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2002年12月24日在浙江义乌打工的朱林飞姑娘当选为全国首位从外来务工者中产生的县(市)级人大代表。按市里安排,后宅街道第十选区有一名外来务工名额。12月18日,选民们选出了2名正式候选人,朱是其中的一位,结果以2829票当选。专家认为,外出务工者很少回乡参加选举,经常放弃选举权,义乌的这一做法是基于社会现实而实行的改革。义乌市批准第十选区有一个外来工代表名额,这是该选区外来工的运气和福气。我们期盼更多地方的外来工能有这样的运气和福气。期盼这样的运气和福气@冬煤  相似文献   

2.
邱海鹰  兰勇 《乡镇论坛》2010,(17):17-17
<正>农民工走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请家乡老师,用家乡教材,教家乡孩子……"农民工走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请家乡老师,用家乡教材,教家乡孩子,四川省广安市华蓥蓝艺学校在福建省晋江市办起独具特色的川籍学生教学班。4月24日,又是一个周末。在福建晋江市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川籍教学班读书的游元园,回到位于晋江市永和镇的家里,与在此打工的父母周末团聚,一家人在异乡享受着家的温暖与亲情带来的温馨。  相似文献   

3.
王发财 《乡镇论坛》2008,(36):29-31
两兄弟双双考上大学,但穷困的父母只能给一个孩子机会。哥哥毅然决定把机会留给弟弟,自己走上了打工之路。然而几年之后,兄弟俩境遇地位有了天壤之别,弟弟事事顺心,哥哥落魄潦倒。曾经善良无私的哥哥难堪、懊悔,最终的选择让所有人震惊。  相似文献   

4.
《南方企业家》:“世界工厂”大环境下对中国一个村庄——梁庄,有多大影响? 梁鸿:村里孩子十五六岁就出来打工,为世界工厂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但是他们并不是城市的真正工人.他们在城市工厂打工几年,二十多岁结婚,有了孩子后,把孩子留在村里依然出去打工.这成了村庄很普遍的一种状态.工业化是一种趋势,而中国城市和农村二元对立的生活方式,很难让村里人真正融入城市,而大部分人又不愿意回到农村,世界之门一旦为他们打开,就很难再回到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了.  相似文献   

5.
故事的主人公陈某是一位四川人,2005年携妻子和唯一的女儿远赴北京郊区某建筑公司打工。一位外乡人,人生地不熟,在北京务工的生活是艰辛而又劳累的,但为了小家庭以后的幸福生活,陈某和妻子咬牙坚持了下来,并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将女儿送进了北京市郊的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就读。  相似文献   

6.
许多外来工在打工生活中常常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待遇,他们因此苦不堪言,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那么,外来工有哪些合法权益呢?第一,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讨厌的婆婆     
末茉 《乡镇论坛》2008,(21):9-9
长途客车在夜色里晃悠着,望着家乡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她心里不是滋味。离家时跟婆婆吵了一架,婆婆死活不肯让她把女儿撂家里出去打工,说一个女人家,在家里好好地喂猪喂鸡吧,可怜孩子这么小就离开了妈。她怪婆婆思想封建,硬是铁了心给女儿断了奶.在女儿尖厉的哭声中跟着自己的男人走了。  相似文献   

8.
渴望进城     
与十几年、二十年前南下广东打工的父辈相比,他们是截然不同的群体。他们手上没有久握锄头、镰刀留下的老茧,甚至已经不会种地;他们不用背负生活的重担,可以潇洒走他乡;他们听着MP4,聊着手机QQ,习惯了城市生活,他们是典型的80后和90后。因为沿着父辈的足迹赴南粤闯荡,他们也被称作第二代外来工。  相似文献   

9.
36岁的“打工妹” 按年龄而论,在当时黑压压的南下打工人群中,董明珠还真称不上“打工妹”.正式迈出务工的步伐那一年,董明珠已经36岁,是一个带有8岁孩子的母亲. 30岁的时候,丈夫因病突然离世让董明珠经历了犹如晴天霹雳式的打击.的确,看着年迈的公公、婆婆,以及满脸稚气的儿子,董明珠当时真的感受到大厦将倾的煎熬.邻居们也发现,平常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的董明珠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征得了公婆的同意后,董明珠决定南下打工.当时,这可能是她撑起一个家最现实也是最无奈的方式.当然,董明珠对未来还有更美好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财会月刊》2008,(5):89-89
家长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很难——难就难在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不容易。一般现代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几个家长轮番对一个孩子施爱,使孩子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独立锻炼、独立生活的机会。对此,国外的家长已经有所觉悟了,他们正在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在实践中自我锻炼。  相似文献   

