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工业园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传统生产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的探索其有效的模式。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工业共生网络的不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文章依据循环经济学和工业生态学理论,在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业园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的因素,重点论述了工业共生网络的组织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生态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共生网络能否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生态工业园的成败。本文旨在对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稳定性的表现和风险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从政府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机制,并结合沧江工业园的案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珂强 《特区经济》2013,(1):117-120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当今国内外生态工业园构建情况进行论述,得出生态工业园构建的两条关键因素是共生链的建立与废弃物的处理。本文围绕两条关键因素,对生态工业园构建进行分析。根据生态工业园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列出达到共生链所需要六个条件,应用向量内积公式的方法,按照六个条件对企业进行两两内积运算,找出传统工业园中存在的或者潜在的共生链。传统工业园内的企业经共生链相连,形成传统工业园网络,可通过网络有向图表示。对传统工业园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进行中心性分析,得出各节点企业的共生链占有率。分析和论述传统工业园中的企业废弃物的可用性以及污染度,研究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将生态工业园构建两条关键因素分析向结合,对传统工业园内的节点企业进行优选,并给出处理对策,进而完成生态工业园的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现代工业系统,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位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的内涵,从生态位的角度提出了提升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EIP)是工业生态系统的体现,也是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实践之一。在我国,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2006年6月2日发布,  相似文献   

6.
试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的经济学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内部化方法.并以工业生态学的实践产物生态工业园为例,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的外部经济性及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杜辉  华欣 《港口经济》2006,(5):34-36
当今世界,生态工业园作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其建设与发展方兴未艾.美国、日本以及丹麦等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模式.近年来我国开始启动多个生态工业园区工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泰达)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已起步.因而,根据泰达的具体情况,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国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泰达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借鉴意义,并就泰达生态工业园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追纸工业目前存在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废纸回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建立生态工业园,是从企业群层次上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途经。借用生态学中“关键种”理论和生态产业链理论,分析了我国追纸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可行性,并运用实例分析,证明了建立造纸业生态工业团是实现我国造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组织维度的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的内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园的稳定发展是关系到生态工业园实践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经济学、战略管理以及新经济社会学等角度通过分析网络组织的目标、网络组织的战略决策、网络组织的利益协调分享机制、网络组织的融资协调、网络组织文化嵌入和社会资本构建等方面来系统地探讨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的网络维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结合世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中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认为庆加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敬莉 《新疆财经》2008,(2):55-59
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是节约资源和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而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不同类型工业园区进行改造,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对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应进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在园区中形成能源、物料的循环利用网络,建立不同生产环节间物料的闭路循环生态链条,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工业废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相似文献   

12.
构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忠英 《特区经济》2009,(6):297-298
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工业组织形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园区内通过构建可以循环的产业链、合理运行的模式链、先进适用的技术链,使资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闭路循环,有利于实施节能减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战略协同管理的新视角研究珠三角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的协同整合,在珠三角工业园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对于构建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移的推进、转移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广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跃婷 《科技和产业》2022,22(5):346-354
随着各地纷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区域创新高地竞相涌现。然而,创新发展的地区协调性仍显不足,地区间差距较大。为探究地区间差距存在的具体原因,运用有关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并进一步运用线性回归和岭回归方法对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平台、共生网络、共生环境影响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共生基质和共生平台,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网络对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更加突出。从而得出政策建议:相较于重视创新投入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和促进创新合作同样值得加大重视程度,这有助于促进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和区域创新格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新兴的工业组织模式,是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本文在总结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建立了具有通用性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给出了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实中把生态工业园构建作为工业生态化的优先选择是有问题的。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副产品交易的工业生态网络才是趋优的工业生态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对以运营管理方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并进一步从动力机制、进入退出机制、信任机制三方面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选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是随着共生模式演化而发展的,是由偏利共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最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特色产业园区及其评判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产业园区由产业集群、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专业型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五个阶段形成的发展演进过程,指出特色产业园区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特色产业园区的定义与特征,从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园区竞争力、持续发展力和政府支持度五个维度制定出一套特色产业园区评判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对南宁市10个产业园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光储直柔(PEDF)”是一种构建碳中和目标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是实现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方法。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阵地之一,探索“光储直柔”如何应用于智慧园区规划建设对实现园区的低碳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iteSpace分析文献,研究“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园区的研究前沿,了解该技术的研究热点和特征,并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实践整理“光储直柔”技术总结和研究方向,为分析“光储直柔”技术应用于智慧园区规划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光谷之星智慧园区建设为代表性案例,介绍“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在该智慧园区规划的实践技术和问题。最后,提出基于五大建成环境系统、全过程的智慧园区“光储直柔”技术应用框架图,指出“光储直柔”技术的能源应作为园区的补充能源,主要规划应用在移动能源消费场景、市政公用设施能源消费场景、配套公共建筑能源消费场景、产业建筑补充能源场景。“光储直柔”技术是实现产业园区低碳智慧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可在全过程集成技术、智慧化控制技术、加大应用从建筑扩展到更宏观的层面、应结合“双碳”目标植入前期规划与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少妆  杨学儒 《南方经济》2022,41(12):115-133
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是当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2017年以来正式启动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具有强农富农使命,但其对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以“总体富裕”和“成果共享”两个维度构建地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使用2015—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从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角度研究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助于推进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处于经济发展中间水平地区。同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成果共享”效应大于“总体富裕”效应。进一步地,在机制检验方面,文章发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了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农民群体就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提升了弱势群体收入,从而促进了发展包容性,切实推进了共同富裕。因此,文章提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量扩容,扩大覆盖面,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其包容性发展效应;加快形成省市区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持续动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应注重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