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珂 《魅力中国》2010,(28):83-83
一、新闻编辑要有较强鉴别能力 准确地判断新闻事实的报道价值的能力。新闻编辑每天接受的信息是大量的,作为把关者,在由记者或通讯损到编辑的一级传播与从编辑到观众的二级传播之间,如同一个“过滤网”,把适合于观众的新闻信息筛选出来传播。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要有鉴别能力,能鉴别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原貌;鉴别新闻是否为观众所欲知,甚至能预测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为此,电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的取舍和处理上需要反复掂量,认真筛选,对内容相似的稿件进行比较和分析,尽量把新闻含量高、特点突出的稿件选出来。  相似文献   

2.
尚振东  柴畅  李弘钰 《魅力中国》2014,(23):292-292
从社会学角度看,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有着自身角色定位、角色冲突、角色规范,本文试对新闻发言人角色进行探讨,从新闻发言人多重角色、角色冲突角度来分析,以对新闻发言人角色进行重新规范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说,按照新闻的性质可将新闻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受众对新闻承载力要求的提高,随着新闻时代性的变化,社会新闻也已经被赋予了更多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媒体的需求也更高,读者希望从报纸上看到能够引起广泛社会兴趣的,反映生活、意识、问题、现象,有深度、有启迪、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这就要求强化社会新闻,使媒体向平民化靠拢。在这种大趋势下,新闻媒体必须走“三贴近”的路子,走平民化的路子,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党报,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要求。新闻的时效性强与否 ,将直接影响新闻本身的内在价值 ,影响新闻整体编合的综合效果。我们要适应新形势 ,从新闻改革出发 ,从转变观念 ,提高采编人员素质 ,提高通讯、交通水平入手 ,加速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以最高的新闻价值 ,展示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达水平 ,更好发挥出党的舆论、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视角来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是人们运用教学行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与运用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充实了新闻学理论,构建出科学的新闻素养培训网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术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媒介支持与学术队伍,进一步传播和推广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盼产生背景、学科框架、鲜明特征、历史地位等方面作出分析,从不同层面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6.
韩丽艳 《理论观察》2007,(4):168-169
通常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是前方记者采稿、后方编辑制作完成。很多人都以为记者每天在前方“冲锋陷阵”阅尽人间百态,领略风光无限,而编辑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整日在后方消极等待“坐收渔利”。其实不然,一个优秀编辑应该是新闻战线上的行家里手,应当来自记者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不仅熟悉各种新闻的实际采访流程,更能知晓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式;他不仅仅有鉴赏家的眼力去鉴别作品的好坏,更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政治判断力去把握稿件的导向;他不仅懂得新闻编排与技巧,他更能通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来把党和政府与百姓的心声紧紧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杨小平 《魅力中国》2014,(22):288-288
新闻采访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新闻工作者与被采访者谈话,然而它挖掘的对象是新闻,新闻工作者必须从各个角度挖掘话题,给予被采访者一个展现的平台,让当事人愿意自发的说出他所了解的新闻,而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是限时的、气氛良好的,这才能算得上一则成功的新闻采访。从这个新闻采访的特征中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时,必须有足够的采访技巧。本文就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曹萍 《魅力中国》2011,(6):158-158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志。在一些著述中,有人又把它称做“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跟”等。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角度的成因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献忠 《魅力中国》2010,(28):155-156
新闻报道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甚至如水中月、雾中花。如何选准新闻切入的角度。将直接影响新闻价值。本文剖析了新闻角度的涵义,分析了影响新闻角度选择的因素,并结合相关新闻案例.从抓特点、抓闪光点、抓新意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价值在于真实,而新闻真实的标准却往往总是和客观事实的标准有着必然的冲突。本文就新闻侵权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从新闻侵权的概念、新闻侵权与新闻娱乐的关系、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其归责原则、完善我国新闻侵权法律制度的建议几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中国目前的新闻侵权问题的看法,以求对中国新闻侵权的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价值在于真实,而新闻真实的标准却往往总是和客观事实的标准有着必然的冲突。本文就新闻侵权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从新闻侵权的概念、新闻侵权与新闻娱乐的关系、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其归责原则、完善我国新闻侵权法律制度的建议几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中国目前的新闻侵权问题的看法,以求对中国新闻侵权的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李扬 《黑河学刊》2008,(4):48-50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形象的画面、言辞的犀利直接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所以,要想研究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从电视评论入手。以电视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要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等六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新闻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邓萍 《魅力中国》2010,(22):130-130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各部门努力的方向和人们生活重要目标,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从内因看还是从外因看,对新闻舆论实行社会控制都是必要的,同时,新闻舆论导向也是可以控制的。从控制的手段看,应当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透明和导向工作,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和社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入手,对新闻娱乐化和新闻过度娱乐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在坚持底线原则、适度原则、专业原则、职业道德原则下适度采取新闻娱乐化的作法,同时应该怎样避免新闻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15.
刘闽江 《发展》2011,(10):143-144
从去年冬天开始,我国新闻界掀起了“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虚假新闻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传媒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正常维护。笔者拟从虚假新闻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和矫治措施几个方面,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新闻信息和新闻事实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也逐渐的趋于俗套,很多的信息只是从网络上抄袭下来,甚至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假新闻,从而不断的使受众的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导向。本文从新闻采写过程中具体的对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进行了探究,从新闻的内容、时效性以及闪光点出发,从而不断的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将新闻事业真正的做到为党和人民服务,从而不断的加强新闻在人民生活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佟卉  韩书玲 《理论观察》2008,(4):172-173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新闻信息和新闻事实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也逐渐的趋于俗套,很多的信息只是从网络上抄袭下来,甚至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假新闻,从而不断的使受众的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导向。本文从新闻采写过程中具体的对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进行了探究,从新闻的内容、时效性以及闪光点出发,从而不断的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将新闻事业真正的做到为党和人民服务,从而不断的加强新闻在人民生活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伟  邓伟 《魅力中国》2011,(14):1-1
本文从新闻敏感的概念、特点及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新时代下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为新闻记者就新闻敏感的培养与提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肖淑芬 《理论观察》2009,(2):F0003-F0003
一、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宏观把握 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优良传统。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但对新闻真实性的把握,在实践中、特别是对社会重大政治事件的采访报道,是比较复杂的。笔者认为,对新闻的真实性的宏观把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