11.
爸爸叫打工     
卢仁强 《乡镇论坛》2008,(21):46-46
村里人问孩子:“爸爸呢?” “打工。” “这孩子真聪明。”村里人一笑而过,孩子接着玩。  相似文献   

12.
请多关心外出打工的孩子日前,某村农民老王接到一份刑事判决书,他那在苏南打工的小儿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顿时,这位老实巴交的汉子如雷击顶。他后悔不迭地说:“都怪我‘大意失荆州’,平时撒手不管,断送了孩子的前途。”老王的一番话,给许许多多在外...  相似文献   

13.
轰动一时的广州“张治成团伙案”终于告破。本刊记者前后追踪采访数日,以翔实的材料写就此文。张的团伙中大部分人在犯罪前都是“外来工”。透过张案,不难看到一个事实:外来工管理和教育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让我们从张治成案的扑朔迷离中,作一番举一反三的社会性思考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日益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或外来工流动人口大约有1.2亿左右,按照北京市的调查比例推算,全国大约有432万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学龄儿童。而这些外来工子女实际上在正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只占其中的12.5%即54万,还有87.5%的外来学龄儿童,即378万被  相似文献   

15.
就地淘金     
<正> 镇上有一位幼师毕业的姑娘,她长得娇小,生得文弱。在外奔波一年有多,不得不带着两行泪水无功而返。生存的压力过早地让她饱受苦闷之痛。久而久之的她,却细心地发现一个现象。这就是无数的年轻父母带着年小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有不便,只好托付给老人照管。姑娘眼睛一亮,一个想法在她的心里萌生:办一所幼儿园。看准了就马上去做。很快,她将自家住房整修一番,办起了小镇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幼儿园。先是几个孩子,后是几十个孩子,再后发展到附近村镇的打工父母都把孩子送来人园,家里容不下了,她又租了专门的院舍,还从城里聘来几个  相似文献   

16.
《东南置业》2003,(68):50-51
南城绿野,一个家的故事,绿化广场,留住青春旋律,园中小品,静吕追忆如风往事,商业广场,便利中再透繁华,新建小学,孩子成长的理想摇篮;银川一中,缔造未来栋梁之才。新世纪花园,你梦中的家居乐园。  相似文献   

17.
欧阳秀君 《活力》2010,(17):24-24
今年.我资助的一位小女孩美玉的一家人,将老家的土地、房屋出租后,来哈尔滨打工了。就住在香坊区的红卫村。说是村子,这里已没有可耕种的土地了,到处是作坊式的小工厂。孩子的爸妈就在这些工厂里打工,没有休息日。  相似文献   

18.
铁三角 《乡镇论坛》2011,(18):17-18
在建材店打工的张慧芬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身患绝症的儿子一睡着就会由于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不睡觉会死,睡觉也会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孩子养在医院里,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显然,贫困的张慧芬是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上海的众多企业中,招用外来人员务工已是屡见不鲜了,因为使用外来工与使用本地工相比,有诸多“优势”:一是外来工肯吃苦、善耐劳,工种不挑挑拣拣,加班加点无怨言;二是使用外来工费用低,有部分本地工应交纳或开销的费用,使用外来工就可以“免单”;三是外来工“听话”,比较好“管理”,抗争意识不强,训骂几句也不会与“老板”来个针锋相对……。有如此多好处的务工不用,而去找哪些不听话、不“卖力”、难管理、要价高的务工,这样的“老板”不是自讨苦吃?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候,我们采访了一位在外打工回家创业的农民,问及他的创业动机,他一句“与其进城给人打工,不如在家自己创业”的话让我们回味深长。仔细琢磨,发现这句听起来十分简单的回答,其实包含着一个不简单的道理:创业才是最好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