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罗马有一种惩罚犯人的方法——把犯人赶到竞技场上,让他们与猛兽搏斗。据说,有位国王很聪明,常派人暗中观察犯人被送往竞技场前一夜的表现。这些人大多凄凄惶惶,吃不下也睡不着。偶尔有人面对死亡威胁也面不改色,仍能吃能喝,呼呼大睡,国王就会在第二天悄悄释放他,并把他训练成带兵的猛将。国王说,只有从容又勇敢的人,才可以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守得住江山社稷。  相似文献   

2.
野夫路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有此情怀的人必然刚猛。 这个叫“野夫”的作家的确刚猛。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从警察变成了犯人。刚进武昌监狱3个月,就当了牢头,一千刑事犯都服他管。  相似文献   

3.
提到丧失信任,让我想起一个发生在唐“贞观之治”时代的故事——那一年,由于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全国只有几十个死刑犯人判决秋后处斩。官员们出于显示“仁政”的需要,就放这些死刑犯人回家探亲与亲人诀别,秋后回监牢等候处决。结果到了秋后,犯人们居然一个不落地回来了,官员不解地问:“回来就是等死,你们本可以有机会逃生的呀?”可是犯人们却说:“我们本来就犯了死罪,官府却对我们这样仁爱,我们就是回来等死,也是心服口服。”官员们很感动,请示上司以后,就把这些犯人释放了。  相似文献   

4.
制度的力量     
<正> 这是历史上一个制度建设的著名例证。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船主承包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船上条件更加恶劣。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人,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一根拐杖遇上一块玻璃,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确实想不到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多拐杖能把玻璃敲碎吧。但是,当一根拐杖和一块玻璃同时遇上了一个人,故事就有了。玻璃不但没有碎,而且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开车的人如果不知道“雄风”,玩车的人如果没有听说过麻俊昆,别人会说你孤陋寡闻,而看麻俊昆在全国汽车拉力赛中的精彩表演就更过瘾了。在云南车界,能把老板和冠军联系到一起的,麻俊昆是第一人。他的成功,正好印证了卡耐基的成功学原理: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培养一种性格,造就一种人生。哪个老板会在8年内花掉2700万元去玩车?有哪个老板在玩车时会定个拿下全国冠军的目标并且一定去实现?认识麻俊昆的人说起他议论得最多的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对待事业和车的态度,或许用痴迷和狂热来形容他最贴切。  相似文献   

7.
单纯从外貌看,你甚至看不出陈亮任何异于常人的地方,但他就是与常人不一样:他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势,什么这个好,那个坏,在他的眼里,统统是浮云。和他接触过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感性的人。他在说话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把右手放在胸前,似乎是在表明心迹;但他的逻辑思维丝毫不亚于那些以理性面孔展现给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务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拒绝的艺术     
有时,你确实不能满足他人提出或大或小的要求,这就要求你把否定的态度告诉别人,一言以蔽之即为拒绝。怎样拒绝才能使对方接受又不伤感情呢这就是拒绝的艺术。拒绝时不要简单地说不同意、不愿去或不愿做。要把拒绝的理由摆得充分些,态度要诚恳、庄重,让人觉得确有其事。最能使对方满意的办法,感谢他的好意,语言委婉而有条理,甚至可以向他道谦,这样,对方会同情你、体谅你的。拒绝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禹作敏去世了。他是作为一个服刑犯人、身背多种罪名去世的。无论是著名乡镇企业家的美誉,还是现代庄主的骂名,随着他的离世.都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了。我们可以设想,假如他没有成为一个犯人,那么他的去世肯定会享受到大邱庄人最高的“礼仪”和最后的“辉煌”。然而现在,他留给人们的特别是留给依然奋战在乡镇企业战线的企业家们的,只能是沉重地回味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
吴仕逵 《英才》2006,(12):I0006-I0006
侯为贵和任正非、柳传志、李东生是同一批人,贡献毫不逊色,但他的名气却最小,因为他最低调。把自己低到泥土中去,所以视角就与众不同,就能看到高高在上所看不到的东西,就能发现新的商机。[编按]  相似文献   

11.
“信友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很强,是一个看准目标就会坚持向前的人,把企业交给他,放心。”上级评价说。  相似文献   

