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财政困境已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亦成为经济界讨论的热点。许多报刊纷纷刊载文章,讲述财政困境的原因和对策。其中,有种观点颇需引起我们重视。这种观点认为,“既然财政困难,就应顺其自然,将财政的建设职能甩掉,变“建设财政”为“吃饭财政”,即财政基本不负担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投资”(见8月1月《经济参考》报第四版)。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国家财政怎样走出困境?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反映,没有经济不发展,而财政状况可以改善的。因此,要使财政走出困境,就不能单纯就分配而论分配,也不能单纯地从财政着手,而必须从财政的基础即整个国民经济着手,当然也包括财政自身,所能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谢永思 《财政》1991,(9):29-30
随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发展,强化财政职能显得尤为突出,要强化财政职能就必须理顺财政关系,即解决好“取”和“与”、资金需要和财力可能、集中和分散、监督和服务、理和法的矛盾。关系理顺了,处理好了,财政困境也就会随之好转了。本文结合宣城地区实际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邵茜  邹旭 《中国证券期货》2012,(10):114-1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为特点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财政"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然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以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为背景,通过分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5年是中央1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这一突出问题,也突显这10多年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在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上也是前所未有.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如何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好、管理好,真正把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在分析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现存问题的情况下,思考当前新形势下怎样不断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保证有效的将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强农惠农等方针政策,助推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均呈现一明显的特征-"土地财政"。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地方经济和城市的发展面临不可持续性等重大问题,因而土地财政问题亟待解决。土地财政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还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重要的经济问题。目前,针对土地财政成因的研究结果主要有财政压力说,GDP锦标赛说,以及土地相关制度说等。本文采用2001年到2011年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用量化的方式验证我国的土地财政的成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均呈现一明显的特征-"土地财政"。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地方经济和城市的发展面临不可持续性等重大问题,因而土地财政问题亟待解决。土地财政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还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重要的经济问题。目前,针对土地财政成因的研究结果主要有财政压力说,GDP锦标赛说,以及土地相关制度说等。本文采用2001年到2011年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用量化的方式验证我国的土地财政的成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在“省市县”三级行政体制不变的条件下实施的。建立“省管县”财政体制后。一方面由于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增加,可以使县里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如果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上不去,城市经济也就会受到拖累,诸多社会矛盾就无法解决。而提出市财政对县财政指导的命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衍生出产业结构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隐性债务增长等问题,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财政脆弱性不断上升。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及经济下行压力下,土地财政缺口凸显,基于土地信用的地方政府信用体系亟待转变。本文在梳理我国土地财政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当下面临的困局进行分析,建议从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财政作用和加快基础设施REITS盘活存量资产等四大路径合理弥补土地财政缺口。  相似文献   

10.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收入离不开经济,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财税如何发挥自身的职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和可用的政策措施用在“支点”上,实现经济稳步发展,财源持续增长的“双赢”,这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1.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但当前很多产粮大县、农业大县却陷入财政穷县的怪圈。这不仅不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本期特刊发《六措并举解决财政困境——走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怪圈的思考》一文,旨在为各地走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怪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增税为目标的地方税改着眼于解决基层财政的困境。但无论是资源税还是房产税,其规模可能都无法与每年3万亿元土地收入相匹配,最终难以替代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3.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子午岭西麓的正宁县,原属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县、工业弱县和财政穷县。近年来财政一直处于收入难增,支出难控,平衡难保的“三难”境地。1998年国家对烤烟进行战略性调整,实行“双控”政策,全县“烟财政”掩盖的问题就顷刻暴露无遗。县乡财政一下子由“吃饭建设型”变成了连“吃饭财政”也朝不保夕的困难境地,财政形势日趋严峻。当然,目前的财政困难,是财力分配关系出现的新的不平衡的问题,是一种“上升型”的困难。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努力奋斗,开拓进取,还是可以走出财政困境的。(一)稳农固本。要长期稳…  相似文献   

14.
深化财政改革,应遵循改革调整的总体思路,明确目标,遴选对策,从财政经济的诸领域协调配套地展开,以缓解财政的困境。一、财政体制:以“理顺分配关系,实现责权利相统一”为重点,健全分成包干体制,紧缩中“调整基数,集中增量”,逐步试行分类型分税制财政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应贯彻紧缩方针,强调适度集中,理顺分配关系,实现责权利的根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美国的“财政悬崖”事件轰动一时,它对全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财政悬崖”的形成以及它对美国自身造成的影响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给出分析;并就今后美国经济形势发展给出意见.  相似文献   

16.
黄英  黄娟 《海南金融》2014,(3):27-29
为了探求土地财政对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本文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和土地财政的起因,分别构建了土地财政对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单独的影响模型和系统的影响,并从分税体制改革、地方政府晋升激励、土地相关制度等三个方面对土地财政模式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克清  李霞 《财政科学》2020,(3):30-37,4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凸显了我国新时代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的困境.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的突飞猛进为改良传统财政应急机制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日渐依靠一次性出让以后若干年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以及由此带动的其它相关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的现象。“土地财政”不是一个孤立的财政现象.它折射出在高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巨大的增值收益在各级政府、政府的各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农民、城镇购房者之间如何分配,各方如何博弈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即“土地财政”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危害、以及如何治理“土地财政”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突出的“土地财政”问题,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和价格是否由财政分权和经济目标考核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出让更多的土地来获得收支平衡,导致出让收入增加和价格快速上涨;在经济目标考核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工业和商业混合发展模式,工业上采取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土地与商业上采取“招拍挂”方式高价出让土地,两者之间差距逐渐扩大;房价和地区市场开放度也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但当前很多产粮大县、农业大县却陷入财政穷县的怪圈。这不仅不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本期特刊发《六措并举解决财政困境——走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怪圈的思考》一,旨在为各地走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怪圈提供有益借鉴。[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