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功巨 《乡镇论坛》2014,(34):16-16
第九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以来,湖北省孝昌县选派444名国家干部到全县444个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助力村“两委”换届选举。“第一书记”选派期限为3年,每月到村不少于4次,每年在村住宿不少于12天,驻村任职期间与派出单位工作不脱钩,实行半年一述职、一年一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去年,云浮市审计局和市中级法院驻村工作组把排头兵实践活动与“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基层办好事实事,共走访农户l39户,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21个,排查解决相对突出问题9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5件,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个,驻村工作再创佳绩,受到了省、市、区各级基层办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万民  孙春兵 《乡镇论坛》2013,(34):17-17
山东省济宁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障农村和谐稳定、促进“三农”科学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选派包括3378名驻村“第一书记”在内的7.3万名机关干部,对点联系全市6216个建制村,直接联系农户156.9万户。一年多来,先后整顿软弱涣散“难点村”57个,培养后备干部4031名,代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8万多件。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待久了,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以干部驻村为例,笔者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乡镇一级管理村庄惯用的办法。每每到了汁划生育集中检查、年终考察、环境综合整治以及迎接上级检查等工作的时候,乡镇政府往往要安排干部驻村。有些乡镇还让机关干部长久驻村,美其名曰包村制度。其实,长期驻村未必是好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笔者由于工作关系,走访了一些农村。在与农民接触中,他们常评论起有关乡镇干部的下乡驻村情况。有不少农民说,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但也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如此长期以往,是有害于党群关系的。为此,他们提了不少意见,归结起来,主要有五方面看法: 一是下村少,深入农户谈心更少。农友们反映,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有的乡镇干部认为一“包”了事,只要计划生育、征粮、征兵等硬性任务不落后就行;有的到村不到户,转一圈就走;有的即使到村,也只找村干部了解,很少找群众;有的到村不过夜,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六个一”活动,推动干部下乡驻村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吴海潮 《乡镇论坛》2009,(13):17-17
东阳市歌山镇尚侃村地处浙江中部盆地,全村共有农户603户,总人口1862人。为了创建和喈新农村,着力改善社会环境,自2008年以来,该村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外,又创新制汀了“五事”制度,即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制度。  相似文献   

8.
重点工程多,征地数量大,怎样减少工作阻力?胶东镇派机关干部进驻各村担任“驻村员”,成功地培植了对村工作新抓手。但“驻村员”如何与村民自治制度衔接,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郭涛 《乡镇论坛》2009,(13):13-13
日前,重庆市忠县双桂镇党委、政府推行干部岗位(驻村)考核职位积分制度,建立“三定三有”干部管理机制,解决了过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一是定岗位,有积分考核。按照本职工作和上级要求,按是否需要专人负责来确定岗位,根据各岗位的实际工作量以及12个村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各岗位和各村的积分,结合干部的特长及工作量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0.
刘文 《乡镇论坛》2014,(28):21-21
据媒体报道,今年安徽省宣城市针对乡镇干部出台了最严“课程表”。规定工作日期间,乡镇每晚安排一定数量干部住乡,其中领导班子成员不少于2人,党政“一把手”每周不少于3晚。制度的出台究竟成效如何?对无故不住乡的干部,一年内达一次的通报批评;达二次的,诫勉谈话;三次以上的,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称职,并予组织处理。  相似文献   

11.
王兴祥 《乡镇论坛》2009,(34):14-14
最近,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黄沙镇党委政府对全镇九个村的机关干部驻村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将新录用的7位公务员充实到驻村工作的第一线,进行锻炼和培养,同时还对驻村干部作风提出了“三清楚”、“四到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日前,驻某库区下派干部的住处被盗,丢失的物品有高压锅、煤气灶等。人们在痛恨小偷胆大包天之余,对驻村干部名曰驻村实不见人的“空城”做法也大有怨言,甚至有人高呼“丢得好”。下派干部驻村包扶,帮助开展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表现。从报刊电视中,我们了解了许多下派干部珍惜这一时机,在所驻村安营扎寨。全身心地为群众献计献策做实事的动人事迹,他们被群众誉为“贴心干部”。但也有少数下派干部把行李扔在所驻村后,人却高高在上,住处成了“空城”。这样的干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少数不法…  相似文献   

13.
赵欣 《活力》2011,(21):8-8,10
近年来,通河县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以“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县党员干部驻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基,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驻村工作曾经荣获2008年度“振兴哈尔滨”最佳创意奖。  相似文献   

14.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但人们却忽略了另一种“下乡”,那就是政策“下乡”。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下发了不少文件,制定了不少规定、政策,既符合农村实际,又深受农民拥护。可是一些政策到了乡、村两级便出现了“断层”,政策入不了户,政府给农民的优惠政策被“卡”在了干部的抽屉里。造成政策脱节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奉行“愚民”政策,将上级的政策“贪污”起来,上面来了文件,抽屉里一锁,口袋里一揣,并不向下传达。有些干部竟然还振振有词,说做不…  相似文献   

15.
扫除“钉子”势力,整治“失控”村申展平编者的话:在不少农村,“钉子户”霸道,宗族势力、地霸、村霸、路霸甚至水霸、电霸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以势压人,使得乡村基本工作的正常局面难以为继,干部难以落实政策,造成有些农户不交粮、不交款,高人一等;不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6.
朱法飞 《乡镇论坛》2010,(10):24-24
当前在农村,随着科技的不断普及,走科技种养致富之路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然而,不少村组干部却成为了拖科技致富后退的人:村组干部时时处处在宣讲科技种养,而自己却对运用科技知识无动于衷,不愿接受新事物,还是沿袭传统种养模式,一年下来仅仅是“老鼠喝米汤——够糊嘴”,结果就形成别的农户依靠科技种养走上了致富大道,而村组干部成为了科技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7.
潘春华  张俊 《乡镇论坛》2014,(34):25-25
甘肃省合水县全面推行干部驻村蹲点服务工作机制.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乡镇干部“全方位”驻村服务。撤乡并镇、合并村组以来一些乡村管辖区域和服务半径扩大.群众办事路程远、耗时多、成本高:而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招录充实了大量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对此颇有意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解决乡镇干部包村“走读”问题为着力点.从今年5月开始.合水县在老城镇、固城乡10个村开展了“乡镇干部驻村”试点工作。每个村选派驻村干部4名,保证每天24小时有2人吃住在村上。  相似文献   

18.
百组万户搞“三评”河南省郑州市南曹乡地处郑州市东南,有26个村委会、137个村民组,1万多户人家。许多年来不少村子没有公开过集体经济收支帐目,群众私下议论纷纷,虽有意见却找不到公道人。有的村组干部有问题说不清,没问题也说不清,说了群众也不信。干群离心...  相似文献   

19.
好一个“农民包赢不输”江西省宜黄县种子公司通过合同形式,以“利益保证,风险独担“为原则组建“公司+农户“的经营组织以发展制种业,使农民做到了包赢不输。其具体做法是:制种户提供责任田、负责生产,县种子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并保证制种田每亩收益不少于种常规...  相似文献   

20.
地方动态     
北京 据北京市发改委中小企业处处长郭俊峰介绍,“十一五”时期,在中小企业投融资方面,将加强创业投资体系、贷款担保体系、政府资金扶持体系、直接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将不少于5亿元,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少于140亿元,中小企业累计贷款担保额不少于1000亿元,争取不少于200户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