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共同富裕视域下,研究中国家庭财富分配演变及其形成机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财富有向高财富组集中的倾向;户主的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户籍,配偶的教育水平、收入,以及家庭住房数量都会对家庭财富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家庭财富积累差异化,进而造成财富不平等;高财富组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且城镇家庭财富占比远高于农村家庭;最高10%财富组和中间40%财富组占有大部分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且负债结构以房产负债为主;最低50%财富组只占有少数住房和金融资产,且负债结构以消费负债为主。上述结论意味着未来房价升高和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财富差距。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随着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的实施,居民家庭已经成为住房市场需求的主力军。然而在以市场为基础的住房供应和消费体系中,住房的高价位性导致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不足。因此,针对不同收入家庭,国发[1998]23号件提出实施不同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根据建设部1999年出台的《城镇廉租房的管理办法》,城镇廉租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宅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城镇常住人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宅。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期间,厘清住房财富与家庭捐赠的关系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文章基于CFPS2018数据,实证检验住房财富对中国城镇家庭捐赠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住房财富增多会让有捐赠行为的城镇家庭更加慷慨。第二,住房财富的慷慨效应存在于一套房家庭和中低收入组家庭。第三,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的慷慨效应弱于家庭收入,但强于金融财富。结论表明,家庭收入是影响家庭捐赠的前提和基础,但住房财富会显著增强普通家庭的捐赠信心。文章建议,国家应继续秉持“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抑制住房投机行为和不合理住房消费,保障普通家庭的居住权益,持续激活个人捐赠活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2017年数据,检验了住房价值对中国城镇家庭股市参与的财富效应,特别研究了信贷约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家庭住房现值能够促进城镇家庭股市参与,财富效应明显。但住房财富效应主要存在于没有信贷约束的城镇家庭中,尤其是当家庭存在供给型信贷约束时,财富效应消失。利用工具变量和PSM等进行稳健分析,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约束主要通过影响家庭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约束来抑制住房财富效应。此外,住房财富效应在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低和互联网金融参与度高时更明显,但这一增强效应仍主要存在于没有信贷约束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5.
提高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是金融助推共享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检验了财富差距扩大对居民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富差距越大地区的居民面临金融排斥的比率也越高,财富差距对以投资类金融排斥和融资类金融排斥衡量的细分金融排斥指标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概率随着财富分位数的上升而单调递减,财富差距扩大还会通过抑制金融知识和社会资本渠道提高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富差距对贫穷、低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居民的金融排斥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财富差距对金融排斥的影响。本文相关研究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视角,为提高居民金融可得性、降低金融排斥和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张琦  郝宇 《生产力研究》2007,(2):88-89,139
文章基于对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家庭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主要分析了影响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关数据指标,对家庭收入、消费和财富特点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定量分析了样本家庭收入差距状况,通过验证凯恩斯消费函数说明了样本家庭即期消费的基本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决定样本家庭财富水平的因素。初步评估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状况、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7.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利用1995年和199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1995—1997年间中国对城镇企业职工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企业职工养老金财富发生变化,这种养老金财富的变化具有外生性,因而这项改革可以作为一项政策实验用来识别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储蓄行为可以由生命周期模型解释;养老金财富对于家庭储蓄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平均为-0.4—-0.3左右;但不同家庭这种替代效应有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在35—49岁的家庭,储蓄率会显著受到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其他家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雷友 《经济研究导刊》2011,(35):110-117
帮助居民家庭大力增加财富、走向富裕,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2011年7月,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庆直辖市召开市委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在全国率先进行帮助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社会的探索试点。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和总结梳理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管理发展历程、运行模式、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创新重大意义,认真分析了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创新的良好机遇与有利条件,重点从切实加快家庭财富管理宏观环境建设、探索改革银行金融混业经营政策等八大板块、二十七个方面,提出了创新金融服务、增强居民家庭财富管理效用的对策、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房地产市场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启动,但真正的发展要到1998年。1998年中国住房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出台,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与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这个纲领性文件不仅使得国内的房地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房地产热,而且也使得房地产成了改变民众的消费结构与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郭霞 《商周刊》2012,(22):24-25
