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内银行业受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崛起挑战,面临利差持续收窄、经营成本上升等风险。零售银行业务因为风险分散、可以提供稳定低成本的资金而逐渐受到重视,银行业纷纷发力零售经营转型。聚焦零售业务常见的客户资产配置场景,提出一种在客户资产配置中可平衡银行和客户的价值分配和优化的方法,以客户价值度量零售客户通过持有银行的金融产品而获得的价值,以关系价值度量零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价值,给出客户价值和关系价值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资产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可以在满足客户或银行一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另一方的收益最大化,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零售业务成本收入比,实现银行与客户双赢。  相似文献   

2.
华坚 《特区经济》2005,(10):250-251
一、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模式的转变——从价值链到价值网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客户成为银行价值增值的核心,客户需求成为推动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金融自由化和科技的进步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3.
所谓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是指一种价值取决于其它基本相关变量的工具。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19号准则公告中的定义,"金融衍生工具是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以及类似性质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与固定资产借款承诺等"。其计价往往由利率、汇率、指数等决定。衍生金融工具有如下特点: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的价值变动;设计具有灵活性;多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其本质特征是金融合约。由于具有以上特点,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避险(Hedge)和投机(Speculate)。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各方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避金融风险的战略性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如何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金融衍生商品市场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侯庆轩近几年,在日本金融市场上流行着“金融之炊”的说法。这是对金融衍生商品之重要性的比喻,意味着金融衍生商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简称衍生市场)的发展,将对日本金融市场乃平日本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在我国银行业,具有广泛的客户群体,而银行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在普惠金融视角下银行的发展方向建立基于零售业务背景下的一种发展路径,旨在以开发更多迎合客户需求的零售金融产品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刘晓 《发展》2008,(1):116-117
商业银行贷款营销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满足客户不同的贷款需求为目的,通过市场调查与细分、产品开发与设计、价格策略制定、营销渠道扩展及综合促销运用等方式,把贷款销售给客户,实现银行盈利的全部活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外贸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商业银行为争取客户,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但不少企业却用来投机获利,增加了公司的风险,甚至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必要对金融衍生工具与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越低,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间的市场竞争已演变成为"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的竞争,客户选择银行,强调差异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时代已经来临,能否全面满足客户多样的金融需求,成为衡量一家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分析了银行产品公私联动营销的深刻意义,就未来如何强化公私联动营销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从拓展客户、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客户粘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公私联动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金融或许并不需要一张银行牌照,一样可以在金融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银行即使拿到一张电子商务的门票,也未必能侵蚀BAT的市场份额。什么是客户?大而言之是上帝、衣食父母,小而言之是乙方。有的银行在对客户制定各项收费政策的时候,一般采用国际惯例;遇到问题、摊上事情,基本又用中国国情解释,这是客户对银行最不满的地方。国内银行如此,国外银行也一般,但凡  相似文献   

11.
乔欣欣 《发展》2014,(9):113-113
正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涉汇企业对衍生品交易的认识有较大偏差。欠发达地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客户基础非常薄弱,进出口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汇率避险的意识不强,企业对汇率避险工具认知度不高,大部分客户对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认识存在误区,从而导致客户营销与产品推广受到很大限制。主要表现有:很多企业汇率风险意识不强,对汇率管理工具了解不多、认知不深,将外汇风险当作不可抗力因素,仅仅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和改进付款方式等简单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提出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改革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欢迎金融企业上市"的号召之后,央行行长戴相龙又作出了鼓励商业银行上市的表示。联系近来民生银行、招商行等众多银行发出的关于准备上市的消息来看,我们应该发现银行上市已经显山露水,已不仅仅是客观的趋势,而且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银行急于上市,用意何在?银行上市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将会怎样?银行上市后,存款在银行还安全吗?这都成了一些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衍生金融商品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依然存在,这促使对风险管理型的衍生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各种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成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主体,投机性大大增强的同时也暴露出衍生金融工具极大的风险性。对于银行业来说,衍生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既给银行业提供了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手段,也给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增强银行的稳健性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规避风险、价格  相似文献   

14.
王静 《中国经贸》2013,(16):4-5
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和消费大国。大宗商品凭借其巨大的市场价值及特有的金融属性,引得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抢滩登陆。但近两年来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内经济下行,大宗商品贸易由于处于国内外经济的接点,受到的冲击力不容小觑。由于大宗商品涉及金额巨大,银行在面对国际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该如何保驾护航,同时又该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种种风险,本文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非 《科技和产业》2011,11(6):83-85
物流企业为各类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同时,接受银行委托,对客户质押给银行处于仓储、保管、运输等物流状态的货物(商品)进行监管。本文提出的金融物流信息化平台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银行各大业务领域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由此推动了大数据在金融银行日常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力度。银行单位也认识到数据中潜藏着巨大的客户潜在价值、决策指导价值和市场前瞻价值。文章通过对新时代大数据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从客户精准营销、银行全面创新、银行精细化管理三个角度阐述了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领域。并通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大数据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斌 《新财经》2014,(4):54-55
马年春节刚过,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就在北京正式发布GWS全球投资管理平台。GWS是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打造“综合金融、全球配置、家族传承”三大客户价值主张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王琳 《辽宁经济》2014,(6):19-21
随着中国百姓生活的逐渐富裕,个人资产不断增加,需求的金融服务逐渐增多,金融意识普遍增强,对个人的理财、投资等金融服务就成为银行拓展业务的重点,也构成现代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形成的零售银行业务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趋势.将决策树的分析框架引入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管理,考虑层次性、阶段性对客户终身价值的影响程度,使商业银行能动态、客观、有效地评估零售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提高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水平,提升零售客户的企业忠诚度,增加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国内银行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来评估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就得看国内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于银行体系占圉内金融体系融资的比重达90%以上,因此中国银行体系风险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在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完成之前,中国银行体系是一个不良贷款率高、风险较高的体系。但三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之后,国内银行业成绩斐然,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啸中,更是体现出国内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保护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是契约默示下银行的义务。我国关于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立法缺乏系统性,效力层级低、缺乏权威性;制度规则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义务规则与例外规则之间失衡;缺乏对客户完善救济机制的规定等。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制度构建,应当通过立法规定金融消费者隐私权并明确保护内容及例外情形,明确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完整权能,完善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