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本形式,利用山石,植物,道路,水体等元素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地、完美地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色。它主要是服务于帝王将相,贵族等少数人的,并有南北园林之分。 现代园林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虽然现代园林的主流形式亦然是自然风景园,但与传统园林相比较,无论从深度上或广度上都远远超出其范畴。现代的园林一方面是以城市公园、城市绿地为其重要特征,另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史。据记载,夏、商、周三代及其以前是一种天然山水园,人们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山泽、水泉、林木以及鸟兽群集之地,作为畋猎、游乐的场所。这一时期的园林称为"囿",主要供帝王和奴隶主贵族们享用。它的特点是面积特别广大,周文王有囿面积达七十里。此时,园林作为艺术活动尚未成为自觉,人们还没有从对自然的依附关系中脱离出来而成为自然美的审美主体。它的美学特征,可以概括为"野",带有一种原始形态的粗犷之美。  相似文献   

3.
常家庄园园林艺术既有江南园林的小巧精致,又不失北方园林的豪放大气,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从美学角度分析其主要特征,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常家庄园园林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史上,突出道德伦理色彩不仅是服饰艺术的特征,也是整个审美文化的特征。我们在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时,也应该看到儒家的伦理道德和道家的自然精神对其审美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也都在他小说里的服饰描写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除了看到女性服饰描写对其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外,也还可以从女性服饰描写中清晰地看到这种与伦理道德、中国文化结合的审美观和审美特征的总体和个性呈现。  相似文献   

5.
意境说,是中国古代倾向于表现和传神的抒情文艺所具有的最高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是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道家以“道”为核心的自然人格以其疏离社会、重视个体精神世界的特点而孕育着中国士人的一种纯艺术精神,其反社会化、超功利性的背后,饱含着人性关怀的社会批判精神、超然世俗的傲岸的自由精神及对人生的大悲悯感,为中国纯文学准备了创作及接受主体,并以此影响着以凸显精神价值为旨归、以淡朴简古、蕴藉空灵为表现方式的中国纯文学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7.
江南古典园林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典雅的艺术形式为世人所瞩目,经典的园林不仅仅是一个场所空间,还有其自身的场所精神。苏州网师园的园林环境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浓郁的育人功能的审美空间,而且这种环境美育功能对于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都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主张“致虚”“守静”,取法自然,强调自然无为。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美学认为整个审美缘在构成过程是内缘己心,外参群意,随大化氤氲流转,与宇宙生命息息相通,随着心中物、物中心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天地古今群体自我一体贯融,一脉相通,以实现心源与造化的大融合。故而中国美学强调“目击道存”,要求审美者走进自然山水之中,以自然万物为撞击自己心灵、激发审美创作欲望和冲动的重要契机,为产生灵感兴会的渊薮,去心游目想,寓目入咏,即事兴怀。  相似文献   

9.
老子主张“致虚”“守静”,取法自然,强调自然无为。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美学认为整个审美缘在构成过程是内缘己心,外参群意,随大化氤氲流转,与宇宙生命息息相通,随着心中物、物中心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天地古今群体自我一体贯融,一脉相通,以实现心源与造化的大融合。故而中国美学强调“目击道存”,要求审美者走进自然山水之中,以自然万物为撞击自己心灵、激发审美创作欲望和冲动的重要契机,为产生灵感兴会的渊薮,去心游目想,寓目入咏,即事兴怀。  相似文献   

10.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论文阐述了晋祠自然园林文化特色和文化艺术旅游内涵两大特点,从多个方面表明了只要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晋祠景区将逐步形成以山水、园林、古建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人文风景区。其历史文化、神话文化、宗教文化、宗祠文化、祭祖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为全世界华人、华侨寻根问祖打造了全新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课立足于旅游专业对古代建筑与古代园林知识的实际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建筑和园林的历史以及文化、技术方面的特征。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是要“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了解园林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掌握园林的流变和传统的技法;明确“扬弃“;在创造新园林时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有人把从事园林工作的艺术家称为“杂家“,说明园林涉及面广,综合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心态层面 我们研究园林史不能简单按时间顺序罗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名园;也不能孤立地研究造园技法,而要在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园林的发展及审美趣味的变化 否则,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个静  相似文献   

13.
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的变化与发展,将影响到整个园林的变化与发展,认识山水这两大要素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对园林的巨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创造出更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活跃,人们的心理非常复杂的时代,我们要了解大多数人的心理要求和审美需要,创造出能更好的适应现代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园林。  相似文献   

14.
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造园者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不同,使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形态,同时它们又具有园林艺术的同一性,即人类同一性、社会同一性和物质同一性。本文就此作了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5.
赵宏 《中国科技投资》2013,(9):158-159,91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瓷器中,钧窑瓷器的特色十分特殊。它的釉饰是于清雅、恬淡之中添以浮躁、炫耀的特色,经皇家渲染后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种特色与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协调在一起,反映出封建统治没落的趋向,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瓷器的审美特色从追求理性内向的美感向追求感性外向的美感过渡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造园者通过象征与比拟、引用各地名胜古迹等各种方法来表现想要表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南、北方的古典园林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而不尽相同,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也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地接受金庸小说经历了从大众阅读到经典命名的过程,是民间狂欢式的阅读促使学术界的部分精英以审美的眼光定位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最初的评议赏析到审美研究,到最后的“经典化”命名,充分体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在自己的阅读中领悟到了金庸小说所蕴含的某些审美意义,体会到了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的旅游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作为透视社会的“广角镜”,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而成为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有着极为广泛的审美内容。民俗文化的旅游审美作为异域跨文化审美活动,有着与其它旅游审美不同的特征;作为跨文化“对话”实践,这一审美活动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维以轻松自如的创作心态和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 ,艺术地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神韵和诗人的审美体验。随着审美体验的逐渐深化 ,其山水诗分别达到欣赏、移情和融入山水等三种境界。描摹山水的意境风格 ,以画入诗的艺术表现 ,使诗人的山水诗成为其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