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物质载体,滞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瓶颈"。由于投资主体缺位、信贷投入渠道不畅、制度外的筹资方式等原因,使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融资陷入困境。其解决对策是:政府财政投入作为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的主渠道;建立完善高效的信贷支持体系;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建立公共收费制度,从而尽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由于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投资比较效益不高以及农民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还存在建设相对缓慢、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存在地区差异化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黑龙江省应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重视农民自身的主体话语权,建立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合作机构,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农民科技创新水平,以强化全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自"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农业FDI在开放中快速增长。但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FDI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利用FDI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黑龙江省完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对FDI的吸引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引导FDI的流向;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做强做大FDI投资载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并支持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环境接近,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黑龙江省与吉林、辽宁相比,存在差别主要是区域性工资低、劳动力转移力度不够、农村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农民生产投入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生产投资不足、农民与农垦存在竞争.扭转黑龙江省农民收入落后的局面,应加快场县共建,加大劳动力转移,完善农业金融体系,规范农业服务业,发展农业新型合作组织,推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及金融的有效支持,这是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政策性金融缺失、商业性金融弱化、农村资金流失等制约着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合理定位农业政策性金融,强化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省,但是,多年来农业经济整体水平不高,片面追求总产量和经济效益,生产方式粗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黑龙江省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域位置优越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优势,但也存在农业资源破坏严重、且生产规模小且缺乏现代技术和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应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投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素。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在于注重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平衡的现代供给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实施强效投入机制,突出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微观主体的投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近年来的粮食产量、畜牧业、渔业、绿色食品种植业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目前,鹤岗地区发展低碳农业的现状较为薄弱,农民缺乏对低碳科学合理的认识,农业污染问题突出,低碳农业的投入机制未建立。有效促进鹤岗市低碳农业的合理化发展,鹤岗市要加快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进低碳化,加强政府对低碳农业的规范和引导;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鹤岗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构建起长效机制。从黑龙江省现实出发,构建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增强农业信贷资金的保障机制,加大农业激励引导机制,实行培训保障机制,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新型公共财政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如何确定合理的农业投入要素结构以实现农业产出最大化,成为了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黑龙江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林业基地,选取其1985至2013年最新年度数据,采用EVIEWS6.0软件对数据处理,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农业投入要素绩效模型,并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协整检验,得到协整方程并对其各投入要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对黑龙江省农业总产值提升产生正影响的首要因素,农作物耕种面积和劳动力投入对黑龙江省农业产值提升呈现明显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尽管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建投资的部分在逐年增加,但真正落入农村基层基础设施投资的数量仍不容乐观。以农村饮用水、学校、灌溉三个典型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例,从农村基层的角度分析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政府作用,并对村自筹资金投资方向与农民需求意愿的一致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更偏重于对学校等文化事业类项目的投入,其它两类项目投资主要依靠村自筹资金实现;而从农民需求意愿的角度看,村自筹资金投资流向的项目更符合农民意愿。另外,政府对贫困落后的低收入地区存在明显的扶植倾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以来的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老化或设施缺位等同题比较突出.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应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发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作用.强化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资做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为主体,多渠道融资,注重实效的长效管理机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因连年高速增长而积累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使中国这几个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突出起来.文章指出,强刺激投资实现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投资增速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贷款大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量的资金投放正在推高资产价格、催生资产泡沫,而且正在逐步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十二五"起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这些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及时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也就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使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文章还提出了顺利推进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建议,一是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二是致力于调结构,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perceived expectations and uncertainty on investment spending in small and large firms. We analyse two types of investment, viz. aggregate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in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using Dutch firm leve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pectations and uncertainty about input- and output prices and domestic demand have substantial but different effects on investment spending in firms of different sizes. Furthermore, we find evidence, at least for small firms, that there a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ty about 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5.
投资俄罗斯房地产业的前景及风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中俄贸易领域不断拓展,投资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备受我国相关企业青睐,其原因是俄罗斯国内房屋需求量攀升,供给过于紧张,利润空间较大,但俄罗斯国内一些因素使我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存在一些风险。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房地产现状、投资前景和风险,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柏芳 《北方经贸》2007,(6):144-145
回归分析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整个消费水平越来越低,增加城市居民的收入不能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较高,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能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则会提高全国的消费总量及转变农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0-2008年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均是消费需求的长期原因;除中部地区外,东、西部地区的两者短期关系也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西部地区由投资支出所产生的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8.
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创新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城市化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意义重大。分析我 · 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建议多渠道筹集资金。并探讨了证券化、 国有资产市场化、BOT、 。 TOT、ABS等投融资的创新方式,实现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two categories of cor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 China, by matching a panel of manufacturing firm-level production data with province-leve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data. Cross-industry variation in infrastructure reliance using input–output table information is employed to address potential endogeneity issues. We find that firms in an industry that relies more heavily on infrastructure in production experience higher productivity growth from mor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On average, the annual rate of return to cor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 China is about 23% during 1998–2007.  相似文献   

20.
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仍然存在着市场分布散乱、管理体制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流通环境较差等弊端。通过打造"农产品进城"和"城市商品下乡"的农村双向流通渠道,可以解决农村居民"买难卖难"的窘境,能够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政府应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业,完善售后服务,以加快构建农村双向流通体系,促进农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