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区域产业合作在建设现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区域产业合作有利于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实现差异优势互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满足参与区域产业合作各方的利益要求。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合作的作用机制安排,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在区域产业合作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相互作用下,区域产业合作得以有效推进。提高区域产业合作的质量需要从区域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能力提升、政府推动引导作用发挥、区域产业合作服务类资源整合、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区域产业合作条件保障等方面发力,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区域产业合作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促进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天尧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0):106-106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产业转移概述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某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国际产业呈现梯度转移:首先从产业层次来说,它总是先移出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逐渐移出钢铁、石化、冶金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从地区层次来说,先以具备一定工业发展基础的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然后逐渐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地区有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对东部有抑制作用,而对西部则分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西部地区不但对自身,而且时东部地区也有溢出效应.这一结论揭示了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琴琴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1,(12):44-45
改革开放后,中国采取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区域非均衡发展政策是以“梯度推移战略”为目标提出来的,其发展是必然的,当前区域经济格局形成及其发展受到了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产业转移的论述,并结合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提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广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珠江三角洲同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状都表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协调”发展是绝对的;有关地区的“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是相对的,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超越”是绝对的。广东要大胆地倡导“逆向思维”,立足于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同珠江三角洲之间建立起经济上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和佛山、顺德、中山、东莞、江门等次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飞的四大功能,从“不协调”中能动地寻求“协调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和区域创新互动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内的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县域内的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黑龙江省要实现县域经济和区域创新的互动发展,就要实施适合黑龙江省省情的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包括目标体系和具体措施,目标体系分为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产业合作是东西部协作中强化西部地区“造血”功能最关键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研究,结合厦(门)临(夏)、济(南)临(夏)产业合作的具体实践,在分析现存产业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准产业合作的着力点和契合点,开展深度产业合作和提升,强化临夏的“活血”和“造血”功能,以期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东西部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中,房地产业属于非流动生产要素,而区域经济的增长必然要在区域内和区域之间流动生产要素。据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房地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性、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促进房地产业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区域化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红三角经济区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超越行政区划,区域内具有较强集聚性,资源、产业链、市场实现合理整合和分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地域。本文从塔式梯度转移视角分析了赣州在红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实施的塔式梯度转移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东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增大,东西部地区的产业梯度已经形成。本文以西部地区为例,并结合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对产业梯度转移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提升和明晰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战略,对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山东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强化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半岛城市群的衔接与发展;发挥蓝色经济区对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山东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蓝色经济区及半岛城市群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衔接与融合,推动蓝色经济区及半岛城市群经济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加强蓝色经济区及半岛城市群与其他经济圈的协同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由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各地区域经济主体的利益趋向愈加凸显,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更加激烈,政府行政协调在实践上的局限已经越来越明显。以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力机制,为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提供一个新的产业视角,以利于发挥“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9):123-12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的必然和正确的选择。本文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进行探究,方便人们对经济态势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差异正日益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正发挥自身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分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辩证关系,正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各个区域间经济能够协调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继续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振兴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快速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共同推进各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的战略布局。本文分析了我国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差异,同时找出了其中原因,并思考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大趋势下,产业竞争已成为各地区经济政策的焦点和重心。许多地方主动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结论来确定本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定产业政策,把注意力从促进总量平衡和总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升级上来,从结构变化中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