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资本逻辑是资本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永无满足地追逐利润以实现自我增值的存在逻辑。由于资本逻辑的存在和作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悖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方面,人们看到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原则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看到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看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另一方面,人们还时时感到了现代社会的深刻危机:两极分化、霸权主义、恐怖袭击、环境污染、人性异化、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提出和确立,既是超越资本逻辑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所在。资本逻辑转向以人为本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创新和最大亮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超越资本逻辑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问题以人的生存悖论方式显现出来。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看,马克思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意蕴,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解读和异化劳动思想之中,也体现于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之中。这些思想为我们正确解读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和把握生态危机根源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规定,人工智能的资本化可能引发劳动者与数字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及资本家之间的四个劳动新异化危机。为防范人工智能的资本逻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防范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新异化危机的中国方案:坚持党对人工智能事业的全面领导;共有、共建、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坚持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共治;合理引导人工智能在劳动中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化解新型劳资矛盾。  相似文献   

4.
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学界的核心话题,有两种基本的理论:一种是理性现代性理论,以黑格尔近代理性主义为代表,另一种是资本现代性理论,以马克思为代表。西方现代有良知的学者批判现代社会,但是却把根源归于科学技术、归于理性形而上学、归于本质研究和宏大叙事,由于没有触及资本的本质,因而他们的现代性理论不如马克思深刻。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系统分析,结合当代现实,比较了两种现代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社会对待资本的基本原则:承认资本、发展资本、限制资本(霸权)、驾驭资本,使资本更好地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批判过于绝对,其实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其主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即资本逻辑统治的初期、一定的产业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观念即落后的技术与异化的消费观、一定的制度即对生态价值转为经济价值和生态成本内部化制度的欠缺有关.解决生态危机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彻底消灭资本逻辑,而应该利用资本逻辑本身去超越其反生态性,具体的方法是加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消费观的培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网络、信任和规范的形式,增进了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事实表明,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对法治秩序提供有效的伦理价值支撑,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也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和效率。然而,当下我国的社会资本出现了异型发展走向,进而形成了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社会信用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进行现代性重建,以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建构和支撑作用,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7.
论资本逻辑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逻辑乃是物化的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律。物化劳动是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而资本权力通过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支配是资本逻辑的基础,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转化为两种力量,从而构成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生产力系统不断扩张与发展的社会关系动力,二是由资本扩张悖论所产生的阻力,由此构成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资本逻辑具有资本的三大层次上的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资本逻辑的本质形态——物质生产层次的资本逻辑的物化形态;二是市场交换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货币形态;三是资产证券化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虚拟形态。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列斐伏尔等人的日常生活批判正是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日常生活批判的意义在于寻找人类精神家园。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是现代性的一个特征,它凸显出重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精神生活的基础在于精神生产,而以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生产是以消除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和实现人的自由自主的创造为根本价值取向的。  相似文献   

9.
面对现代性在流动之中所展现出来的"症候",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双线逻辑上对现代性做出"诊断",而葛兰西则以张扬人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意在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呈现出单线逻辑图式。由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迥异之处,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遗产继承问题又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资本家一切生产活动的目的就是无限获取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家疯狂追逐资本的逻辑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无限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的矛盾在这无限膨胀的运动中不断被激化。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问题产生的实质,认为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生产方式,不断加深的异化劳动,盲目崇拜的消费主义是引起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生态马克思理论家认为只有将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人对自然的统治变为人对自然的人道占有,使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符合自然的规律方是解决生态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等三个逐步递进的层次,其中商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逻辑起点,货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发展阶段,资本拜物教则是拜物教思想的完成形态。拜物教思想根源于商品生产关系,并对商品生产、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切实的危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拜物教思想不仅存在并出现了形式上的新变化。只有消除拜物教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将是人类社会长期奋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跨境资本流动对全球资源配置具有持续影响,在促进全球产业链分工细化和提高产出效率的同时,也影响流入国家的产业结构。本文解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全球产业链分工影响的理论逻辑,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入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运用2000年至2020年FDI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长期跨境资本流入显著促进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逐渐突出;长期跨境资本流入使国内产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加深,促进了国内关联产业的产出规模,也加大了对全球产业链的依存度;居于全球产业链中的组装加工类企业,对产业链前端核心技术的依赖度高,容易受到产业链上游的钳制;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加剧了“东高西低”的特征。因此,在利用跨境资本促进国内经济总量扩大和增加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要防止全球产业链低端行业在国内的固化,以及所伴生的产业结构偏失。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论述,是其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当时、而且在虚拟经济兴起甚至泛滥的今天,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对虚拟资本的产生、表现形式、内涵和价格决定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我们今天深刻认识虚拟资本的特性和双重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表决权是股东享有的最有价值的一项权利,但由于资本多数决原则在实践中的异化,形式平等的资本多数决最终导致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必须对小股东进行表决权救济。确立表决权排除制度,规范委托投票制,引进累积投票制,使小股东的权利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董南雁  姚素琴 《新智慧》2004,(10B):11-12
历史地看,资本逻辑有两种形式的“资本逻辑树”的展开和演变(如图1和图2),与之相适应,企业财务目标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是资本运行的逻辑结果,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必然阻碍社会的科学发展。从消费主义走向消费正义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以消费正义促科学发展,一是要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消费,坚持可持续消费;二是要实现公平合理的消费,重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三是要实现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平衡,凸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济空间理论未能揭示经济空间本质与深层动力,也未能给出解释经济空间层级现象的统一框架。基于历史进程和社会关系视角,"资本逻辑"和"技术逻辑"是经济空间生成的主要推动力。资本与技术逻辑的复合作用,对地域空间进行选择与改造,建立空间流动性和产业关联性,推动经济空间生成与扩张,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浦东案例演绎了资本与技术逻辑推动经济空间生成的机制,浦东经验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8.
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因素非常复杂,一直是公司金融理论和实践探讨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运用资本结构理论,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综合各主要影响因素,以图表的形式剖析了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内在逻辑,从而建立了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研究的问题上,马克思以历史主体重建了黑格尔的精神主体,引出劳动过程文明规划议题。针对黑格尔逻辑二重性路径的研究,马克思建构历史特殊性的劳动二重性,启动由主体路线主持资本命名规范的结构化命题,并据此触发对算法工作原理的批判。资产阶级学说沿着理论现象学—实用现象学—数理现象学—景观现象学之路前行,以普世价值逻辑对物象现实进行操作,结果是,人类由此进入经济神秘化阶段,是以资本范畴实现了主体逻辑(质)与算法统治(量)的统一。这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研究重大理论启示:必须运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三者统一之强大思维工具,在充分发展主体逻辑的同时,于公有制社会主义架构内更好发挥资本的社会主义经济潜能。  相似文献   

20.
企业缺乏利用资本的能力,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是促进中关村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