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铸魂育人工作。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就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和“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部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铸魂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3.
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宜重新审视当前教学工作,在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注重与传统礼仪教育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传统礼仪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传统礼仪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重点对... 相似文献
4.
礼仪作为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因素.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交际生活的钥匙.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刻不容缓,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明确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普及,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对传统礼仪的传承意识,将传统礼仪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6.
7.
8.
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部分或整体文学文本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殊形式的载体:经典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特质,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恒常未变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对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也还会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典不应仅指全部的文学文本,还应包括一些文本中经常被人引用、在不同的基面常具有深刻的警喻意义的语句。当下的经典教育中存在缺失,应当在启蒙教育及适度政策干预等方面入手,正确地引导经典的传播,进而发挥其传递主流社会价值观、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部分大学生中的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学习及就业.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提高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应将礼仪教育与社会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找准切入点;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夏商的“礼神”到周朝的“礼制”,再到整个封建社会的“礼治”,礼仪文化贯穿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兴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但在近现代社会,由于时代变迁、战争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偏差,我国引以为荣的礼仪文化不断凋零。进入新世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也迎来了礼仪文化发展的春天。本文就礼仪文化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礼仪文化的传播与运用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及民族归属感、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探究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看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条件、传输的理念、教育方式和效果四个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有效激发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中的个人表现出超越角色标准以外的行为;它是不求组织给予奖赏,仍然能自动自发、利他助人,关心组织绩效的行为(Organ,1988)。许多研究者都认为组织公民行为能持久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本文试图在揭示组织公民行为实质的基础上,探讨激发员工展现出组织所期待的公民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互动性不足、可视性不高、精准性不够、开放性不强等缺陷与不足。互联网思维呈现出颠覆性创新、开放中参与、主体性体验等特点,其强调的用户思维、简约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开放思维等思维方式对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是借鉴用户思维增强教育对象主体性;二是借鉴简约思维实现教育内容可视性;三是借鉴跨界思维打造教育环境融合性;四是借鉴大数据思维提升教育效果精准性;五是借鉴开放思维强化教育空间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公民教育内容的确定,应当围绕社区基本现实与公民教育的目的。基于历史传统与文化特点、教育目的与社会现实,社区公民教育内容的确定应当包括民主政治与法纪教育、心理适应与责任教育、危机应对与科学教育、和谐社会与伦理教育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World development》1999,27(5):807-824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civic education in new democracies. This article appraises,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two social surveys, the effects on political culture of several civic education programs conducted principally b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Zambia. Among its findings are that: civic education has observable positive effects, but mainly among privileged elements in society; civic education has consistently greater impact on citizens' knowledge and values than on their political behavior; and,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informal methods such as drama shows, means have yet to be devised to induce citizens to become active voters. 相似文献
16.
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学校育人的重中之重,探索德育法制化的规律和实施途径,建立学校德育法制化体系,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受市场经济、文化变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趋于现实化、功利化、多样化等价值取向。大学生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屡见不鲜,我们还会不时看到大学生结婚的新闻.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已不再羞涩和含蓄,而是奔放和大胆,他们学习、恋爱两不误,并且把恋爱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补充.对此,众多教育者深感忧虑,认为加强恋爱和性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不同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差异。在高校教书育人中,它们功能互补,相互促进,最终融合。二者的融合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也促进高校社会工作本土化。二者共同服务大学生群体,使他们实现全面自由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理论内涵出发,构建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涵盖了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承载压力度3个系统层,并基于改进熵权法对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承载压力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对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影响作用最大;中国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地区间和地区内不均衡发展;地区间和地区内生态弹性度差异最为明显,多数省份存在明显长短板共存现象。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