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三心二意”乡干部“四得俱全”到农户因工作关系来到乡政府,随其他人员一道走村串户,这段时间下来,也算是对镇(乡)干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改变了过去那种“乡干部喝酒不醉,县干部跳舞不累”的看法。真正感觉到乡干部每次下村都“三心二意”地去。“四得俱全”地...  相似文献   

2.
“败家子”干部千万当不得近日到某地采访,一位乡干部对笔者说,上个月他们乡政府组织一百多名乡村干部(包括部分乡政府领导的家属)到外地“参观考察”,花掉公家钱财上万元.群众指着脊梁骨骂他们是“败家子”干部。事后,乡干部们到村里检查、布置工作时,连口水都喝...  相似文献   

3.
看了《乡镇论坛》2001年第8期刊登的一幅漫画,一位农民手持锄头,对一头脱缰毛驴,边赶边骂:“你以为你是乡干部,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杂志还刊登了一篇文章,为挨骂的乡干部辩护。当然一概而论地说乡干部是脱缰的毛驴,并不公平。但问题不能这么简单地看。关于这件事,我们几位农民也想把我们的心里话在“实话实说”栏目里抖搂抖搂。我们所在的村是辽宁东部山区,是个自然条件很好但经济发展缓慢的村。由于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十几年来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最近几年通过看电视、看报纸,了解到外面的农村都在轰…  相似文献   

4.
2001年第八期《乡镇论坛》“实话实说”栏目转载了北京某杂志2000年第十二期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一头脱缰的毛驴被一位手持锄头的农民边赶边骂:“你以为你是乡干部,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该栏目同时刊发了一位乡干部写的文章《我们咋就成了脱缰的毛驴?》,表达了对漫画的愤怒和感慨。看完漫画,读过文章,笔者不禁思绪万千,也想在“实话实说”栏目里搀和几句。我也是一名乡干部,是1991年受人际关系所逼,从其他部门改行来的。当时曾声言:“历来从政非我愿,为求衣食暂栖身,久后一日能逢时,重登南学断字文”。十年来尝尽…  相似文献   

5.
近段时间,不少新闻单位披露了一些乡镇干部违法乱纪、为政不廉的案例,这无疑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于群关系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笔者认为,乡镇干部违法乱纪的毕竟是少数,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看到有的报刊登载的“乡干部喝酒不醉”,“昔日乡干部、今日阶下囚”之类的文章,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不少乡镇干部说:现在乡干部不受欢迎,报纸也在吹,好象乡干部除了喝酒谋私  相似文献   

6.
由一两个乡干部包一个村,所包村的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同包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利益相挂钩.我们称之为“乡干包村制”。调查表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乡干部包村制已远远适应不了当前农村工作的要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有碍于农村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弊病是:l、在职责分工上该专不能专。乡镇机关是由众多的“线”构成的“块”。目前,乡镇机关干部编制,平均50人,除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两办”人员不在线上外,其余40多人均在“线”上,诸如组织、宣传、纪检、共青团、妇联、信访、统战、民政、司法、计生、房建、文教、科技…  相似文献   

7.
要懂得土里怎样长出白米饭的时下,谈到农事农时,一些农民说我们有的乡干部一问三不知。的确,在我们的乡干部当中,确实有少数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割,如何管理庄稼,甚至连一年有哪些节气也不清楚。如果不用农事农时,不知道农民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怎...  相似文献   

8.
去年9月12日,四川省达州市达县启动了公推公选大滩乡党委书记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在县电视台全程录播。大滩乡干部郭亮全程参与了公推公选工作,他说:“现在干部选拔任用越来越公开透明了,党委真正在为我们选能干的领头人,这样下去,公信度不高都难。”  相似文献   

9.
某村主要干部作风专横、以权谋私、经济有问题,群众情绪不顾,心有怨气。一年来,该村群众多次向乡、县反映,但问题久拖不决。一怒之下,该村群众乘数辆机动三轮车赴省上访。县、乡有关领导闻讯立即尾随而至。在劝说上访群众时,一乡领导为尽快息事宁人,便郑重其事地马上向群众宣读:关于处理XX村XXX的决定。正当这位乡干部煞有介事、念念有词灿官布典宋时,不料被站在其背后的几名群众当场揭穿了“把戏”。原来,这位乡干部宣读的决定是一张毫无点墨的白纸……这是笔者近闻的一件真事,听后让人愤慨,令人深思。民心不可欺。这位乡干…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广大农村,有数以百万计的乡村干部长年累月主宰一方,服务一方,“当官为民”一方。关于“乡干部喝酒不醉”的说法,丝丝如缕。笔者在农村工作16年,与他们同吃同住同行,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是是非非,个中甘苦,略知皮毛——酒客众生相首推官醉。有一些酒君,耿直不喝,对下  相似文献   