目前,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地域差距近3倍。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转折期的中国收入分配》报告显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不到0.3,到2001年攀升到0.45左右,至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0.48。而由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也指出,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工资增幅。国有和私营部门员工的收入也差距巨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仅相当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的57.8%。理想的社会形态应该呈现"橄榄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关于收入不平等程度估计的争议,本文设计了隐性收入估计方法和收入分布函数优劣判别方法。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城乡家庭隐性收入规模一般在20%左右,城镇高收入户隐性收入最高,隐性收入规模达到了70%以上。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大于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两者均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全国居民家庭基尼系数超过了0.5。要正确认识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关注高收入者的收入膨胀,利用有效方法揭示高收入者的灰色收入规模,坚决打击非法所得,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过快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城镇居民贫富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已不能全面反映财富占有差距,贫富悬殊的重心开始转向金融资产差距;小康家庭的几富占有规模偏小,并面临越来越大的支出压力;国有单位职工之间的利益差别很大,作者认识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调节分贫富差距等方面考虑,进上步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包括:对国有单位职工按照“暗补变明补、补贴进工资”的原则,实行工资改革“一揽子”计划;用税收手段引导富人向社会转移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一、改革、增长与地区差距 中国的经济改革通过改进经济激励提高了技术效率,通过资本和劳动从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流出来而提高了配置效率。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改革阶段(在农村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在城市是进行国有企业放权让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我国城镇住房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镇住房问题以供给严重不足为主要特点。当时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6平方米,住房困难的家庭(人均4平方米以下,或两家合住一套单元的不方便户与无房户等)占城镇家庭总数的35.6%。而改革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在住房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79年至1990年的12年中,全国城镇新建住房15亿平方米,建房投资累计2800亿元,分别为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中新建住房及投资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设计了中国城镇住房需求的估算方案,发现中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中国城镇住房大量过剩。城镇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将在未来20年~30年助推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持续增加,这将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城镇住房需求的负面冲击直到2045年以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通过降低住房持有不平等程度来解决中国城镇住房供需不匹配问题,可能比单纯增加住房供给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定位失准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国有投资公司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对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其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根本问题是国有投资公司的定位问题,从国有投资公司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找出国有投资公司存在的定位问题,并对产生定位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解决国有投资公司的定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能够缓解家庭购房金融约束、稳定住房金融市场,成为实现“房住不炒”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以2015年实施的住房公积金信贷宽松政策作为外生冲击,从财富效应的角度研究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不同家庭购房行为的影响。利用双重差分的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发现目前住房公积金主要促进了缴存家庭的多套房需求,加大了缴存家庭与非缴存家庭的住房财富差距。住房信贷政策的针对性与多样性急需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FPS2010数据考察了住房价值对城镇家庭教育开支的作用。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我们发现,住房财富的增加不仅会显著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增加家庭教育开支,并且其效果要远大于非住房财富所产生的影响。借助"半线性回归",我们还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住房财富和家庭教育开支之间呈现出一种S型的关系,即只有当住房价值处于中间区间时,才会显著影响家庭教育开支,而位于较高和较低两个区间的住房价值都不会对家庭教育开支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对我国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房屋财富差异影响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典型事实,基于房价上涨、房屋财富升值与财富不平等程度加剧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不平衡将会加剧同类型家庭内部、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严重恶化我国财富分布格局。家庭财富积累动机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造成同类型家庭内部财富不平等的核心因素,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家庭之间财富分化的关键成因。数值模拟显示,降低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缓解财富顶层集中、有效管控住房投资行为、切实降低消费性住房购买压力等措施,对我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改善财富分布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与2017年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负债对居民家庭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消费类型、不同收入群体以及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的差异.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家庭负债并不会显著促进或抑制居民家庭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但却会强化家庭财富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削弱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居民家庭负债会抑制发展和享乐型消费,强化发展与享乐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就对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影响的差异而言,家庭负债对低收入家庭消费性支出的抑制作用和财富消费效应的强化作用均大于高收入家庭.这表明通过家庭负债来促进消费增长和升级并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城镇居民的家庭总资产水平、低收入家庭与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才能真正推动消费的增长与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