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韩愈(768—824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历经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亲睹朝廷宦官专权和地方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经历了政治变革和中兴图治的激烈斗争。韩愈在宦海浮沉二十几年,其中两次贬粤,是韩愈政治生涯中的最低点。贞元十九年(803)冬,由于写了《论天旱人饥状》,触犯了“龙颜”,韩愈在中央御史台察院监察御史任上被贬为阳山县令,这是他第一次贬粤。  相似文献   

2.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被谪贬岭南时,曾在粤北阳山做了数个月的县令。他面对这片弥漫瘴厉之气的“化外之地”,发出“阳山乃天下之穷处”的感叹。而今天某些欠通文墨的阳山人,把韩文公的“穷处”作“贫穷之地”解,声称“我们阳山自古就贫穷”。这虽是歪解,但阳山的贫穷却是事实:阳山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至今不足2000元。据测算,广东山区县的农民维持日常生活的支出底线是2056元,也就是说,阳山的农民仍属于“绝对贫困”人群。 而阳山县的东山乡,则更是贫困山区的特困乡镇,被称为广东贫困山区的“四大金刚”之…  相似文献   

3.
本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几个方面论述了韩愈的经济思想:韩愈反对官府干扰百姓的经济活动,要求国家帮助贫穷农民发展生产;他反对封建国家搞的具有垄断性质的专营制度,主张保护私商利益,依靠私人商业搞活流通;他反对横征暴敛,要求赋税的征收应该根据百姓的负担能力。韩愈经济思想中的这些内容,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长安城人口百万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长安城有人口百万,已是史学界公认的定论。然而笔者最近调查统计,唐代长安城的实际人口数字远远没有达到百万,只是它的一半多一点,即五──六十万之间。 正史里从没有过“长安城人口百万”的记载。凡持长安城人口百万之说的学者,主要的依据是唐人的诗文对长安人口的记载。岑参在《秋夜闻笛》诗中写道:“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韩愈《出门》也有这样的诗句:“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元稹在《遣兴十首》中亦云:“城中百万家,冤哀杂丝管。”另外,韩愈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的《论今年权停选举状》对长安的人口也有这样的记载:“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都计举者,不过五七千人,并其僮仆畜马,不当京师百万分之一。”分析以上数字,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以上的数字都是笼而统之的说法,没有经过实际统计,有的干脆是为了诗文的押韵而作,因而可信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继孔子之后,曾经出现过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教育家——韩愈。韩愈,这位一生“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旧唐书·韩愈传》)的教育“百世师”(《潮州韩文公祠石碑文》),在唐中叶人们精神信仰发生严重危机的关头,立“圣人”,兴“名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提出了封建主义的“教育救国”理论,为中国封建社会从“私塾”过渡到“乡校”的平民(普及)教育制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的故乡江阴,地处古吴之境.他的祖上,世居梧塍里.其地存墨82块,多吴地才士手迹,保存在晴山堂四壁墙上,构成了吴地一景.流传至今,盛而不衰.一、《晴山堂石刻》的内容《晴山堂石刻》从其诗文内容来看,大体可分两大部分,一是明代成化以前至元末名人为第九世祖徐麟至十二世祖徐元献所题诗墨;二是为徐霞客及其父母所题诗墨.从石刻的书法上看,几乎搜集了明代所有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尤多吴中派和华亭派的书法墨迹.  相似文献   

7.
大川 《经济改革》2009,(3):78-79
眼前几十幅书作,或悬于墙壁,或展于书案,是李甫运先生40余年研习的古隶书法作品。内容有司马迁、刘禹锡、苏东坡和毛泽东的诗文,也有习练孙过庭、贺知章的草书。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岭南诗没有象其中年时期的诗那样受人重视,特别是在岭南不屈服贬谪的诗作,更是少有人作深入的探讨和恰当的评价。谈到苏轼的岭南诗,后人往往只看到他旷达、平和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不屈服于贬谪的满腔怨愤的一面。其实,苏轼的旷达、平和,也是他不屈服于政治迫害的一种表现。比如他的“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的诗句,一方面既是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另方面也同时表现了他在残酷的政治迫害面前,仍不改他那傲岸不训、豪放不羁的个性。这些诗,和他在黄州时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的  相似文献   

9.
自清代学者章学诚“六经皆史”观之后,胡适先生于1921年进一步提出“一切旧书、古书都是史也”。此后两年,梁启超先生在南京东南大学国学研究所讲演上指出“从历史家的立脚点看……可以说诸子皆史,诗文集皆史,小说皆史……一字一句都藏有极可宝贵的史料……里头这些史料,真算得上世界第一丰富矿穴”。  相似文献   