11.
●籽种被拉走了,来人还吃光了老汉留给孙子的苹果 ●税费每年以近 60元的速度递增,真让人吃不消 ●上面的钱仅够 20天的工资,其余的就要靠税费了   今年 10月 22日,甘肃省通渭县陇山乡 30多户群众联名投诉:在他们家乡,减负是一句空话;乡干部收取税费后,只是开了个收据;乡干部夜闯民宅,扒走了一位老农家的籽种……   10月 23日,记者前往调查。   甘果川村李坡社 76岁的李满林老汉,坐在廊檐下,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9月 5日,我从外面回来,发现几位乡干部在家,我知道他们是来催交税费的。一干部对我说:“老汉,找钱…  相似文献   

12.
春耕在即,许多乡干部开始下村促春耕、报计划。但有个别干部,出于好心,到了村里,让农民种这种那。不少村民抱怨说:土地已经承包给了我们,就让我们农民多一些选择,多一些自主权吧。诚然,乡干部为民出谋划策,这种出发点是令农民兄弟感激的。但是,乡干部过分地要求村民种这种那,不切合实际,可就好L心不得好报了。如前几年大力发展烤烟,有多的地方强行让村民种烤烟,村民照办了,只有少数村民顶着不办,走自己认准的熟悉的门路。结果,供过于求,大多数村民有烟卖不出,亏了本,而那几位顶着不种的户,由于选准了种植项目,获得较…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嘉祥县仲山乡地处嘉祥西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乡,辖36个建制村,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近年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是乡政府和乡干部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作风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确立了“先建设中心搞服务,后建设设施进社区”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乡直机关“七站八所进社区,便民服务进万家”的工作模式,探索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建设农村社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大荔县范家乡加西村一村民来信问:2001年政府拨发给我村的9800斤“退耕还林”粮被村干部私下倒卖,粮款既不下分,也不入账,乡干部对村民的反映也视而不见。村干部的这种做法对吗?我们村民该怎么办?答:如果您反映的情况属实,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村干部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七个部委制定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粮食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办法》规定,“退耕还林”粮是国家补贴给因“退耕还林”而影响了粮食产量的农民的,是为了不给农民造成生活困难而采取的措施,应直接发给农户…  相似文献   

15.
一种特殊的“三包”现象目前,机关干部下乡任职有一种特殊的"三包"现象:其一,包开会。机关干部多数家居城里,每遇县里市里召开工作会议,乡里就让下乡任职的干部参加会议或代开会,一则了解上级指示。分配的工作和各种新政策,二则方便下乡干部回家探亲,谓之曰一举...  相似文献   

16.
暗示     
童树梅 《乡镇论坛》2008,(31):43-43
这天,新上任的陈县长下到长沟乡检查工作。在一帮人前呼后拥的陪同下,他先来到一家茶场。正是清明前,茶山上一片碧绿,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陈县长兴致勃勃地指点着满眼茶树对乡干部说:“茶叶可是个好东西,纯绿色无污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美化了环境,你们可得抓好这一块啊!”大伙听了连忙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7.
有些乡镇硬性规定干部创收,创收的途径之一是“挖税”。 挖税就是在自己辖区以外征收不属于自己征收的零散税。这无疑是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事,但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部分乡镇还或明或暗地竞相制定优惠政策,即返还 30%左右的“回扣”鼓励干部找“客户”拉税源。乡干部为了完成创收并稳住“客户”长期合作,就把“回扣”全部或部分让给“客户”。有的干部甚至在税票上作所谓技术处理,将国税变通为地税征收,在大大降低了税率的基础上,自己再吃 30%的回扣,造成国家税收严重流失。这种挖税行为就好比是为了给自己碗里多盛点东西,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县、乡干部有个共同的烦恼——“好心不得好报”。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制定了“工程”、“思路”,在实施中群众却不满意;整天扑在工作上忙忙碌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自己分明是好领导、好干部,村民却往往不“买账”。一句话,党政机关及干部权威失落,说话不响,两头受气 !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错?细细想来,其中的原因并不难寻找。 近年来我们的若干工作可以说是“对牛弹琴”。市场经济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带来人们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计划经济的指令失灵…  相似文献   

19.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来自山西各地市的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民政局长们冒着酷署聚首在严明东南的长子县,现场观摩并研讨“形象工程”。这樗着这项旨在推动农村基层建设的综合配套工程将在辽阔的三晋大地全面推开。从“三多三难”到形象工程据一直关注和支持此项工程的山西省民政厅厅长毕怀恕介绍,“形象工程”最早是由长子县南常乡创造实施的。这个乡一度干部形象败坏,干群关系紧张。乡干部们一到中午就筹划着到哪个村去吃喝,结果村里都是一来好几个,一吃一喝一下午,临走时还擒着瓶瓶罐罐。“上梁不正下梁歪”,村干部也由陪吃陪喝发…  相似文献   

20.
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乡干部投书本刊,发出这样的慨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