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于企业预算的现实可能性 作业成本管理(ABCM)源于作业成本法(ABC),是其进一步延伸。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它引导人们将管理重点放在成本动因上,根据成本动因分配成本,而不是就成本论成本。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认为是成本会计体系的第三次革命。随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成功运用,其发展已偏离了成本计算的本意,被广泛应用于作业过程改进、转移价格的确定、废品计算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即作业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2.
作业成本法在临盘采油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立  张在旭  孙海峰 《经济师》2003,(11):273-273,275
作业成本法 (ABC)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的控制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进而对采油厂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作业成本法在采油厂的具体应用分为确认作业、分析成本动因、作业增值性分析、归集成本和业绩考核五个部分。作业成本法在采油厂的尝试性应用 ,对采油厂控制成本、强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简称ABC)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商业银行现代化和复杂化程度的提高,成本动因的种类和总数可想而知。合并成本动因的本质在于减少成本动因的数量以降低ABC系统庞大的实施成本。本文首先说明商业银行进行成本动因合并的目标和意义,然后分析Carsten Homburg多成本动因合并模型的构建,通过一个商业银行的数值算例验证该模型相对以往模型的优点。最后为商业银行成本动因合并进行补充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制革企业的高度自动化和产品多元化,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制革企业的生产需要.本文以制革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详细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在制革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制革企业作业识别及资源动因分析,作业中心建立及成本动因分析,作业成本分配及产品成本计算.通过对制革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设计,达到控制制革企业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联想公司应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企业总收益最大化。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对联想公司的成本控制体系进行设计:在研究开发阶段采用目标成本法和价值工程分析相结合,并配合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在采购阶段采用作业成本法与线性规划相结合,确定企业的供应商和采购数量;在生产阶段采用作业成本法,利用成本动因和作业划分来进行成本控制,严格控制非增值作业成本;在市场化阶段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成本动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静 《经济师》2003,(4):269-269,279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随着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 ,成本动因的内涵在扩展 ,成本动因分析成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就成本动因的涵义、成本动因的分类以及成本动因分析等问题做些探讨 ,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作业成本法(ABC)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是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研究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特点时所创建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业成本法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主要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将作业归集到产品或顾客层面的间接费用分配办法。本文对影响企业会计作业成本法成功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谢牧 《时代经贸》2007,5(5X):39-40,42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业(Activity)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ABC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更准确地分配成本的方法,但现实中执行中亦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在遵循ABC法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简化的方法:时间动因作业成本法。  相似文献   

9.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业(Activity)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ABC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更准确地分配成本的方法,但现实中执行中亦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在遵循ABC法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简化的方法:时间动因作业成本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的内涵及其正确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雷 《经济师》2005,(8):161-161,163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发生和资源耗费的真正原因。正确选择成本动因则是精确分配费用进入产品成本的关键,因此,选择正确的成本动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远  王选选 《生产力研究》2002,(2):103-104,107
本文利用总体多样性分解方法和对应分析方法 ,定量测定与分析了地区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为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缩小地区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发表于2001—2013年的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利用知识网络图可视化展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并分析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内含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新兴经济、发展与演化、技术路线7个子网;"创业"子网覆盖的知识点最多,是最重要的研究主题;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等知识点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知识网络的信息连通点。分阶段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发展与演化、制度、知识、公共政策、信息技术与管理、研发、学习等是近期研究的核心知识点,创业、发展与演化、新兴市场可能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意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论证的基本流程;然后在对有效技术创新识别认定标准及方法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效益”为视角,利用决策树法构建有效技术创新识别的认定模型,该模型利用决策树法的逆序归纳进行信息分析,计算出不同行动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与企业利润期望值的符合程度识别认定有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平衡计分卡是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和战略管理系统。由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和应用的特殊性,对它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对此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在设计和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基于会计循环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借助事项会计理论和事件驱动模型构建事项会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温州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各地纷纷兴起的温州商城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温州模式将要在25—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发展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报刊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却步”,  相似文献   

19.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品牌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脆弱性是衡量其抵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能力的一种度,它表现为品牌的易逝性和品牌声誉的难以挽回性.影响品牌脆弱性的因素可能来自于品牌自身、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对品牌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自身品牌的脆弱性,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