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选取1952—2011年的经济数据,讨论了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的变化,并与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周期既有新兴市场国家的周期特征,又有发达国家的周期特征。改革开放后,除了价格和名义汇率外,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幅度都变小了,大多数经济变量与产出的同期相关性和持续性都提高了。这些事实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当前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目前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供应适合于增加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的需要,没有“过热”的问题,对这轮增长要保护好,不应踩刹车;二是肯定出现“过热”,主张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三是主流观点: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但还不能说是全面“过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历来受到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经济周期理论为依据,采用GDP增速指标和“谷—谷”法,将1953-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分为11个周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从改革开放前的“低位—剧烈振荡”型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高位—平缓波动”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微波化特征,经济周期波动整体上呈收敛态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传导机制与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从内生和外生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先确定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波动与产量高度相关、投资波动大于产出的波动、净出口与GDP呈反周期变化。然后分别用封闭经济模型、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和考虑了政府购买冲击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封闭经济模型仅能解释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的48.26%、24.39%和98.50%;而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可以解释68.70%、69.51%、98.50%和TB/GDP率的97.42%;考虑了政府购买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的解释程度分别是83.91%、81.95%、99.63%和TB/GDP率的209.68%。比较分析表明开放经济模型比封闭经济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并且随着政府购买引入到开放经济模型,该模型对经济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说明这一模型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H-P滤波分离出实际GDP的趋势项和波动项,计算实际GDP的波动率,并依据渡动率划分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1978-2005年中国经历了3个朱格拉周期和1个基钦周期共4个经济周期,且最后一次经济周期仍在继续.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如下特征:一是高位平稳运行,波动幅度减小、周期加长;二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三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居民收入对消费波动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消费与收入基本上沿着均衡路径运行;居民消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周期意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不同的走势;我国居民消费敏感度较低,表明我国居民中将当期收入完全用于消费的人数很少,说明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跨期平滑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变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和IS-LM-AS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拓展,M-F模型和M-F-D模型成为20世纪60—90年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母机。在研究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时,M-F和M-F-D模型由于其简单明了、易于处理等优点,仍然是优先的分析工具选择。而作为M-F和M-F-D模型的新近发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在目前来说还难以运用于转型经济的货币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 ,探讨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及政府对经济周期调控应作出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国际贸易份额的历史变化,显示了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的初步证据;接下来我们考察了中国贸易品价格在年度和月度频率上与美国生产资料价格同步波动的证据,并对比了在1996年之前中美两国生产资料价格互不相关的证据;我们还考察了浮动汇率下国际贸易品价格同步的证据,分离和估算了汇率波动对这种同步性的影响;最后我们使用中国和国际经济波动、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等因素解释了中国贸易品价格的历史波动,确认中国需求波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其边际影响力远大于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所暗示的程度,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经济繁荣的唯一原因。本文通过对英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这一发现,通过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情况,本文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创新高涨、潜在增长率下滑的阶段,虽然经济增速在短期内会放缓,但技术创新在未来5~10年内对经济会有拉升作用。除了加大研发投入,中国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关键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到世界经济周期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来自经济体系外部的冲击,通过国际经济纽带在各国之间传导,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的大致同步波动,从而生成一轮世界经济周期,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外部冲击—部门传导—国际传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BCA)方法,分析效率、劳动、投资和政府消费等扭曲性楔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一个基本新古典增长模型,本文先从总量数据中估算出这些楔子的实现值,再分别将它们反馈到模型中以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只有效率楔子对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是最重要的。这个发现为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让经济冲击或经济结构因素产生全要素生产率(TFP)波动,借此来引起其他相关变量的波动;这样建立的模型等价于带有效率楔子的基本增长模型,因此能够解释总量数据的大部分波动,而它们揭示的经济波动机制更有意义。经济周期政策应该更加关注TFP的变动,因为能够影响TFP的政策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作用于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以其中对政党动机要素的不同假设和不同结论为脉络,分析了该理论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该理论在解释财政赤字的原因上取得了新进展,本文也分析了这一新进展。最后,对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We extend the Benassy 'taste for variety' model to an open economy setting. With the Benassy effect, the market equilibrium is inefficient, openness reduces the varieties provided in the unconstrained optimum and there are potential gains from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证分析表明,影响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金净值变化、分红、基金成立时间的长短、品牌、投资者结构等。因此,要妥善缓解开放式基金赎回压力,更好地实现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分析的观点优化城市规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忠国  吕斌 《经济地理》2005,25(2):215-218
城市规划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合理的城市规模与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为基本点的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普遍存在重表现、轻研究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对城市的经济分析,从而导致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受到质疑。文章用成本效益经济分析中的观点,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城市规模的经济模型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非农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度可以用市场化水平描述,经济发展的进度可以用非农化水平描述。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目前仅为50%,10年后可达到65%,而目标值为80%;非农化水平目前为50%~55%,10年后可达到61%~62%,而目标值为90%以上。相对于市场化,中国经济的非农化更加滞后一些。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