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王富民 《商业时代》2012,(34):95-96
我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解决经济结构失衡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国际一般经验和国内经济发展现状,首先分析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然后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经济部门市场化改革以及相关制度体制建设方面对我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最后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解决经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有科技和管理创新作为支撑,以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作为根本,配合政府职能的转变、现代能源与资源制度的完善,以及市场机制的健全.只有将这些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要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更多地依靠法律的、市场的手段节能降耗减排;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和财税体制,从体制、机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地说,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强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二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提高比较优势素质结合起来;三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四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结合起来;五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完善现代资源环境制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具体实现五个创新,即创新观念,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土地制度,发展规模经济;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惠新 《商场现代化》2008,(4):315-3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注意力集中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且集约与粗放式的界定忽视了经济增长的结构与制度性要素。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经验表明,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拓展到农村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符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农村要素市场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在外贸领域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差别型外贸体制造成了激励与竞争扭曲,配套性体制不健全和行政体制缺陷诱发市场与政府控制失灵,增加了抑制外贸失衡的调控难度以及扭转外贸失衡的体制成本。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贸易均衡发展战略;构建促进贸易增衡发展的制度体系;转变出口导向;发挥政府在外贸均衡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外贸发展提供公平可靠的外部支撑,促进外贸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2014到2018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加大,逐渐凸显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不仅对于推动财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化生产与群众日常生活对于各类能源的实际需求量较大,能源工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全面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需要发挥出稳定、经济、清洁能源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文章结合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能源政策,分析能源产量和实际需求,对能源结构、能源技术、能源体制等方面进行优化,更好地落实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注重环境保护等能源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速增长下的发展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首先通过改变分配关系,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使经济活跃起来。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反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失衡(如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开始显现并逐渐扩大,解决这些失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提出,中国应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逐渐过渡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宏观管理上看,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社会综合管理的结合则是这种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国际竞争实力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前,我国流通业结构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流通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物流行业发展不足,新兴业态的发展缺少管制,流通产业规模结构的不平衡性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失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较大;流通产业技术结构失衡,传统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进程,制约了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为加快调整流通产业结构,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应推进流通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做好结构调整的制度保障;建立流通企业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流通行业结构规划和方案;提高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多种业态结合的业态模式;加快企业集团化建设,优化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建立多渠道流通体系,优化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流通产业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是人均生活水平较低。总体来看,我国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差异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要加强建设区域创新,共同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为此,笔者选择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此次论文课题,结合我国现阶段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鼓励集中力量,率先发展东部较偏远区域的经济建设等等区域经济发展措施,分析区域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已经比较严重,而区域经济失衡是为非均衡发展战略付出的代价。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财政政策的调控虽然有效,但作用也有限,起根本作用的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解决西部地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除了继续加强传统财政政策手段的力度以外,通过"区域经济调节税"扩展传统财政政策手段是现实生产率与历史贡献相统一的具体体现。通过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分析,有助于正确选择解决区域经济失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底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经历了"双防"政策、"一保一控"、"一防三保"三个阶段。这次宏观调控的经验表明:调控要快、重、准、实;调控手段要以经济手段为主并牢牢牵住市场这个"牛鼻子";积极关注价格波动。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显示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并重和各项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等特征。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外需与内需失衡、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失衡、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现实紧缩与通胀预期矛盾等问题,我国宏观调控要沿着管理体系、政策体系与目标体系三条路径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贸易利益分配的不一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蔓延和升级,对我国出口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对宏观调控和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本文从贸易角度探讨了目前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指出我国应实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个广受关注但又难以达成共识的话题,本文从增长的动力源泉及运行机制方面探析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特征鲜明、问题突出,在实现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诸多结构性问题。世界经济失衡加剧以及国际金融动荡,使中国经济安全和增长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成为一个紧迫性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稳定物价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仍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经济结构失衡突出、稳定物价存在不确定性等挑战。要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增强经济发展的平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稳定物价的关系,在保增长、调结构和稳物价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美两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为分析起点,构建了一个中美内外部经济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图,以揭示全球经济失衡的政策性触发机制。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与次贷危机的相互关系之后,文章基于斯旺图形和修正后的蒙代尔政策搭配图形,提出了中美两国应对内外部失衡的"三位一体"的政策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17.
官永彬 《商业研究》2011,(3):188-19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分权体制下形成的增长型政府模式导致了以经济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失衡问题,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从经济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根据转型时期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并契合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特征设计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机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已近两年,成为影响中美两国及全球经济的重大问题。通过梳理中美两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及相关政策措施情况,对比两国发展制度和道路的认知差异,探析中美贸易摩擦动因及内涵。事实上,中美经贸摩擦是经济问题但又不限于经济问题,涉及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战略,不仅是贸易之争,还是全球经济地位之争、未来国际经济秩序与经贸规则制定权之争,更是不同经济体制与发展道路之争,是以经贸为载体的21世纪大国地位之争。因此,中美经贸摩擦将长期持续。中国将继续坚持自身发展道路和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稳步推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率,增强经济实力,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更为包容和开放的全球经济新格局,以及代表更广泛国家利益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与规则。  相似文献   

19.
吕炜  王娟 《财贸经济》2011,(6):10-16,136
从中国的实践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似乎总与结构失衡加剧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让人做出"由此及彼"的判断,认为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建设在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结构失衡,威胁着经济增长的长期性、持续性。基于中国实践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特有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内在的投资冲动,确实强化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但公共投资作为政策工具本身与结构转型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在控制财政分权等体制性因素的条件下,公共投资与经济总量的过快增长均对结构转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有利于结构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吸纳金融创新的时滞效应及其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萍  吴宏 《财经论丛》2007,(5):48-54
长期以来,对金融创新在中国金融市场扩散吸收中的时滞效应的认识往往归咎于微观市场主体缺乏吸收能力或竞争所致,而忽略了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所具有的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与金融创新国在金融体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相关率、产权制度、市场结构等因素上存在的结构性不均衡,发现异质性金融市场间的结构和金融工具比例的差异性对金融创新扩散可能产生的阻碍机制也是引发我国采纳金融创新扩散中出现时滞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