12.
环球撷趣     
新加坡鞭刑打屁股新加坡的鞭刑,厉害得让犯人十分害怕。受刑人脱下裤子,露出屁股,并被捆绑成“大”形状。受刑时,一鞭下来,屁股就会皮开肉绽,即使十分强健的犯人也难挨三鞭。他们会在鞭下疼得昏倒,并长时间不能坐下。所以,对判三—四鞭的人,往往要分期受刑,即先打一至两三鞭,等伤口好了,再补打未完成的数。  相似文献   

13.
于小章始终在等待一个懂艺术又愿意投资的人出现,他认为只要有机会,就能把曲艺做得更好。只是,年逾六十的他,不知道还能将这个剧场经营多久。偶尔他也会想"这一辈子也许等不着这个人了,自己就这个穷命了,再想也没用。""进来看看吧,免费参观,正宗老北京、老天桥。"每天下午,于小章都会在他的魁德社门口,用地道的老北京吆喝招呼门前经过的游客。魁德社在延寿街,距离前门不远,因此常常会有逛胡同的游客经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总会计师》2006,(10):79-79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富翁,他准备了一大袋的黄金放在床头.这样他每天睡觉时就能看到黄金.摸到黄金。但是有一天.他开始担心这袋黄金随时会被歹徒偷走,于是就跑到森林里.在块大石头底下挖了一个大洞.把这袋黄金埋在洞里面。隔三差五地.这个富翁就会到森林里埋黄金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他心爱的这袋黄金。  相似文献   

15.
余世存 《英才》2014,(1):124-125
提起张嘉墩这个人,恐怕大多数人已然陌生。如果说正是他把妹妹张嘉玢介绍给徐志摩,并把徐引见给梁启超,为徐进入上层社会铺路,人们就会有些印象了。如果再说起他的兄长张嘉森,即民国史上著名的张君劢,科玄论战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玄学鬼”,读书人知道得更多。  相似文献   

16.
有色眼镜     
《人力资源》2008,(4):76-76
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于是,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不论是言语与动作,或是神态与举止,怎么看都觉得小孩像偷斧头的人。由于没有证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隔了几天,他在后山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原来是自己弄丢了。从此之后,他再去观察隔壁的小孩,再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相似文献   

17.
《政策与管理》2008,(18):44-45
“人本来是动物,有着原始的创造力、爆发力和求生能力,但前提是必须要动,移动是人类的天性。把人固定在一个地方,就会扼杀了他的创造力。” ——王文汉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总经理  相似文献   

18.
他曾经是一个巨大财富王国的掌管人,因为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有中央领导称他的工厂为“印钞工厂”。这话说得非常形象,他的企业年创利税近200亿元.“红塔山”这个卷烟品牌的无形资产被评估为332亿元。说他是能够点石成金的财神爷绝对名副其实,他大笔一挥就能把你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得到他的批条,就等于发财。那时的他在普通人的眼里就如同一个帝王,高高在上,魔力无限。  相似文献   

19.
包公的传奇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他慧眼如炬,断案如神,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就是这样一个久负盛誉的‘包青天”,也有上当受骗的灰色记录。宋人郑克在《折狱龟鉴》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犯人,论罪要受杖脊之刑。为少受些皮肉之苦,他便贿赂包公手下的行刑小吏,想减免一半刑罚。这小吏‘爱人钱财,替人消灾”,便给犯人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行刑那天,不停地争辩喊叫,小吏便当着包公的面大声呵斥他。包公当然不知这个圈套,斯时见小吏如此仗势妄为,勃然大怒,便宽赦了受刑之人,惩罚了这个小吏。包公原以为,让小吏挨打来刹刹身边工作人员仗势欺人的气焰,是自己的明断,可他没有想到这正中了小吏的诡计,不知不觉中成全了小吏与犯人的交易。包公一生识破了诸多常人难辨的阴谋诡计,这一次却“栽”在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吏手里。可见不经过明察暗访,就很难做到明察秋毫。  相似文献   

20.
青青李子 《财会月刊》2014,(11):I0002-I0002
按照明朝人的理论,皇城一共有六座城门。长安右门的公务很简单,那就是审判犯人,尤其是重刑犯。这时候就出现了我们在一些古装剧里看到的审犯人场景了,我们的影视作品当中却从来见不到这一幕:在承天门前甬路的西侧,东西长安街南侧,面对面坐着一些官员,坐东向西的来自五府,坐西面东的来自礼部衙门,其中吏部的主笔坐第一座,主持判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