军,不仅成为领导者和重要的武装力量,同时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回顾这段历史的重要意义是中韩朝三国要牢记曾经遭受的苦难。共同遏制日本右倾化的军国主义复活,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日伪档案资料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活动做了具体的概括。文中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分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非法抢夺我东北四官银号;1932年—1936年,日帝建立为军事掠夺服务的货币金融体系;1937年—1941年,日帝实施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帝对我东北疯狂掠夺四个时段加以论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经济富源的罪行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在开启东北人民长达14年亡国奴生活的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序幕。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九·一八"事变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事变"到底是日本政府官方的行动,还是关东军参谋的秘密决定,张学良"不抵抗"是否只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九·一八"事变所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究竟有多大?本文将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一些刊物,相继发表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政府根据其侵略政策的需要,向我国东北大量移民的研究文章。关于日本移民侵略政策的酝酿、制定,日本移民活动的实施以及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向我国东北派遣大批日本移民,使日本人能在当地居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成为“五族协和”的领导民族,进而使整个东北完全殖民地化,达到最终吞并的目的;利用武装移民讨浅抗日武装吞食抗日游击区,切断抗  相似文献   

17.
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局势,中苏断交、苏联对中国的武力政策和对日亲善缓和的政策,客观上给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政策及其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的和区域的条件,即日本以对苏联在中东路事件上对中国的武力政策的默许,甚至在一些具体举措上的支持为代价,换取了苏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侵略行径的默认。此外,事件对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加速了侵华的进程。正是借着中、苏特别是苏、日之间这种相互关系的遽变,日本加紧了其在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扩张和武装侵略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前二十余年,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机构南满铁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满铁)曾依恃其高额垄断利润,配合日本军政部门的强权外交,以金钱开路,采取收买、拉拢、贿赂等各种手法,腐蚀中国官场,借以攫取各种利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本文拟以确凿的档案材料为依据,对满铁的这一侧面作一探讨,重点在于揭露至今人们还不清楚的满铁与奉系军阀的勾结。满铁腐化中国官场的历史教训,在当前对外经济交往中,也不失为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七七事变”50周年。以这一事变为开端的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它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振兴的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日本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的转折点。半个世纪前的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实现其蓄谋已久的“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侵略计划。由于蒋介石政府推行消极抵抗、积极反共的政策,使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土地。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五十周年。届时,全世界各国都将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纪念这件大事。在西方史学家的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而爆发的。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偏见,似乎只有战火燃烧到欧洲大陆才能算数,而1937年7月的芦沟桥事变和随后的淞沪抗战只能算是局部战争,更不用说1931年的"9.18"事变了。但不论怎么说,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枪是在中国大陆打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