10.
吕锡生 《江南论坛》2000,(8):44-44,,46,
《徐霞客游记》中很少记载妇女,因为他的旅游考察,重在自然界的山水,而不是人类社会。可是在考察记载山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社会现象,其中有关妇女形象的偶尔也会在游记中出现。把这些星星点点的记载,汇集起来,不难发现徐霞客所记载的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同时也反映了徐霞客评价妇女善恶美丑的标准和他的审美情趣。 在徐霞客的游记和专篇文章中,有一篇是专为妇女而作的,这就是他的《随笔二则》。 《随笔二则》,写的是两个不同的妇女典型。观其内容.一则是写沐府宋夫人大义灭亲的事实;另一则是写…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这些重要论述厚植于中国古代“农本”思想,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论述为理论基石,并借鉴了国外乡村建设的发展经验。从历史逻辑上看,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工作的深刻总结。从实践逻辑上看,这些重要论述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经历,来源于他在实践中培育的深厚的“黄土情结”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199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整8年的伟大实践,显示着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0~2013年)搜索到篇名含有"张家界旅游"的文献381篇,以此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目前学术界对张家界旅游方面的研究概要。总结出有关张家界的八大研究领域,从研究内容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生态旅游和旅游产业的研究;从时间上看,2000~2006年文献所占比较小,其余年份均达到二位数的比重;从研究者的来源看,以吉首大学为主;从研究者的身份看,以高校教师为主。通过这些研究总结,试图为张家界及遗产地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这部《三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卓炯论商品经济的第三本论文集,包括1984年至1987年3月期间他所发表的经济论文,共计45篇。这些文章均已在各种报刊发表过,发表于报纸上的文章多数是短篇,写得有针对性、生动活泼。卓老写作这些文章时,已是八旬老人,但从文章中可见他的思想十分敏捷、活泼,处处闪出思想火花,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29张当票     
"人,在遇到困难时,如果有更重要的事情想要完成,原本的困难就会被燃烧于无形." 这是《29张当票》作者秦嗣林在序言中写下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他从典当行业中得到的启发,也是他著书立作的初衷.典当带给他的不仅是一个古老行业的经验之谈,更多是透过典当行业的点点滴滴来窥探人生的意义.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言:"我从三十多年的当铺人生中,看尽了光鲜亮丽与穷愁潦倒的更迭,经历了无数酸甜苦辣,从中提炼出了一些经验,也希望帮助读者从看似灰暗的遭遇中,寻找一丝幽微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陆游与梅花     
陆游的"六十年间万首诗",已为古今少有,其中梅花诗词竟有一百六十多首,更是大诗人中所罕见。陆游何以如此爱梅?他的梅花诗词内容如何?在其所有诗歌中应占什么位置?今天又有何审美价值?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浦在廷是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办人;他曾经两次破产,三次创业;破产时给股东们留下“罪言书”承担全部责任;他受益于官府,又受困于官府。  相似文献   

18.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客观经济规律。历史的发展已经检验了并且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正确性。但规律的具体内容是些什么?在历史上各个发展阶段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似乎还不曾充分说明。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须得从人类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每次革命的具体事实出发作具体分析。这应该是一个大工程。这篇论文仅是一个初步尝试;它企图根据小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件历史事实,来观察有关这一规律的某些内容。一、二两节是讲的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三、四两节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内容方面的问题;五、六两节是从不适合到适合的过程;第七节是生产关系推进生产力;第八节提出一些综合问题。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仅是人类全部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片段,未必就能反映出规律的全部丰富内容。个人学力有限,看不到,不全面。论文不是讨论合作化运动本身,所以对合作化运动的各个方面也没有完全谈到。  相似文献   

19.
在《李白集校注》收录的1030多首诗文中,经粗略检索,其中与越州的人、事、物相涉的有100首左右,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唐时的越州,辖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永兴(萧山)六县,与现在的绍兴行政区域大体一致。因此可以说,“诗仙”李白(701—762)与越文化、与现在的绍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有关台湾古代历史记载,主要有三国时吴国沈莹的《临海水土志》和《隋书·流求传》.这两篇史料,反映了台湾古代社会经历了野蛮时代低级阶级和中级阶段.从《临海水土志》看台湾野蛮时代低级阶段社会沈莹《临海水土志》(载《太平御资》卷七百八十)称台湾为夷州,称台湾古代居民为山夷.山夷的社会经济生活,先从生产工具看,该书记载“其地亦出铜铁,唯用鹿角矛以战斗耳.磨砺青石以作矢镞、刀斧、环贯、珠璫.”台湾的铜铁矿数量不多,还没有山夷采矿冶炼铜铁作工具的记载,从“磨砺青石”作工具和装饰品、使用石器和骨角这一特点,说明应还处于新石器时代.山夷还“有犬,尾如麇毛状.”犬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最先驯养的动物,可以帮助人类打猎,也反映了狩猎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