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民增收缓慢仍然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二是城乡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仍占有相当比例;三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品结构初级化的特征明显;四是生产要素结构不健全,严重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五是农民进城务工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城乡劳动力严重过剩;六是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尤为落后。统筹山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应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快山西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应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区位和经济优势;三应加大社会就业力度,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四应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龙头,全面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农业工业化、机械化的发展;五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六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缩小城乡社会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试图以一个全新的理论构架——“孤岛”模型,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进行解释。并认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地域空间的封闭性而导致经济、技术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封闭性,从而使其跌入了一个社会经济封闭发展的“孤岛”陷阱。要使其跳出这一“陷阱”,一是要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遏制对生态的破坏;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形成自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战略实施十五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均获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内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条件仍落后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基于此,文章从加大建设资金投入,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协调发展,创新对口支援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新一轮开发的后续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兵团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分析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要在 2 1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根据十六大精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出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使广大职工群众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一 )兵团与国内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分析1 产业结构差距分析。由于兵团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所以形成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1996年 ,兵团第一…  相似文献   

5.
一、三种类型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类地区发展不平衡,要准确把握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有必要对发达、中间、贫困三类地区分别考察。 发达地区主要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京、津、唐等地区。1979年以来,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迈得较大。主要是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已超过  相似文献   

6.
一、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因(一)思想不够解放,传统产业结构不愿调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都聚居在较为偏远的地区,文化、住处相对落后和闭塞,虽然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导和调整下,民族地区的各方面条件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较之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就我们这一地区而言,也相对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由于封闭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单一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传统的社会结构形成了素质低下的人口和落后的社会基础环境,素质低下的劳动力无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些相互依赖和牵制的因素,环环相扣循环周转,贫困地区要想大规模的跳跃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产业选择,建立科学的产业开发目标和开发时序,经济要素的投入和政策的输入要贯彻循序渐进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河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近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农民综合素质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缺乏特色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影响,河南省农民收入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工企业长期以来受单一计划经济的严重束缚,企业缺乏活力,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使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森工企业又重现了振兴的曙光.本文仅就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森工企业的必由之路谈些粗浅的看法.1.调整产业结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把企业推向市场,是历史的重大转折,也是发展企业经济的必由之路.森工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这种排斥市场经济的产品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加之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关门办企业的封闭意识浓厚,企业产品以“原”字号为主、满足于向社会提供原木和锯材粗加工产品,成本高,效益低,导致森工企业的长期粗放经营和低效运转.因此,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以往“重采轻选”的经营方式,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走主体开发的道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森工企业的当务之急,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现实地成为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了日益扩大的经济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上劳动力过量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的农村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差别极大,因而其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和速度各不相同,转移的具体途径也有所差  相似文献   

11.
郭志敏 《农业经济》1994,(10):22-23
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郭志敏农村劳动力是从事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结构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在重视和发展农业政策的指引下,依靠科技进步使我省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非农...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农村经济加快走向工业化,城乡“二元经济”正在向“一元化”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市场定位面临新的挑战——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发达地区农信社面临农户不断减少、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现实,其服务对象、经营重点等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不少农村信用社对此产生了困惑, 到底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市场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族地区农业怎样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协调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农业产业化则是民族地区实现农业“两个转变”的必由之路。一、农业产业化是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一般是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单一的传统农业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生产规模小,分散,层次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生活困难,经济十分落后,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贫困状况。几十年一贯制就农业抓农业,没有或很少有加工业,不研究市场,致…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古村落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武义县俞源古村落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出新的调整思路,旨在对与俞源基本情况类似的古村落如何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农村的差距,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碾提供指导或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农民工资性收入两个方面研究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利用2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估计.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对农民收入影响十分显著;工资性收入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明显低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增加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拓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来源是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就如何解决山区资金问题在内蒙古赤峰市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山峦起伏,丘陵遍布。农村经济主要以农、林、牧业为主。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山区多年来,生态失调,结构单一,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改变山区贫困面貌,曾经给予多方关怀和大力扶助。使山区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目前这些山区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比起平川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来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劳动力也不例外 ,户口、用工等制度的约束一直严格制约着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移民。随着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变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劳动力 ,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了大规模的流动和迁移。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速度 ,并长期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因而近年来劳动力的流动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和其它欠发达地区农民大量流向经济发达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的流动和迁移 ,一方面解决了发达地区由…  相似文献   

18.
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新观念、新方法、新结构,科学地指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于这个意义和出发点,对鄂西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谈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全州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鄂西自治州农村是一种稳定型的单一农业结构。因为它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不协调性,二是稳定性,三是自给性。 首先是结构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杨报平 《农业经济》1998,(10):40-41
自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后发达地区而言,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可以改变本地区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促进合理产业结构形成;可以增加本地区农民经济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可以为本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出路;可以增加本地区财...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矿业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目前大都面临着矿竭城衰和产业转型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矿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大多数矿业城市都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城市建设滞后、再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矿业城市应建立社会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做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发展循环经济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